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9|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赴俄罗斯观感 赤条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6 2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发赤条条赴俄罗斯观感
---------------------------
算个球(赴俄观感一)!

在国内,不管衙门大小,都要立两尊石狮子。不然,显得不雄武,无官威。
据说,衙门口的石狮子是有讲究的。踏着绣球的,是公狮子;踩着小狮子的,是母狮子。
可是,从满州里一进俄罗斯海关,一路上,我就到处找"衙门"。可惜,没找到。
过了满州里,是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镇,在一个类似"乡公所"的机构,有两尊圆柱体的石熊雕塑,圆头圆脑,煞是可爱。不知这是否就是中国官衙门口的石狮子?
从后贝加尔斯镇到赤塔市,500公里行程,我一直没有见到石狮子之类的东西。那两尊小石熊,可能也是一个特例。
在俄罗斯,最威武的是东正教堂。教堂上是不圆不扁的金色圆顶。
在俄罗斯人心目中,除了圣母,就是带领好战民族东征西扩的诸位"大帝"。
2003年,我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城市,叫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人一直称为海参崴(满语)。在海参崴,我见过清政府设立的衙门,不但有石狮子,还有记载所谓"丰功伟绩"的石碑。可是,曾给俄罗人探险者当向导的满族人,如今烟消云散,而曾为异乡人的俄罗斯人,却成了海参崴的主人。而且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就驻扎海参崴。
其实,不管俄罗斯,还是其它民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能为他们开疆扩土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石狮子,算个球!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4 收起 理由
御风飞舞 + 4 赞一个!
韩水冬游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26 | 只看该作者
伊好!(赴俄观感2)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伊”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与鲁迅先生同时代的刘半农(好象是半农先生),发明了个"妳”字,曾风糜一时。
在鲁迅、半农先生的时代,伊和妳,好像都专指女性。显得亲切,人性化。
为什么上世纪初流行的这两个字,百年后却名不符实,或用非其意了呢?
明天就要到伊尔库茨克了。从西部的文明古国伊拉克、伊朗,以及中国新疆的伊犁,再到东北的伊春,正好能连成一条"伊"字一条线。从这里,能否找到"伊"的本义呢?
我不是文字学家,对此不敢妄下结论。
在年轻时自学汉语言教科书的过程中,曾知道"汉藏语系"这个词。窃议,"汉藏"本来语言就不通,怎么会是一个语系。仓吉造字,莫非出了两种文本?秦皇"车同轨,书同文",难道唐朝又允许吐藩改换门庭?
前面我已说过,我对"伊"感兴趣,是缘于读鲁迅的文章,是因为他尊重女姓。
记得恩格斯说过:衡量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准,就是女性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女性的态度。
其实,古代中国君主对那些对传播中华文化和推进华夏文明做出贡献的杰出女性,是相当尊重的,比如妇好,比如王昭君,比如蔡文君。
在内蒙古观瞻王昭君墓时,对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爱"二字,深有同感。
那些对女性歧视的君王,强盛时三宫六院,衰落时又拿女性和亲,但求自保。而那些临危难、陷绝境的巾帼英雄,却能以"大爱"化干戈为玉帛,促进民族融合,令人敬佩之至。
而俄罗斯人,对女性也是相当尊重的。不说玛丽娅,比如女英雄卓娅能激发无数将士赴汤蹈火,奋勇杀敌,这是多么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别说他们还有那么多的英雄母亲。
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特此祝福天下的母亲: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28 | 只看该作者
生生不息(赴俄观感3)
生生不息,绝对是成语里最形象的一个词语。
前一个"生",可喻为生育、生殖能力;后一个"生",可理解为生命力。无论怎样理解,"生“的本意,都与两个"生产力"的概念有关,一个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生产力,一个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力。只有具备这两个"生产力",社会才能健康、健全地发展。
可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前两年放开二胎,将近40年,中国长期处于"一胎化"状态。计划生育,被提升到"国策"的高度。同样有"国策"待遇的,还有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恰恰是"国策"领域,问题丛生,引来众多质疑。
就拿"计划生育"来说,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娃。孩子长大了,不但不理解兄姊情,更不知道弟妹谊,姑舅姨,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文化、教育,均陷入困境。独生子女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小皇帝“。"皇帝"一旦有个闪失,将造或无法弥补的损失,社会也将为此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国土辽阔,森林茂密。横亘的山峰、丰美的草场、冰封的河流…唯一的不足,就是人烟稀少!
俄罗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斯大林时代,那些生育越多的女人,还被国家命名为"英雄母亲"。
所以说,人口,历来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优势之一。
上世纪,新中国建立后的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即使实行计划生育几十年,中国人口相较世界人口,也没有多大变化。这岂非天意?
在两个“生产力"问题上,真的是"天佑中华"!
生机与活力并存,两"创"与时代并进,生生不息,永远属于中国人!
接昨天的话题,寄语三八妇女节:母壮子不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29 | 只看该作者
由“站"说起(赴俄观感4)
不怕慢,就怕站。这已是老生常谈了。
公路交通拥堵,在国内令人头痛。
而在俄罗斯,公路上基本没有拥堵现象。除了路口设有注意行人横穿马路的标志,也没有上路设卡检查的站点。
3月7日上午10时过了海关,直到下午3时左右,在一座城市才遇到警察例行检查。导游让我们扎好安全带,结果警察并没有上车。只是司机去岗亭转了一趟,回来很快就开车了。
每当停车时,导游总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到公路上停留,俄罗斯人开车都很快,如遇不测,倒霉的只能是行人。在一个路口,一个跑步上路者,差点与我们所乘的满州里顺达公司的宇通车相撞。被司机呵斥了几句,尴尬止步,车走后,他才越过马路。
每逢加油站,我就观察油价。92号油,41~42卢布,95号油,44~45卢布。合人民币4~5元。但公路上没有收费站、检查站,行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想想也是,车在路上,人在途中,逢站就停,遇堵难行,的确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在赤塔市上火车,出候车室没有验票一说,而且站台是开放式的。由于一列列车有20多节车厢,每个车厢有40多个铺位。除了我们需持电子车票和护照,由列车员用手机验码乘车,当地旅客持票就可直接上车。最合理的是,旅客需持票换取床单、被罩、枕套、毛巾。无票你什么也领不到,只有下车的份了。一旦乘客要下车,用这4样去列车员那里,换回自己的车票,就可下车。
由于公路、铁路并行,除了集装箱列车40余列车厢,其他货车,一般也有70列以上,运力并不低。
真好,公路不堵,列车畅通,出门在外,还有什么比这更顺心的!
制度设计合理,管理行之有效,俄罗斯交通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30 | 只看该作者
舞动的雪(赴俄观感5)
伊尔库茨克市,距贝加尔湖我们预订的住宿地,还有4个多小时的行程。
8日下午16时40分,我们乘上一辆来火车站接站的大巴,前往住宿点。
跨上一架横贯宽阔大河的铁桥。暮蔼中,流淌的河水与覆盖整座城市的皑皑白雪,形成鲜明的对照。波光涌动的河流,直奔贝加尔湖而去。
大巴行驶几十分钟,飘飘洒洒的雪花直扑车窗而来,在灯光映照下,似一群精灵,在漫天起舞……
我们一行,是由东三省、天津市、山东、湖北、内蒙、山西、上海、江苏等地的33名泳友组成。
在车上,沈阳的泳友伴着口琴的弦律,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三套车》……,副团长王宁,用俄语传授礼貌用语,带我们出境的马领队,向我们传授她多年在俄生活的经历,团长"中国冰人"(网名),讲他在欧美与冬泳同行交往的历程,令大伙眼界大开。
我上初中时,学的是英语。但我对俄语也感兴趣,当时正是珍宝岛紧张时期,除了"哈拉少"(俄语:好),我记得还学过句"毛主席万岁!"(扑拉希大基里毛"。好像"举起手来”也学过,但现在想不起来了。
到了旅馆,车前飞舞的雪花,泳友多年的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32 | 只看该作者
子夜时分,车到达住宿地萨哈佑拉达小镇。我们八九人住进了一栋小木屋别墅。大
部队则到另一座宾馆下榻。这是来到异国他乡,我睡的第一个安稳觉。
躺在床上,眼前还是飞舞的雪花……
中国冬泳网成立已进入第12个年头。全国各地的泳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正像那飘舞的雪花,为大地送去丰收和洁净!

蓝色的冰(赴俄观感6)
第二天醒来,已是上午10时左右。和我们同屋住宿的,是辽宁盘锦的老袁。他是全队年龄最长的队员,黑龙江人氏,1943年生人。1965年当兵时,被改小了两岁,身份证上是1945年。
早晨出门时,他打了声招呼。我们还一再叮嘱他中午一定要赶回来吃饭。
我们都吃了午饭,老袁还不见影。
按照俄方的安排,下午1点要去奥利洪岛看蓝冰。
我们一等再等,派出去寻找他的人,走了好几拨,直到2点半左右,才在小镇一座小山下找到他。
"我去爬山了,还在山上碰到了狼!"本来大伙就提心吊胆,一听他狼口余生,能活着回来就行!谁也不敢再提误点的事。
车开了。
小镇在西边,奥利洪岛在东边。看蓝冰,要从贝加尔湖中段冰面横穿过去。
汽车在冰面上行驶十余分钟,行程约十余公里。上了岸,还要继续行驶90多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
16时许,我们终于登岛。马领队告诉我们,这里是萨满教的发源地。从13根萨满柱上的彩色丝带,可以看出,这里刚刚举行过萨满仪式。
在欧美人眼里,"13"是最忌讳的一个数字。比如楼层没有第13层,房号没有13室。显然,萨满教是典型的蒙古宗教。
新千年以来,我已两次进西藏。汉族人认为"十月怀胎“,藏族人却非要说“十一个月"才是人孕育的全过程。
对于宗教,我没有什么研究,只是收藏有几部宗教书籍,作为东西方宗教的对比,闲暇时偶尔翻翻。
在萨满岩(一座临湖的岩礁)下,我们终于看到了蓝冰。
连续降雪,只能从裸露出雪面的底层,看到湛蓝、澄碧的冰……
同队的晓辉去过南极,他介绍说,只有水十分纯净时,才能结成蓝冰。马领队也说,如果不是雪花覆盖,萨满岩下的冰,以及整个贝加尔湖的冰,都是蓝色的!
此情此景,令我感到无比震憾。
回到小木屋,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我们住宿的小镇,也就是贝加尔湖的中部,是湖水最深之处。我们冬泳,就选择在这里。水深1600余米。奥利洪岛,距此往北近百公里。湖水结冰,并将几吨、几十吨的冰层挤出冰面,直至让世人欣赏到蓝冰,需要多大的能量!
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而对我来说,只有到了贝加尔湖,自己躁动的心,才能重新归于澄净!
我把贝加尔湖,视为深藏欧亚大陆的"高士”。
贝加尔湖,我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38 | 只看该作者
7  要害(赴俄观感7)
我在海军部队服役时,曾是名汽车兵。回到地方,也开了一段时间车。
嘎斯、伏尔加以及东欧的拉达车,也开过几天。
可是在西伯利亚地区,路上跑的,除了俄国车,韩国、日本车,以及德国车都有,就是很少见中国车。
心里很纳闷:难道中国车不适应西伯利亚?
中国车走不进西伯利亚的要害是什么?
难道是质量问题?
不至于吧!
去奥利洪岛,我们乘坐的是辆类似于"江陵"、"伊维柯"的俄罗斯后开门中巴,就是一辆"老爷车",除了油压、电压表,里程表是失效的,始终指向零。就连车门都透着指头粗的缝隙……
本应报废的"破“车,拉着"外宾“到处跑,还不让中国车到西伯利亚"扬眉吐气"!
我想,要害是假冒伪劣砸了中国的牌子。
一个民族形成思维定势,是最可怕的!
不过,据马领队介绍,在莫斯科以及东欧一些国家,中国车还是有很大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39 | 只看该作者
8  假冒伪劣,曾一度肆虐中国大地。
假酒、假药、假食品,令人目不暇接;假学历、假资质、假文凭……曾有人形容官场造假,除了性别,其余都是假的!
什么东西最赚钱,就造什么货;什么商品最紧俏,就仿制什么。闹得人们寝食不安,行走不定。
造假,成名必走之路,欺哄,致富必行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令人嗟叹。
赴俄之前,刚办了国际漫游,到了西伯利亚,信号中止。这几天发帖,全靠去餐厅蹭wifi。而其他朋友使用其他渠道网络,则信号充足。旅行团里,团长、领队在伊杀库茨克买了俄罗斯卡,团员们有了急事,还得借有俄卡的手机,与家里联系。
在俄罗斯,人们对信得过的商品,尤其是本国产品,置信无疑。由于中国少数人制假信假,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连累中国产品难以走向世界。
在俄罗斯,不但假货难以立足,而且转基因食品也被严拒于国门之外。
在满州里出关时,生姜、花生被拒绝入(俄)境,违者罚款是轻的,严重的会被羁押、滞留,或遣返。
要害带给我的思考是:
没有产品质量的保证,国家何谈强盛!
没有人口素质的提高,民族谈何振兴!
没有实干苦干,何谈自己的未来!

俯仰无愧(赴俄观感8)
赴俄前,我报了25米蛙泳。到了俄罗斯,参赛名单里我却成了25米自由泳。
四大泳姿(蛙、自、仰、蝶),我只会蛙泳和仰泳,而且仰泳还是我自创的动作。侧泳,在纪念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时,由于要携带枪支,也学会了侧泳。
不会自由泳,却要参赛,这等于逼鸭子上架一一立不住!
好在旅行团与俄方组委会协商,取消了25米自由泳,而改为50米自由泳。
泳池是俄方连夜挖掘出来的。两个泳道,长约15米。
正在我暗自庆幸时,副团长"中国冰人"却告诉我,不参赛,想自己下去游,根本不可能!
到了贝加尔湖,不登奥利洪岛,等于白来;到了贝加尔湖,不下湖游泳,更是白搭。
在赛事基本结束时,我与另一位报25米自由泳的朋友,硬着头皮找马领队"求情"。经她与俄方协调,同意我俩在女子赛前参赛。
时间紧迫,连忙更衣。
懒驴上坡屎尿多,充充忙忙解了个小手,就下水了。朋友依然是自由泳,我却是蛙、侧、仰齐举,速度、距离都置之脑后。到了终点,又多游了两个往返,完后还潜身水下,用脚触摸湖底,用手抚慰冰壁。心里感到爽极了!
按俄方规定,冬泳严禁潜底,泳姿更是有严格规定。虽然这样做,既违规,又犯禁,但顺乎自己的天性!
与冬泳赛同时举行的,是俄方的滑冰比赛。
冬泳赛前,我们先去观赏滑冰赛。只见贝加尔湖赛场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齐上阵,曼妙美女映军容!
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学前玩童、妙龄少女,成了赛会的主角,年龄最小的只有五六岁,穿上冰鞋在滑道上奔走如飞……
在中国,人们滑冰玩雪,纯粹是以玩为主。而在战斗民族俄罗斯,忠诚、勇敢已从小就注入到孩子们的骨子里,他们从小就争强好胜!
少年强,则国強!
在西安服役时,我曾多次到茂陵汉武帝刘彻墓瞻望。其他有功的战将的坟墓环列周围,唯独20多岁去逝的霍去病紧挨着刘彻墓。霍去病好像和刘彻是甥舅关系。亲情是次要的,关键是霍去病生前率军出征,几无败绩,所向披糜,势不可挡!
在茂陵,有一尊马踏匈奴的石雕,雄浑自然。
在俄罗斯途中,我脑海里时常留连着汉代石雕的大气。
我坚信,只有大漠雄风,才能孕育出头等艺术、一流英雄!
我似乎在贝加尔湖,看到了汉唐风韵!
作为炎黄子孙、汉唐后裔,我们只有俯仰无愧,才能对得起历史!
在世界民族之林傲然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0 | 只看该作者
9     独一无二(赴俄观感9)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钱少。
这是上个世纪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那么,来贝加尔湖参加中俄冰泳邀请赛,我又知道了什么呢?
在这里,我知道了我们与俄罗斯的差距!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跨洲大国,它不但横跨欧亚大陆,如果算上卖给美国的阿拉斯加,它还跨越白令海峡,与美洲大陆接壤。
从参加贝加尔湖滑冰的青少年身上,我看到了俄罗斯民族坚强不屈、英勇无比、彪捍健壮的一面。
面对西伯利亚辽阔的大漠、森林,面对贝加尔湖周边的岩峰叠嶂,我眼前似乎闪现出,二战时苏军将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壮举。
在珍宝岛战役中,我军炸沉了一辆坦克,如获至宝,不但使我军坦克的装甲能力突飞猛进,还使"红箭"反坦克导弹技术有了极大提高。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是乌克兰制造;就连我国第一代航天员,也是在俄罗斯接受完培训,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美国及欧盟在高科技及航天技术上长期对我国封锁)。即使我们有了第四代、第五代战机,还得继续购买苏制战机……
15年前,王海舍身与美军机相撞,使我军预警机横空出世;美军轰炸我大使馆,我军得以掌握隐形飞机的绝密技术。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此言不虚!
我们参赛所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也是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量的五分之一。她南北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最深处1637米。虽然现在她蓝冰封湖,我们看不到她波澜壮阔的一面。但从宽阔的安加拉河日夜不息,奔向北冰洋的雄姿,可想贝加尔湖气吞山河的气概!
这次冰泳邀请赛,中国队取得14金、12银、2铜的胜绩。
但是,客观地讲,与俄罗斯队相比,我们在阵容上的确占上风。但是,目睹俄罗斯青少年在滑冰赛上飞奔的身影,我时时为我们的孩子担忧。
在同一个泳池,我最注意一位少年,他也下水了,但无对手。我们最年轻的队员年近不惑。而俄方则有少年参赛。当俄罗斯队员出水后,家人们轮番上前拥抱亲吻,人生在世,有什么比亲情更有力量!
再则,俄罗斯人从小就不惧严寒。他们一出生就要"洗礼":在冷水、甚至冰水里接受人生第一课。
而中国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则是温暖的襁褓。父母捧在手上怕摔了,抱在怀里怕化了。生怕委屈了下一代。谁舍得把孩子往冰天雪地里赶?
在贝加尔湖住宿当天,我在温暖的小木屋里,隔窗目睹户外。两位住在旅店的俄罗斯夫妇,丈夫用绳子牵着滑板,载着年幼的孩子,在雪地里飞快地兜圈儿。一旦滑板倾倒。父亲看着孩子自己爬起,再将他放到滑板上,继续奔跑。年轻的母亲则在旁边看着,也不上前帮手。在俄罗斯,家长们最烦别人抱他们年幼的孩子,或者无端夸赞他们的孩子。
孩子在哪儿摔倒,从那里爬起来。
在中国,"会哭的孩子吃奶多";在俄罗斯,"不管用"!
俄罗斯孩子登台领奖时,听着现场鼎沸的"乌拉"声,我不禁心惊!
朋友们在中国冬泳网里看到此次冰泳赛事的成绩公布,对金牌、银牌先是各11块,随后金牌升到13块、银牌12块,最后金牌又升至14块,铜牌始终是2块,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团长“中国冰人",我向他们解释:11日增加了男子、女子500米。后来,参加男子500米赛的沈阳队梁主席和青岛队范大哥,因为分属两个年龄组,所以又增加了一枚金牌。
至于铜牌,是因为不少项目只有两人参赛,只要参赛,只分冠、亚,铜牌自然无人领奖!
短短两天赛事,我看到了俄罗斯人许多独一无二。
在《伊索寓言》里,我曾读过一则趣闻,是说一只黑熊嫌一块拴绳子的木牌挡道,想将木牌推开。结果,推一次,牌子砸它脑袋一次,直至将它砸昏。醒来后,它还接着推。
在西方,还有一个被上帝罚去推巨石上山的人(米罗斯休斯?),一旦巨石快推到山顶,就会重新滚到山下,此人就要接着推……
此等矢志不移,此种奋勇不屈,的确是独一无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2 | 只看该作者
萨沙和依娜(赴俄观感10)
萨沙是中国冬泳人的老朋友了。
在每年秦皇岛市举办的冬泳文化节上,萨沙都要报名来参加。
在去年的秦皇岛冬泳文化节上,他获得男子赛亚军。
据说他连续十多年,来中国参赛,非冠即亚,绝不会扑空。再加上他壮硕的身材、豪爽的性情,给中国冬泳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同样是在去年,12月5日,他来中国加格达奇参加中俄冬泳友谊赛,获得了冠军并且拿走万元奖金。
据“中国冰人"介绍,2015年8月,萨沙横渡白令海峡,成功登陆美国王子岛,在世界冰泳圈声名鹊起。
前不久,他又带5岁的小儿子,去英国参加国际冰泳比赛,并取得好成绩。他的大儿子,还到加拿大参加冬泳比赛,一举夺冠。
萨沙一家,是真正的"冰泳之家"!
萨沙今年42岁,正属于青壮年龄。不但父子齐上阵,冰泳勇夺冠,而且对促进中俄冬泳交流,加强泳友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中俄"贝加尔杯"冰泳邀请赛,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他家远在东部的阿穆尔州,为了迎接中方泳友,他专程从海参崴赶赴伊尔库茨克,与当地体育部门负责人依娜联手,为赛事准备场地,从住宿、餐饮、旅游,都做了妥善安排。
依娜不但要操办俄方的滑冰赛事,对中俄冰泳赛事,也给予积极配合。
冰泳场地,牵涉到安全、施工以及救护等部门,要在1米多厚的冰层上,挖掘出长10余米,宽四五米的池子,工程量十分繁重。
8日我们到达萨哈喇尤拉达小镇,由于泳池还没有切割完,依娜帮助联系车辆,让我们提前去奥列洪岛游览。晚上,旅馆房间紧张,她又将自己预约的房间,让给中方人员下榻。
9日,在滑冰赛场上,我们见到依娜,只见她身穿泳装,身披"三色旗",脚踏冰鞋,滑向赛道……
"依娜!"
“乌拉!”
现场一片欢呼声。
她的身材,用普京一句话可以形容:"没有一处是多余的。"
当晚,为俄罗斯滑冰优胜者颁奖的,是依娜;第二天为中方获胜者颁奖的,依然是依娜。她天生丽质,楚楚动人,极具号召力,感召力。
而在依娜颁奖时,萨沙则在场外摆摊,出售服装、泳具和纪念品。
务实、勤勉,办事有原则。热心为别人服务,仍不误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性格。
从始至终,我发现俄罗斯人办事极其认真,丝毫不讲什么“面子"。
按说,许多中国泳友和萨沙都是老朋友,尤其是中国队的团长、副团长,比如"中国冰人"、沈阳队的梁主席、青岛队的范大哥,和萨沙都是多年的老交情,送个纪念品总是应该的。
但萨沙对所有商品,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亲兄弟,明算账。我该为你提供方便时,义不容辞;但是你别白吃白拿白沾光!
11日,离开萨哈喇尤拉达镇,萨沙前来为我们送行。
临下车时,他与“中国冰人"、梁主席、范大哥紧紧拥抱,车门关闭时,我听他们说,萨沙眼角都是湿的!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
萨沙是条磊落的汉子,想来,在赛场上,他绝不会掉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3 | 只看该作者
11   驰道、马场(赴俄观感11)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离开撒哈喇尤拉达小镇当晚,耀眼的星辰云集贝加尔湖上空。
北斗星(大熊星座)的斗柄直插东方的地平线。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知道,斗柄所至,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那里正是春回大地,生机勃发之时。
而这里,都是雪跃千里,冰封大地。11日下午16时许,全团集合,准备赶赴利斯特维扬卡镇。
我第一次看到国产车,是一辆"JAC"(江陵)大巴。
坐进宽畅整洁的车厢,感觉到一种"回家"的感觉。
来时,由于是雪夜,无暇顾及窗外风景。回时应该多看一眼异域风光。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不能放过。
挺拔的樟子松,婀娜的白桦林,群山环绕的贝加尔湖,显得那样安祥、憩静!
在丛林缓坡中,突然出现一条宽约十余米的雪道。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防火墙"。
没多久,副团长王宁指着右侧窗外的大片空地(方圆有十余公里)说:"这里是成吉思汗的马场。"
我突然意识到,刚才树林里的雪道,极有可能是连接马场的驰道。
世界上第一条驰道(高速公路),建于秦始皇时期,是一条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直插蒙古大漠的公路。宽畅、笔直,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只有在驰道上,秦始皇兵马俑坑里发掘的车马阵才能派上用场。
俗话说,秦砖汉瓦,价值连城。中国的秦汉建筑,许多都是世界级的。
且不说万里长城、始皇陵等等。就连水利、交通等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工程,至今都是举世无双。比如当时的灵渠、都江堰,以及驰道,至今都有使用价值,有些还在继续运行。
秦皇汉武,惊世骇俗,非后世帝王可比。
吟诵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我心中暗自赞叹!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功射大雕。"
为什么秦皇汉武在毛泽东眼里如此不堪?因为在他心目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不是吗?秦皇修建阿房宫,是为了满足"帝业万古“;汉武逐鹿大漠,令单于魂飞胆丧,也是为了"霸业千秋"。而毛主席面对肆意挑衅的侵略者,面不改色心不跳:三年多时间,打趴了将战火燃到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一个季度不到,将犯我华夏的印度军队,赶回了老家;短短数周,西沙海战击溃了越军,收复了西沙诸岛。即使面对挥舞核大棒的前苏联,珍宝岛一役,也平息了侵略者的野心。这一些,都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毛泽东主席在《念奴娇.昆仑》一诗中写道:"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在毛主席眼里,不但有中国人民,还有世界人民。
毛主席一生中,只有两次出国,都是去苏联。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前期,从我们此行的路线,去莫斯科;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乘飞机出国,目的地还是莫斯科。据师哲(中办工作人员、翻译)回忆,毛主席第一次出国,归途中,他特意让列车停留在贝加尔湖畔,驻足良久,然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车厢……
我不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当时在想什么。是不是也要把贝加尔湖"裁为三截"?
但是,具有"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情怀的,毛主席是万古唯一。
如果毛主席在世,一旦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中国太空站建立,毛主席一定会设想,把宇宙三分天下!
在浩瀚的史海中,无数强盛的民族,最终都陷入衰落;无数独霸一时的英雄,最后都归于沉寂。唯有毛泽东思想,在熠熠生辉,唯有中华民族,雄峙太平洋西海岸。
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不是一元论,就是二元论。其实,毛主席的"三元论”,是最科学的!
不是吗?在美元上,印制的是英文。在卢布上,印制的是俄文。而在人民币上,不论是中文、蒙文、藏文,印制的都是"人民"。
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毛泽东思想,是建立于人民中的驰道。千古永恒,大道如砥。
中华民族为什么生生不息,因为我们得到的是大道,走的是正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4 | 只看该作者
12   小木屋(赴俄观感12)
10多年前,我单身独往新疆喀纳斯湖,在湖边住的是图瓦人的小木屋。
10多年后,我随团来贝加尔湖,住的依然是小木屋。
离开贝加尔湖的腹心地段,来到南端的利斯特维扬卡镇,成片的小木屋,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同样是雪夜寻店,从伊尔库茨克到萨哈喇尤拉镇,俄罗斯大巴跑了六七个小时;而从萨哈喇返到伊市,再到落叶松镇,多跑近百公里,行驶5个小时左右,谁敢小觑中国车!
国产车就是快!
在落叶松镇,我们住的桔子树宾馆,老板是牡丹江人,姓郭,和我是老本家。但入住两天,始终没见他踪影。副团长王宁和郭老板是朋友。他说郭老板已入籍俄籍,桔子树宾馆正在续建,目前客房有四五十间。工程完工后,营业面积还可翻番。
第二天,在落叶松小镇游览时,我们在一处有汉语标志的"梦幻贝加尔酒店",王宁说,这也是郭老板开的。服务人员全是俄罗斯人。桔子树宾馆,厨师、服务员也是俄罗斯人,但是少数民族。
俄罗斯人属于斯拉夫民族,带有西、北欧血统,而蒙古族裔的俄罗斯人,在俄罗斯也占很大比例。比如普京,就有蒙古血统。前几任的勃列日列夫,其脸型也是典型的蒙古人脸型。在俄罗斯,民族之间,也比较有平等观念。比如列宁、斯大林,一个是芬兰人,一个是格鲁吉亚人,人们并不因为你是外国人、或外国人,而不拥戴你。在民族利益上,俄罗斯人是统一的。
在参加冰泳赛期间,我看见一位面孔和华人一模一样的年轻警员(也许是军人),正想上前"套近乎",他一张嘴,却是我听不懂的俄语。在滑冰场,一个开车的俄罗斯人,拦住马领队,向她询问去奥列洪岛怎么走。马领队说,这样的事并不奇怪,俄罗斯人是"一根筋“,总认为他在俄罗斯遇到的,都是本国人。马领队在莫斯科留学两年,也总是碰到向她问路的俄国人。
在伊尔库茨克市,以及布尔亚特共和国,生活着40多个少数民族族群。
郭老板就像这许多少数民族的人群一样,已融入到俄罗斯人中,成为他们的一员。
王宁说,郭老板在当地为人处事都十分低调,充分发挥了中国人"与人为善"的优点,在当地华人中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一个成功男人的标志,就是自己设计、建造一座房子(小木屋)。
郭老板已拥了连栋木屋建筑,早已是成功男人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
入住前,宾馆就再三交待,饮用水在餐厅打,洗澡水是矿泉水,含硫高,不宜饮用。而且洗浴时要尽量节约用水。因为下水管通到水窖里,需要定期雇专用车,将废水拉到污水处理场,费用极巨。另外,对于防火,宾馆规定得也十分严格。宾馆的餐厅并不大,30多位客人同时就餐,显得十分窘迫。
住进小木屋,店方并不提供洗漱用具,需客人自备。厕纸虽有,而且保证不断档。但纸质粗糙,不堪使用。中国客人往往自备洁白、漂亮的带花纹的卷纸或纸巾……
由此,我倒想到了中国古代富人们奢侈斗富的场景。
据说,魏晋时期的富人们,如厕时下面铺的是绸绢。夏启(夏朝时的一位君主)就是因为一条漂亮的裤带而导致亡国。有了漂亮裤带,他就想有华丽的裤子、衣服。衣食无忧,还想全套的房子、车子……
"五子登科“还不足,还要过把帝王瘾……
人心不足蛇吞像。贪心往往就会把人引向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从手纸看实用,从餐厅看简朴,郭老板低调得好!
在落叶松小镇,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小木屋,方位并不像中国建筑那种坐北朝南,而是因地起宅,各种朝向都有,中国的风水阴阳堪與术,在这里无用。
在小镇,我还看到有砖瓦和板块结构的建筑正在兴建。
当地砖块个头比较大,每块价格合人民币五六元,如果盖一栋别墅,价格十分惊人。但新型建筑更坚固,更实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小木屋或许会成为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5 | 只看该作者
13   深潜(赴俄观感13)
在利斯特维扬卡(俄语:落叶松)镇已经待了两宿一整天。今天(13日),大伙才想起应该玩点什么。
落叶松镇常住居民只有两千人,来这里旅游的客人很多。
小镇只有一条沿贝加尔湖修建的公路,是双向的单车道。道路狭窄,只能供两辆车交会,超车、调头是不可能的。
走在路旁的外来旅客,往往比当地居民还多。沿路有商店、市场、邮局、银行。通往山壑里的小道很多,小道旁又是无数接待游客的小木屋。小木屋往往需要提前预约,并不是随来随住。房源紧张,依然挡不住旅客源源不断地涌来。
贝加尔湖上的游乐项目很多,雪地气垫船、狗拉雪橇……,安加拉河上还有游船。安加拉河和贝加尔湖交汇处的山峰上,还有缆车、观景台……
据导游介绍,有330多条河流汇入贝加尔湖,但出水口只有安加拉河。每年蓝冰封湖,冰层厚达一两米。而安加拉河永远不冻,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15至18度。而且水流湍急,向西与另一条大河汇合,最终流入北冰洋。
贝加尔湖水源充足,体现在330多条河流冬季断流,安加拉河水依然流速很快,而且水量始终不减,水位始终不降。
2006年,我去乌鲁木齐开会。散会后专程到喀纳斯湖游览,喀纳斯湖最深处近200米,最终是经额尔齐斯河,流向北冰洋(这也是中国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
一生中,能与两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结缘,是很幸运的!
来落叶松小镇的游客,各个国家的都有。其中以德国人居多,他们是奔着这里的原生态而来。
在小镇住了两晚,除了几声狗叫,几乎没有喧嚣之声。小镇显得异常安静。
长满落叶松的山坡上,是厚厚的积雪。除了小镇唯一的一条公路,其它道路上也都是厚厚的雪。小木屋的屋檐、栏杆上,也是雪。如果说雪是一张白纸,那么,松林、公路则是紧贴湖畔的"五线谱",而木屋只不过是其中的音符。唯一不同的,小镇奏响的是一曲"天籁之声”。
午后,大伙相约去安加拉河游泳。从桔子树宾馆到贝加尔湖出水口,步行约需六七十分钟。途经冰潜站时,大伙看着有人穿潜水服从冰窟窿里钻出来,感到很新奇,团里两位"勇士"(一男一女,都是39岁)跃跃欲试,他们是全团最年轻的两位队员。潜泳费用是1万卢布(合人民币1100元)。
更多的泳友相约继续前行,去河里游泳。
但是,到了河边,由于风力强劲,浮冰太多,领队取消了下河游泳的安排。让大家拍照留影。
好在坡上有贝加尔湖地质博物馆,峰顶还有观景台。领队让大家自由选择。
有泳友冰潜,大部队登山。我和吉林通化的一位泳友,选择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门票310卢布,另有深潜馆收费60卢布。
博物馆共3层。我们进到馆内,由于不认识俄文,但图片、录像、标本是"世界语言"。内容看了个七七八八。
最精彩的是在深潜馆。服务员问我们:"Chins?"我们点点头,她便为我们打开了汉语解说。我们随深潜器极速下潜……
随着"深潜器"的下降,我们发现了石油、天然气、碳氢化合物、天然冰、大型藻类、14种新的矿物质、甲壳类动物……
贝加尔湖生存着10万头海豹,它们可以潜至300米深……
深潜器一直把我们带到1637米。又沿原路返回……
贝加尔湖的大规模深潜科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舱内几分钟,世外已沧桑。
离馆时,我留言:贝加尔湖真伟大!
我们相信,她是造福人类的一座宝库!
斯巴什巴,贝嘎!
(谢谢,贝加尔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6 | 只看该作者
14   澄湖(一)赴俄观感14
大概是在5年前,我随3省10市的采访团,从吕梁到日照沿中南铁路行走了一个月。
在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湖景区,我参观了国际航空展、房车展。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而在贝加尔湖,缺少这样的技术手段,我只能在历史典籍里,追寻她的历史……
贝加尔湖,中国古代称之为"北海“。苏武北海牧羊,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公元前100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遣使求和。汉武帝派苏武去安抚匈奴单于。不料匈奴内部政变,新任单于扣押了苏武一行。百人大汉使团,有人变节投降,有人不屈被杀,有人下落不明。新任单于派卫律、李陵等降将来劝说苏武归顺(司马迁就是因为为李陵辩护而被腐刑),无奈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单于也拿他没法儿。而且单于几次加害于苏武,都被苏武躲过。匈奴人视苏武为神人。单于将苏武羁押于北海牧羝(公羊),而且告诉他,什么时候,羝羊下崽了,他就能回汉朝。就这样,苏武40岁出使匈奴,回国时已届六旬。
关于苏武归汉,有许多种传说,有说他原配已死,他又娶了个匈奴妻子,并育有子女。正是这位匈奴妻子,冒着灭族杀头的危险,助苏武逃回汉朝。
苏武回国时,孑然一身,唯有汉武帝交给他的"使节“(类似长鞭子的一种外交仪具)还拿在手上。他的经历,举世震憾,他的故事,国人传诵,并且成为两千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不过,也有学者考证,《汉书》中的"北海",并不是贝加尔湖,而是甘肃省的民勤县的一个湖泊。
但是,不管怎么考证,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已载史册。
苏武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此后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苏武牧羊十九载、昭君和亲传万代!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传播先进文化,增进中外友谊,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所做的贡献,日月可鉴!
贝加尔湖的圣洁澄明,同样流传着华夏儿女的高风亮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47 | 只看该作者
15  澄湖(二)赴俄观感15
贝加尔湖的奥列洪岛,是蒙古族萨满教的创始地。
在电视剧《成吉思汗》中,主人公面对大漠高喊:“月亮湖,生我养我的圣地!”
一般人总以为"月亮湖"在内蒙古自治区或蒙古国一个地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贝加尔湖南北长,东西窄,形似一弯新月(月牙儿)。游览图上解说为"心月形"。从形状上看,她就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月亮湖”。
萨满教仪式,类似于汉族的"跳大神",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傩戏"。起始都是原始宗教崇拜,也就是对主宰人类"命运”的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马克思说过:"宗教是麻痹(毒害)人类的鸦片。”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并没有淡化人们对宗教的崇拜和信仰。尤其是许多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不管他们的研究多么高深,成果多么丰硕,他们始终是有神论者。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宗教求善,人类正是在自身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才一步步地去探寻自然的神奇。
上世纪70年代,我观看过一部法国纪录片《火山》。片中一句解说词,至今记忆犹新:人类可能在有一天登上月球、火星,但他们永远无法到达地球的深处!
因为地球中心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按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永远无法企及!
对地球的钻探深度,是俄罗斯人创的纪录(好像是2万米)。对海洋勘测深度,是1960年美国海军创立。他们探寻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海洋最深之处。太平洋储水量占全球二分之一。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10万千米。太平洋、贝加尔湖的深度,相比起地球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
由此看来,我们看到的一切,仅仅停留在地球表层,也就是地幔部分。如果说太平洋、贝加尔湖如芥米,那么,其它峡谷、大漠、长河,都是微不足道的!
由此,我们对天文、自然、地理,能不心存敬畏吗!
地球形成亿万年,而人类的历史却十分短暂。我看过一部以色列学者撰写的《人类简史》,人类的历史仅仅十余万年。
贝加尔湖如此幽邃、宽广、矜持,如此深不可及、妙不可言,以"澄湖"、"月亮湖”名之,恰如其分。
我把贝加尔湖之行,喻为"澄湖之旅“。
《瓦尔澄湖》的作者,曾以天文之理喻人文之道;在贝加尔畔,我却以人文之理究自然之妙。
我们已知的范围越广,未知的范围越大。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不可自得自满。
我们只有澄明自我身心,才能偶有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8-3-17 06:39 编辑

连载继续、、、、左右兼容(赴俄覌感16)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有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向他提了几个刁钻古怪的问题。比如中国发行的货币有多少?中国有没有妓女等等。
其中一个问题,是问为什么中国人称公路为"马路"?
周总理回答:"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记者接着问,为什么我们抬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低头走路?
周总理回答:“我们走的是上坡路,你们走的是下坡路。”……
前不久,在网上也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投巨资兴建的深(圳)港澳大桥,由于香港、澳门地区的交通规则(左行),与大陆内地(右行)不同,大桥将无法投入实际使用。
在利斯特维扬卡镇住了两天,我仔细观察了两天。虽然小镇主干道只有一条,而且道路十分狭窄,但从未发生堵塞现象。
在道路上行驶的,除了右行规制(方向盘在左边)的车辆在路上行驶,也有方向盘在右侧的左行规制的车辆在行驶,两种车辆统一靠右行驶,跑得相当麻利。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非左即右"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总喜欢"一刀切"。"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处理交通事故上,不是三七开,就是四六分,没有责任,也要搞个二八平。
而在俄罗斯则不一样,不是百分之百的有责任,就是百分之百的无责任。比如一个行人,擅闯马路,被一辆正常行驶的车辆撞伤。行人不但医疗费自理,还得赔偿机动车的修理费用。法律规定,永远大于人情世故。
法律条理严明,执行起来又不打折扣,以身拭法者就少之又少,那些想打法律"擦边球“的人,就更没有什么盼头。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平等!
法律的宝剑就在那里竖着,谁碰着,谁倒霉!"剑走偏锋"?想都别想!
在这种制度下,列宁所说的"左派"幼稚病,根本无法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8-3-16 20:58 编辑

连载 冰裂(赴俄观感17)
"行走在(贝加尔)湖面上,听到冰裂的声音,仿佛是行走在世界的尽头……”
半个月前,从《中俄"贝加尔杯"冰泳邀请赛行程》上,看到这句话,我动心了,真的动心了!
真的来到贝加尔湖,我有没有"世界尽头"的感觉呢?
在滑冰赛的现场,从扫雪机清理出的滑道上,看到洁净如镜的冰层上出现的裂缝,我心惊胆颤;
在奥列洪岛,有时从湖面蓝冰的缝隙,一脚踏空,倍感心灰意冷!
今天,我和泳友们相约,步行去对岸。
10时下湖,在冰面上走了90多分钟,离对岸还有一大截路程……
越往湖中央走,心里越忐忑不安!
听着脚下传来的"吱吱"踏雪声,我似乎感受到了冰裂的惊恐。
又看到安加拉河口了!
我离队伍越来越远,惊恐感越来越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8-3-17 06:58 编辑

连载……章莲(赴俄观感18)
章莲,是中国团里年龄最小的女队员,也是中国队里名气最大的"夺冠王"。
一个柔弱的江南女子,想不到却潜藏着那么大的能量:
她一人连获女子36一45年龄组30米自由泳银牌、30米蛙泳金牌、50米自由泳银牌,并以15分44秒,夺得500米金牌(她的最好成绩是12分钟)…….
在冰潜时,她是唯一一位报名的女“潜水员"。
本次赛事,没有设1000米项目,如果有,冠军一定还是章莲!
她看起来很娇弱,但性情活泼。团员们来自天南海北,她和每一个人都合得来,张口闭口就是大哥长,大姐短,遇见年长的,还以叔叔、阿姨相称,大家都很喜欢她。
章莲出生在江苏淮安,如今在上海工作。据她讲,学会游泳只有三年,平时游泳都在游泳馆,从来没有游过冰泳……
冰潜那天,团里一位小伙子报了名,章莲也要报名。可人家在大堡礁、亚龙湾等地潜泳多次,她都从来没有潜过泳。
不过,她也有自己的资本。她是一位马拉松运动员,在游泳池,能一口气,从这头跳下去,从那头冒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8-3-17 06:39 编辑

19冬网"聊斋”(赴俄观感19)
《聊斋志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小时候看连环画《婴宁》、《连琐》、《庚娘》、《画皮》……,长大了,看各种版本的《聊斋》。
3年前,我到山东滨州参加中国冬泳网版主(长老)会。返程时,专程去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观瞻蒲松龄故居。
你也说聊斋
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
一起那个都到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
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
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
由中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电视剧《聊斋》主题曲,不但我喜欢,泳友们也喜欢。
在世人眼里,冬泳人都是一群异类:寒冬腊月,别人裹着棉袄还嫌冷,这些人却光着膀子往冰窟窿里跳,令人啧称奇……
我与中国冬泳网结缘,始于2006年。
那年八九月份,为了筹备60周年社庆(《长治日报》创办于1947年),我到北京采访一些老领导、老报人。
在动物园后面的冬泳基地,北京的泳友陪我下河里游泳,并设宴款待,马奶子酒、啤酒、二锅头,把我灌晕,当晚住进网友的工作间。当时,我在中国冬泳网发了《醉卧京华》;后来,北京泳友专程到太行山回访,我又把他们"甩“到柳树湾、恐龙谷的河里,比我当年更狼狈……
十多年来,除了"我冬泳、我健康、我快乐!",我还记住了"天下泳友是一家"!
真的,除了西藏自治区等少数省区,目前,中国冬泳网已在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建立了40多个专区,而且还和世界华人游泳组织联手,或立了欧、美、俄等"版块"……
中国冬泳网的泳友们的足迹,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冬泳已经开始在全球扬名立威!
在中国冬泳网里,有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
王刚义只身独闯南极的故事,在冬泳网人人皆知:
上世纪末,王刚已是博士、律师、大学教授,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他却卖掉住房,自费去南极冬泳。
当他到达智利时,因天气原因,航班取消。
钱已花了一路,又不能实现冬泳南极的夙愿,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王刚义到智利人从来没有游过的一个冰湖里游泳。当地媒体报道后,警察找上门来,要对他进行处罚。王教授运用他的法律特长,据理力争,赢得了民众和舆论的支持,警方只得取消了罚令。
王刚义在智利一举成名,当地有不少人要拜他为师,学习冬泳。其中一位智利美女,了解到王刚义要去南极,便利用她的关系,联系到一架空军直升机,送"王老师"去了南极。
南极冬泳成功后,王刚义又先后游了北极、日本海……
多年来,王刚义利用他的影响,在大连办起国际"儿童村",收养了几十名孤儿;
再后来,他被某国际组织,命名为"南极勇士"。
201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在此次赴俄参赛的队伍中,有一位泳友被称为"大将军“。
他就是来自青岛的范金亮。
老范是一位普通的码头工人,却多次挑战冬泳极限。
老范之所以被命名为"大将军",是因为他的"战绩“。
2011年,在河北秦皇岛举行第二届中俄冰泳争霸赛。
当时海水温度摄氏-2.9度。萨沙游了半个小时就上岸了,老范一口气游了43分钟。
此次中俄"贝加尔杯"冰冰邀请赛,本来老范和萨沙要进行千米决赛,因萨沙弃赛而罢休。
目前,中俄争霸,老范领先。"大将军"头衔,非他莫属。而他却比萨沙年长20岁。
年龄不饶人,不知此生他还有没有挑战萨沙的机会!
在中国冬泳网,还有位"奇人"。他就是安徽的"黄山北极熊"(网名)。他曾经保持多年"冰王"纪录。在周身塞满冰块的木桶里,他赤身与穿棉衣的棋手对弈,一下就是一两个小时,创了基尼斯纪录。
前不久,他又挑战桑拿"世界纪录",以150度耐热时间战胜国外选手,成功夺冠……
当年,蒲松龄在村口摆开免费茶馆,专门约请南来北往的人们,讲奇闻逸事。可是,他的笔下从来没有出现过冬泳人的形象。
如今,中国冬泳人正在以自己的壮举,不断续写着新的传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8-3-17 06:59 编辑

20论"道“(赴俄见闻20)
2015年,赴山东威海横渡刘公岛之际,我在镌刻着《道德经》全文的广场流恋忘返: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无名以观其徼
……
这次,在贝加尔湖,我多次折返。昨天,又专程乘坐气垫船,从东到西,一直跑到安加拉河口……
如果有通往叶尼塞河的船票,如果时间允许,我会义无反顾,购票前往……
很遗憾!据马领队介绍,通往北冰洋的船票,是不会出售给中国游客的。
在贝加尔湖,我看到了一本无字的《道德经》……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
没来贝加尔湖之前,对之充满了神秘感;来到了贝加尔湖,神秘感没有了,好奇感又油然而生。
冰为什么是蓝的?
湖底有万米厚的淤泥,淤泥的下面呢?是"九泉"吗?
贝加尔湖是个大裂缝,她和非洲的大裂谷有什么关系?
非洲大裂谷流域有金字塔建筑,贝加尔湖畔将来会发现什么奇迹?
通古斯大爆炸,与她有关系吗?
……
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
我曾在西伯利亚地质博物馆的深潜馆里,两次"下潜"。我想随着时光的隧道,去探寻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
当我蹭开积雪,通过洁净如镜的湖冰,窥视湖底的时候,我坚信"众妙之门"就在这里。
从深潜馆的解说中,我知道阳光可以穿透贝加尔湖100米深处。而100米以下,将永远是一片漆黑……
黑夜给**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
此时,我又想到了"黑洞"。这可是个天文学的专有名词。
不但湖底、冰下是黑暗,宇航学知识告诉我,就连太空,也是"黑洞“。
此时,我又想到了"黑道"。我的本意是指走夜路。
小时候,我是十分惧怕走夜路的。就是现在,走在漆黑一片的地下室,我也是提心吊胆,好在有了声控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在贝加尔湖的冰面上,明知道冰层有数米厚,但望着一道道裂纹,头上冒冷汗,脚底直发颤……
我知道,再过一两个月,贝加尔湖的冰就会融化,山上齐腰深的积雪也会消逝,代之而起的是碧波荡漾、林茂草丰、鸟语花香……
周而复始,寒暑交替……
"昨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切都会有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瓦西里的声音传来……
会有的
只要你善良
只要你健康
一切都会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3 10:09 , Processed in 0.0631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