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代极寒天气、大雪连下六十多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4 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2-4 21:07 编辑

清代极寒天气:大雪连下六十多天,路上到处都是冻死之人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
最近几日和朋友闲谈,很多朋友都表示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一些。
别的不说,就连往年很少下雪的江南地区,今天冬天也是接连下了几场大雪。




甚至北方的某些地方,还连续出现了强降雪。
当然,伴随着大雪而来的,往往还有来自地球最北方的冷空气。
强势的冷空气,带来大风、降温、降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甚至,有人因为御寒不当,而被冻伤、冻死。
其实,不仅今天的我们会遇到强降雪和极寒天气,古代人同样也遭遇过这种问题,而且问题比我们还要严重很多。




最近,刘老师在读《清史稿》,从中就发现了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其中,《清史稿·志十五·灾异一》,就有专门的篇幅来介绍清代的大雪和严寒天气。
【注:下面入选的故事,都是重量级的——不超出人们想象的,没有资格入选】
【清代的强降雪和极寒天气】
1)、顺治十年的冬,青海西宁大雪连续下了四十多天,直隶的保安州大雪连续下了一个月,两地都出现了冻死人的现象(十年冬,西宁大雪四十余日,人多冻死;保安大雪匝月,人有冻死者)。




2)、顺治十三年冬,武强地区(今河北省)大雪连续下了四十天,道路上到处都是被冻死的人(武强大雪四十日,冻死者相继于途);
当年冬天,昌黎、滦州(同属今河北省)相邻的两地,连续大雪五十多天,甚至出现行人陷在大雪之中被冻死的现象(昌黎、滦州大雪五十余日,人有陷雪死者)。




3)、康熙三十年冬,湖北西北部的房县,出现极寒天气,很多人都被冻死(三十年冬,房县酷寒,人多冻死)。
4)、康熙五十七年的七月,时值盛夏季节的北京通州,竟然下起了大雪。
而且大雪一连下了很多天,最终积雪的厚度达到了惊人的一丈高(五十七年七月,通州大雪盈丈)。
换算成我们现代的计算单位,一丈是3.3米。
盛夏季节,在温带平原地区,积雪能够达到3.3米的高度,估计很多人不要说一辈子,就是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够有机会看到。




5)、从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起,地处江南的太湖地区,竟连续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雪,天气更是极其的寒冷(太湖大雪四十余日,大寒)。
6)乾隆五十七年的六月,盛夏季节的湖北房县,出现严寒天气,天气寒冷的如同冬天(五十七年六月,房县大寒如冬)。
两年之后七月,地处浙江的湖州,也在盛夏季节迎来了一场严寒天气,同样寒冷如冬(五十九年七月,湖州寒如冬)。




7)、嘉庆十九年,山东招远和黄县的严寒天气,要比往年来得早一些——时值秋日,严寒天气就提前“光顾”了这两个相邻的地方。
这次严寒天气,除了比往年来得早一些之外,威力还非常的凶猛和持久——竟然把靠近陆地的海面,给冻住了一百多里,而且直到两个月后才解冻(十九年秋,招远、黄县大寒,海冻百余里,两月始解)。
所以,严寒冻住海面的事情,不仅现代极其罕见,就连古代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8)、道光二十一年正月,时令已经进入了春季。
但是,山东登州府境内各县,却出现了罕见的“倒春寒”天气——几天之内,竟下了深达数尺的大雪,冻死、冻伤百姓和家畜众多(二十一年正月,登州府各属大雪深数尺,人畜多冻死)。
无独有偶,同样也是在正月,江苏黄川也下起了大雪。
深达数尺的大雪,直到两个月后才融化完毕。




在这期间,好多百姓被预料之外的严寒天气冻伤(黄川大雪深数尺,经两月始消,民多冻馁)。
9)、咸丰九年六月,上海青浦地区竟然在夏季的夜里,下起了大雪,着实是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九年六月,青浦夜雪大寒)。
当然,当地的很多人都在半夜里被冻醒,连忙起身去寻找冬天的棉被。
10)、压轴大戏发生在同治帝时期——从同治十二年十一月起,陕西咸阳的三原县,连续下起了六十多天的大雪(十二年十一月,三原大雪六十余日)。




如此长时间的大雪天气,打破了清代在这方面的气象记录。
翻遍《清史稿》对大雪灾害的记录,再也没有比三原县的大雪,时间更长的记载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志十五·灾异一》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8-2-4 21:05 | 只看该作者
珍贵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3 00:27 , Processed in 0.0491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