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稿:登山就像谈恋爱,珠峰是面照妖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7 1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又到珠峰登山季。特别刊登资深登山者十一郎的作品《珠峰60年:登山就像谈恋爱,珠峰是面照妖镜》

十一郎 图文

编前语:
2015年11月,因登山大片《绝命海拔》即将公映、以及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在登山圈里的参差口碑,珠峰登山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十一郎增补重发2013年5月29日写的一篇长文《珠峰60年:登山就像谈恋爱,珠峰是面照妖镜》,普及一些有关珠峰攀登的历史、知识和登山理念。并请同好们指教!


【前言】



2013年5月29日,是人类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60周年。

1953年的这一天,英国登山队的新西兰人爱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代表人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点。如果从最早攀登珠峰的1921年算起的话,人类与世界之巅的“亲密接触”,已经有了92年历史。

一部人类珠峰探险史,也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缩影。人类登顶珠峰60年来,已有6300多人次登顶过珠峰,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1993年以来开始的“商业登山”送上去的。珠峰商业登山,从另一个角度,把人类商业行为的功与过,折射在了世界之巅的洁白山体上。

对于热爱登山的人而言,登山就像谈恋爱,这项运动有着无穷的魅力。对于那些只想通过登山——特别是珠峰,获得登山以外名利收获的人而言,“珠峰是一架放大器、珠峰是一面照妖镜”,人性的一切在此暴露无疑。



【第一部分】因为山在那里——早期珠峰探险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山峰两侧的人民,世世代代仰望它的存在。而最早尝试接近和攀登它的,却都是来自西方的探险家,并且以英国队为主。珠峰首登之前32年的14次攀登,有10次由英国队操办——而且前8次都是他们,其他则是加拿大队、丹麦队和差一点成功的瑞士队。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英国作为传统登山大国的实力和企图心。另一个不被人知的史实则是:前9次珠峰攀登,全部在中国西藏一侧

1-1、开山鼻祖英国队

1921年6月26日,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从中国西藏一侧来到珠峰脚下,这是一支英国队。
第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白种人,绒布寺不知所措的喇嘛们接待了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喇嘛们接纳了这些“容貌奇特”的外来者,接纳的标志是:喇嘛们为英国人举行了藏传佛教祈福仪式。多年后,这一仪式成为每支登山队到此的例行“节目”,一个传统诞生了。

1922年的同一个季节,第二次来到珠峰的英国队,首次攀登到了海拔8000米以上,因雪崩造成7名夏尔巴人遇难而终止。

1924年,英国队继续来到珠峰,“几乎”登顶。

这三次活动对后世的珠峰登山,做出了巨大贡献:
1、他们发现攀登珠峰的最佳攀登季节是每年的4到5月
2、确定了珠峰北侧最可能登顶的线路,他们攀登到了至少海拔8600米,这条线路最终在36年后由中国队在1960年完成,俗称“北侧传统线路”。
3、通过实地测试,验证了氧气在8000米级山峰的使用非常有利于攀登后世的人们沿用了当年的氧气装置构造,只是在当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调节阀。至于无氧登顶珠峰的记录,则出现在56年以后的1978年。
4、确立了“金字塔攀登方式”,即由几十、上百人组成的登山队,长时间连续在高海拔运输作业,最终保障几个人登顶。

英国队1924年的第三次攀登,还给整个人类登山史留下了一个谜团和一句格言。这两件事的主角都是乔治·马洛里。

1924年,马洛里第再次攀登珠峰,上一次他在珠峰遭了不少罪。《纽约时报》记者不断追问他:“为什么还来珠峰?”不耐烦的马洛里甩下一句:“Because it's there”(因为山在那里)之后,掉头而去。后世的许多中国业余登山爱好者在回答“为什么登山”这类问题时,“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话是没话找话、故作深沉的最佳答案。[影片《绝命海拔》中对此有所调侃]

1924年,马洛里和欧文成为最后冲顶珠峰的队员。6月8日中午12点50分,他们俩登达海拔8600多米的第二台阶附近,这里距离顶峰还有240多米高差,一片夹带着暴风雪的乌云遮盖了他们,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被下面的队友Noel Odell观察到。从此以后,他俩再也没有回来。马洛里和欧文在遇难之前,到底有没有登顶世界最高峰?这一直是国际登山界最大的一个谜团。如果他们成功登顶,那么人类登顶珠峰的时间,将提前29年。答案,只有珠峰知道。75年之后,199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珠峰海拔8165米被发现。(由于在马洛里随身遗物中没有找到他太太的照片,也许他已经兑现了承诺把照片放在了珠峰顶峰…)

1-2、了不起的威尔逊

早期珠峰探险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前陆军上尉威尔逊,他曾计划从尼泊尔一侧单人驾驶飞机进入珠峰地区,然后攀登

1934年,学习了半年飞行驾驶的威尔逊,因尼泊尔政府拒绝飞机进入,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案——这是在超高海拔攀登中融入其他运动项目的最早尝试

几经周折,他秘密进入西藏来到珠峰脚下。5月中旬,威尔逊留下三名运输物资的夏尔巴人,只带了两罐冻乳和一些其它食品,从海拔6400米的前进营地独自出发。三名夏尔巴人在大本营一直等了他两周,直到消耗完所有给养,也未见他下来,于是三人就下山回家了。

1935年,著名探险家埃利克·希普顿率领的一支英国珠峰登山队,在珠峰北坳海拔7000米附近发现了威尔逊的遗体和日记。威尔逊是第一位单人攀登珠峰的人。

1-3、最早的珠峰航拍

1933年,英国驻印度军队少校布莱克尔,先后两次驾驶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他拍摄了许多珠峰、马卡鲁峰和干城章嘉峰的照片。其中的第一张珠峰鸟瞰照片,完全看清了其三个主山脊和各个支山脊以及三道岩壁的分布情况。它为后来各国登山者攀登珠峰,提供了极富指导价值的参考。

1-4、首登英雄前传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加拿大人Earl Denman组织了一支3人小队伍,在人类首登珠峰之前,最后一次从中国西藏一侧尝试攀登珠峰。他们在海拔6700米被暴风雪挡住了脚步。三人中的另外两人都是夏尔巴人高山协作,其中的一个人注定将名留青史,他就是丹增诺盖。他将于随后的岁月,参加三次重大的珠峰攀登活动,并于1953年最终首登珠峰。

1-5、转向尼泊尔

1950年代,中国政府禁止外国人来华登山。同年,尼泊尔政府对外国人开放了喜马拉雅山区。于是,对珠峰的高山探险,转去了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79年,中国重新对西方国家开放山峰。



【第二部分】首登——国家荣誉之争

1950年英美联合队、1951年英国队(队长是希普顿、有名的主力叫爱德蒙·希拉里),分别从南侧对珠峰展开了攀登前期侦查,并确定了南侧传统线路的大致走向。

1952年,尼泊尔正式开放外国人攀登珠峰,但规定“一年只允许一支队伍进入”。瑞士队幸运地拿到了这一年的许可,1953年、1954年、1955年的许可分别授予了英国队、法国队和瑞士队, 它们都是欧洲的传统登山强国——这是一场国家荣誉之争。

没有拿到第一年许可的英国人,只好恨恨地把队伍拉到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过瘾”。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出现的珠峰商业登山队,大都把卓奥友峰作为珠峰攀登之前的入门必登山峰。[卓奥友峰的海拔虽然位列世界第六,但在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海拔的高山中,它拥有最容易的一条攀登路线。]

2-1、倒霉的瑞士队

1952年的瑞士队,由当时最优秀的登山家组成,并邀请了以丹增诺盖为首的夏尔巴人担任协作。
进山前,1951年的英国队长、著名登山家希普顿,很有风度地给瑞士队提供了英国人前一年的侦查地图。
但在这场和英国人的竞赛中,瑞士人还是不太走运。春夏攀登中,在最后距离顶峰只有150米高差的地方,冲顶队员Raymond Lambert和丹增诺盖的氧气装置出了问题,同时天气也开始变坏,瑞士队遗憾地撤退。
同年秋天,瑞士人再做尝试,但在连续遭受风暴、夏尔巴人死亡和队员生病的打击之后,登顶的努力不得不在11月19日告终。然而,瑞士队的攀登,最终明确了南侧最有希望登顶的线路

2-2、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英国队

1953年,雄心勃勃、准备充足的英国人终于来到了珠峰尼泊尔一侧。这支队伍由17人组成,包括3名夏尔巴人。组织者以英国绅士的“精明”,确定了此前两次参加瑞士队的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作为登顶的向导。

这次,氧气、天气和运气都很眷顾英国队。也许是因为珠峰还记得最早来到它身边的几批人,都是英国人吧?

1953年5月29日中午11点30分,新西兰养蜂人爱德蒙·希拉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代表人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点!为了这一刻,两代登山家奋斗了32年。

2-3、首登二人的不同人生

对于二人谁最先到达顶峰,希拉里和丹增诺盖都刻意回避、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希拉里因这次攀登,获封爵士。在珠峰南侧传统线路上,最难点位于海拔8700米以上,那里被命名为“希拉里台阶”
登完珠峰之后,希拉里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在珠峰南侧设立学校、医院,帮助当地的夏尔巴人改善生活、摆脱贫困。1990年5月10日,他的儿子彼得·希拉里也登顶珠峰。
丹增诺盖则极力反对自己的孩子登山,他的理由是“我已经替你登过了”。1986年,被尊称为“雪山之虎”的丹增诺盖死于酗酒。1997年5月23日,他的外孙Tashi Tenzing(扎西丹增)登顶珠峰。



【第三部分】自主攀登——英雄辈出的年代

自1953年从南侧首登至今,珠峰共有16条登顶线路

1960年,中国队在30多年前马洛里他们探索的基础上,从珠峰北侧第一次登顶。
加上1953年英国队从尼泊尔首登的线路,这两条线路分别被称为“北坡传统线路”和“南坡传统线路”,后世所有的商业登山,均在这两条线路上开展

另外14条新线路的开创者分别是:前苏联队/俄罗斯队(3条)、美国队(2条)、日本队(2条)、英国队、前南斯拉夫队、波兰队、意大利登山家梅斯纳尔单人、澳大利亚队、加拿大队(拥有唯一一名开创珠峰新线路的女性)、美英新西兰联合队。

这14条线路,都比南、北两条传统线路危险、艰难得多,而且开创之后都没有被其他队伍重复过。因为有能力重登这14条线路的攀登者,必然是登山高手,他们也一定有自己的攀登追求——那就是:宁可开辟新线路、采用新方法,也不愿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这是绝顶高手的境界。

上述14条线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开创这14条线路的,大多是小队伍攀登。而不再像两条传统线路那样,以国家意志为基础,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造就少数人的成功。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开创新线路的登山英雄当中,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意大利人梅斯纳尔显得尤为突出。
1978年5月8日,他和攀登伙伴奥地利人彼得·哈勃勒,创造了珠峰的第一个无氧登顶记录
1980年8月20日,梅斯纳尔单人、无氧、首创“东北山脊转北壁”新线路(第8条)登顶珠峰!这样的成就,超出了人类的极限。
梅斯纳尔还提出了完登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的宏伟目标。从此,“14座8000米”成为了衡量真正超一流登山高手的标杆。并且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必须是自主攀登
1986年,42岁的梅斯纳尔用了16年3个月19天,第一个完成“14座8000米”。

开创珠峰新线路的高手中,来自波兰的、“疯狂”的库库奇卡,丝毫不逊于梅斯纳尔。
1980年5月19日,他和队友Andrzej Czok 首创珠峰“南面柱状山脊”线路(第7条)。
1987年,库库奇卡第二个完成“14座8000米”,他仅仅用了不到8年时间!并且有9座8000米山峰是开创新线路!1次单人solo!5次阿式攀登!4次冬季攀登!其中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是“冬季+新线路”!!
库库奇卡重新定义了什么是顶级登山家。[“阿式攀登”指阿尔卑斯式登山方式,无后援、无往返运输、不进行前期修路。]

自主攀登的年代,涌现出许多珠峰第一。几乎同时涌现的夏尔巴和藏族高山向导们,也创造了诸多奇迹。他们,都是登山探险界最灿烂的明星——

1963年5月22日,美国登山家Willi UnsoeldTom Hornbein首创第3条登顶线路“西山脊转北壁线路”,并登顶。

1965年,夏尔巴人Nawang Gombu(阿旺贡布)第一位两次登顶珠峰

1970年5月6日,日本登山家三浦雄一郎珠峰第一次滑雪下撤。拍摄这一壮举的影片,获得了1975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75年5月16日,日本女登山家田部井淳子首位登顶珠峰的女性。近年她仍在攀登。

1975年5月27日,中国西藏女登山家潘多第二位登顶珠峰的女性

1975年9月24日,英国登山家Dougal HastonDoug Scott Summit首创第4条登顶线路“西南壁线路”

1979年5月13日,前南斯拉夫队登山家Andrej StremfeljJernej Zaplotnik首创第5条登顶线路“西北山脊线路”
1990年10月7日,Andrej和妻子Marija Stremfelj首对同时登顶的夫妻。Andrej是攀登界最高奖项“金冰镐奖”的首届获奖者。妻子Marija则拥有四座8000米山峰的登顶记录。

1978年,波兰女登山家旺达·卢切薇兹首位登顶珠峰的欧洲女性。1992年,她在攀登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时失踪。此前她完成了8座8000米,其中的安那普尔纳I峰、卓奥友峰是单人登顶

1980年2月17日,波兰登山家Leszek CichyKrzysztof Wielicki首次冬季登顶珠峰,这也是14座8000米山峰中第一个成功的冬季登顶。Krzysztof Wielicki第五个完成“14座8000米”,其中3次冬季攀登!3次新线路!5次单人攀登

1980年5月10日,日本登山家Tsuneoh ShigehiroTakashi Ozaki首创第6条登顶线路“北壁霍尔拜因岩沟线路”

1982年5月4日,11位前苏联登山家首创第9条登顶线路“西南柱转大中央沟转西南壁脊线路”

1982年冬季,日本登山家加藤康夫第一个冬季单人登顶珠峰第一个“两次无协作登顶珠峰”第一次秋季登顶珠峰第一个“在三个不同季节登顶珠峰”。非常可惜,他在1982年冬攀下撤途中遇难。

1983年10月8日,美国旧金山湾区队的Lou ReichardtKim MombCarlos Buhle首创第10条登顶线路“东壁转康雄壁线路”

1984年10月3日,澳大利亚队的Tim Macartney-SnapeGreg Mortimer首创第11条登顶线路“北壁转诺顿岩沟线路”,无氧登顶。
1990年,Tim成为第一个从海平面开始完全靠行走、攀登最终登顶珠峰的人

1986年5月20日,加拿大女登山家Sharon Wood 单人首创第12条登顶线路“西肩部转霍尔拜因岩沟线路”

第一次无营地登顶!1986年,瑞士登山家Erhard LoretanJean Troillet,从最陡峭的珠峰北壁攀登!不携带任何氧气、绳子、帐篷!42小时上攀、5个小时下撤!他们的攀登大部分是在夜间!而且在8000米以上不带背包。Loretan第三个完成“14座8000米”。

1988年5月12日,美国•新西兰国际探险队的Stephen Venables首创第13条登顶线路“东壁-南坳-东南山脊线路”

1988年9月26日,法国登山家Jean-Marc Boivin登顶后,用滑翔伞飞回2号营地,用时11分钟,首次珠峰顶峰飞伞。他拍摄的多部极限运动纪录片屡获大奖。1990年在世界第一高瀑布Angel Falls遇难。

1988年10月16日,新西兰女登山家Lydia Bradey首位“无氧”登顶珠峰的女性,并且是单人攀登

1989年7月18日,墨西哥登山家Carlos Carsolio无氧登顶珠峰,他第四个完成了“14座8000米”,全部是无氧攀登!!

1990年10月7日,法国人Jean Noel Roche和儿子Bertrand Roche首对同时登顶珠峰的父子,并一起用滑翔伞下撤。

1992年9月25日,西班牙登山家Alberto InurrateguiFelix Inurrategui首对同时登顶珠峰的兄弟
兄弟俩一起登了12座8000米山峰!哥哥Felix Inurrategui在攀登第12座山峰“迦舒布鲁姆II峰”时遇难。弟弟Alberto Inurrategui第十个完成“14座8000米”,全部阿式、无氧

1993年4月22日,第一位夏尔巴人女性巴桑拉姆登顶珠峰,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尼泊尔女性。在下撤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2岁。

1993年5月,印度26岁的登山者Santosh Yadav首位12个月内两次登顶珠峰的女性。曾于92年5月第一次登顶。

1995年5月11日,日本登山家Kiyoshi FurunoShigeki Imoto和夏尔巴Dawa TsheringPasangNima首创第14条登顶线路“东北脊全程线路”

1996年,意大利登山家汉斯·卡莫兰德创造了当时北坡登顶17小时的无氧最快记录,并且全程单人!这条线路正常至少需要4天。
2007年,奥地利登山家Christian Stangl 刷新了这一记录:16小时42分。也是单人无氧

1996年5月20日,俄罗斯登山家Peter KuznetzovValeri KohanovGrigori Semikolenkov首创第15条登顶线路北壁诺顿沟的“北-北东线路”

1996年5月23日,尼泊尔夏尔巴人Ang Rita第一个10次登顶珠峰从不用氧!他生于1948年,被称为“雪豹”。他曾说:“在珠峰上会老得很快。”“登山很苦,但那是我的生活。”

1996年,瑞典登山家Goran Kropp 从瑞典的家里骑自行车到达珠峰大本营,然后单人、无氧登顶珠峰,下山后又骑车回到瑞典
1999年,他和女友Renata Chlumska回到珠峰,在山上清理了25个被丢弃的氧气瓶,并一起登顶珠峰。
Kropp曾无氧登顶乔戈里峰、单人登顶布洛阿特峰。2002年在攀岩时遇难。

1998年,尼泊尔夏尔巴人Kazi南坡无氧最快登顶记录,20小时25分钟,全程单人。一般人吸着氧也至少需要5-6天时间。
此前记录,是法国人Marc Batard 1988年的22小时29分钟。

1999年,尼泊尔夏尔巴人Babu Chiri珠峰顶部停留创纪录的21小时,据说还睡了一觉。2001年他在南坡6500米拍照时,不慎坠入冰裂缝遇难。生前曾10次登顶珠峰

1999年5月27日,中国的仁那吉吉成为国内唯一一对同时登顶珠峰的夫妇。仁那曾登顶13座8000米山峰,在最后一座山峰“迦舒布鲁姆I峰”的进山途中,不幸遭遇落石遇难。[临终时刻,我在他身边。愿仁那拉安息!]

1996年5月25日,南非女登山家Cathy O'Dowd,南侧登顶珠峰;1999年5月29日,北侧登顶珠峰。首位南北两侧登顶珠峰的女性

200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登山家Davo Karnicar首位从顶峰不间断滑雪到达大本营。用时5个小时,最高时速120公里!
他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的滑雪下撤。2001年他开设了尼泊尔第一所面向当地孩子的滑雪学校。

2001年5月24日,22岁的法国年轻人Marco Siffredi首位从珠峰顶峰滑单板下撤,并且是珠峰北壁极端危险的诺顿岩沟!2002年他再一次登顶珠峰,并从北壁更加危险的霍尔拜因岩沟单板滑雪下撤,最后失踪。向青春和想象力致敬!

2004年5月21日,26岁的尼泊尔夏尔巴人Pemba Dorjee(边巴多吉)创造了最快的南坡大本营登顶记录:8小时10分钟!第二快属于夏尔巴人Lhakpa Gelu(拉巴格鲁),10小时56分!
2005年5月30日, 边巴多吉在珠峰顶峰与尼泊尔Newa人Moni Mulepati女士,举行了世界最高的婚礼

2004年5月30日,俄罗斯登山家P. ShabalineIljas TukhvatullinAndrew Mariev开创第16条登顶线路“北壁中央直上线路”,次日同队第二组三人亦由此登顶。

2005年5月14日,法国人驾驶欧州直升机集团生产的AS350-B3型直升飞机首次在珠峰顶峰触地,次日又降落一次。直升飞机最高的触地记录

2007年5月24日,英国高山向导Kenton Cool一周之内两次登顶珠峰。他已经10次登顶珠峰。他还是“安纳普尔那III峰”等山峰的首登者,曾获金冰镐奖提名。

2011年5月11日,尼泊尔夏尔巴Apa(阿帕),登顶珠峰次数最多:21次!他用了11年。
尼泊尔夏尔巴Phurba Tashi(普巴扎西),于2013年5月追平了这个记录,也是21次
美国登山家Dave Hahn保持非夏尔巴人的珠峰登顶次数记录:14次。他用了8年时间。
截止2013年,国内登顶珠峰次数最多,藏族高山向导小扎西次仁 10次扎西平措 9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针对珠峰南北两条成熟线路开展的“商业登山”,对大众宣传的主要是“登山客户”的信息,从一开始就把国内公众对于登山探险的认识,搅成一锅糨糊。

到了这个急功近利的新世纪,有太多的人,仅仅是为了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之后的喧嚣和名利,而在珠峰两条传统线路上营役奔波。

幸亏有本节这些传奇故事,依然为每个热爱登山的人提供了一个清晰、严格的参照系。登山的核心价值,因他们的榜样而得以传承



【第四部分】中国人的珠峰A:政治登山、国际合作

在国际上,随着1956年,完成了14座8000米独立山峰中的第13座“迦舒布鲁姆II峰”的首登,以国家作为登山主体、突出国家荣誉的登山方式,已基本落幕。之所以不是14座,是因为最后一座8000米山峰“希夏邦玛峰”全境位于中国境内,当时的中国不对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开放山峰。随之出现的,是国际登山者自主攀登的辉煌年代,并一直持续至今。[详见上一章节]

而中国的登山,自从50年代跟苏联老大哥学习了入门课开始,国家登山、政治登山一直持续着,至今虽然已经很少了,但依然未曾结束。比如2005年有珠峰测绘、2007年和2008年有奥运火炬上珠峰。

同时,自1979年国内对外开放山峰以来,曾有一个时期是“国际合作”阶段。这个阶段,外国队来华登山多采用与国内官方登山队“合作”的形式。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登山依然以官方为主体,并由此学习了日本等登山发达国家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和一部分攀登技术。

关于彼此的身份认知,我们从国内新闻中得到的信息是“合作”。然而,在许多外国队的叙述里,他们更多地把中方当做协作方或服务方,这也许和登山发展阶段不同、登山理念不同,有着极大的因果关系。

国际合作阶段,持续到2000年左右,即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国内商业登山和国内民间登山的同时兴起。两者之间既有交集,也有质的区别——区别在于:是否“自主”攀登?

本章节主要回顾国内“政治登山+国际合作”两个方面,特别是1960年至2000年之间珠峰的故事。

4-1、中国人的珠峰北侧首登

中国人能够从北侧首登珠峰,要得益于50年代开始不对外开放山峰(主要是不对非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58年11月,许竞率领的侦察组前往珠峰脚下进行线路侦察。

1960年3月3日,由214人组成的第一支中国珠峰登山队,进驻北侧大本营,开始攀登前期的建营、运输、侦查等准备工作。这是登山史上第18支攀登珠峰的队伍;这也是人类第11次尝试由北侧攀登珠峰。在那个与外界隔绝、天灾人祸不断的年代,中央政府为此专门划拨外汇,仅在瑞士、法国购买登山装备就花去了近35万美元。

3月24日,中国队在海拔6400米建立前进营地。
3月27日,侦查北坳冰壁攀登线路。
4月12日,修通北坳冰壁、突破了珠峰北侧攀登的第一个技术难关,建立北坳营地。
4月29日,宿营海拔7400米。
5月1日,宿营海拔7600米,发现了30多年前英国队留下的物资。
5月2日,在海拔7800米处第一次用氧——距此37年11个月零9天之前,英国同行在这个线路的海拔7770米处,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高山攀登中使用氧气。
5月2日晚,建立海拔8100米营地。
5月3日,在海拔8300多米,再次发现英国队当年的营址和遗留物资。
5月4日、5日,完成对第二台阶的侦查。
5月23日,建立海拔8500米突击营地

5月24日上午9点,突击组长许竞突然病倒,由王富洲接任组长,率领刘连满贡布和补充进来的屈银华出发攻顶。他们每人携带2瓶氧气、睡袋、冰抓、岩锥等个人物资,加上电影摄影机、胶片、毛主席像、一把铁锤等公共物资,人均负重达14公斤。

中午12点,突击组4人到达海拔8600多米的第二台阶下部。珠峰北侧第二台阶的最难点,是一块4米多高、笔直的岩壁,曾被认为是无法通过的障碍。他们首先决定,每人只携带一瓶氧气完成后续攀登,其余氧气集中存放在第二台阶下。

然后,刘连满由王富洲保护,在岩壁上打了两颗岩锥,他与贡布、屈银华分别尝试攀登,但均不成功。随后,由刘连满做人梯、屈银华脱去高山靴踩在他肩上,终于在岩壁上又打了几颗岩锥,设定了保护点。

下午5点,4人终于攀上第二台阶的顶部。

接着,担任开路任务的刘连满出现了体能衰竭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他多次摔倒后,终于在海拔8700多米处不支倒地。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把刘连满安置在一个既避风、安全的岩石槽中休息,准备回程中再把他带回。此时,已是下午7点。

由于他们没有携带宿营装备,接下来他们将面临着夜间在陌生线路进行超高海拔行军的重大挑战。

“大家认为虽然天气将晚,但考虑到气象预报25日天气将变坏,大家的体力与每人所余的氧气量不容许再拖太长时间…又考虑到顶峰的风力一般在夜间比较白天要小一些,而当天又是睛空,星光映着雪光,还是隐约可以寻找一下攀登路线。更主要的是想到了党的指示与六亿人民的希望。所以就决定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能错过时机,不拿下顶峰誓不回头。”

他们通过海拔8750米时,阳光逐渐消失。根据对预设路线的回忆和登山经验,在微弱的星光、雪光中不断尝试,到达海拔8800米时,3人的氧气用完。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上了世界之巅。

下撤途中,他们在原地找到昏沉睡去的刘连满,他笔记本上写着:“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人回来时用则也许管用。永别了!”

5月30日,中国队全体返回大本营。他们成功完成了珠峰的第二条登顶线路,并因此成为整个国家的民族英雄。

由于登顶队员没有获得足够的影像证据,以及当时东西方之间的隔阂,1960年中国队首次由珠峰北侧登顶的记录,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为国际登山界所承认。据说,是后来者在顶峰发现了毛主席像…

回首这个故事,除了站上顶峰的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后世的人们还应记住刘连满、许竞、王凤桐汪玑(遇难)、邵子庆(遇难)等人的名字。这是一次艰难的胜利

4-2、1967年:一个鲜为人知的四面跨越之梦

1964年5月2日,中国队首登了最后一座8000米未登峰“希夏邦玛峰”之后,有过一个“三年内北上南下珠穆朗玛峰”的设想。
这个设想最初的方案是:“1967年从珠峰的东、西、南、北四面交叉跨越顶峰,创造登山界的世界之最。”

前一年5月22日,美国队成功开创了珠峰的第三条线路“西山脊转北壁路线”并登顶。

为实施这个计划,1965年的4月底5月中和10月中上旬,中国队的许竞、曾曙生邬宗岳侯生福张峻岩尼玛扎西等人,分两次进入珠峰北侧区域,对东山脊、西山脊和东北山脊,进行线路侦查,最高到达海拔7450米的高度。

1966年底,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方案调整为:放弃跨越计划,从北侧登顶不少于10人,必须超过印度队1965年登顶9人的纪录

最终,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中国队没有能够在1967年实施对珠峰的第二次攀登。

4-3、1975年:8848.13米·中国梯·“女子第一人”之争

后世的人们,也许不知道的一个细节是:1975年测量之前,国内使用的珠峰标高一直是8882米

1975年3月,一支由179名登山运动员和255名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后勤人员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来到北侧大本营。
这是珠峰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支队伍,他们不仅承担着登顶的任务,而且肩负着测量珠峰高度的使命。在攀登活动中,还隐含着与日本队争夺世界第一位登顶珠峰女性的荣誉竞争。

从3月21日开始的两个月中,测绘人员进入到各个区域做实测准备。
同时,登山队也在进行建营、运输和修路工作。这一次,登山队想出了对付北侧最大难关“第二台阶”的办法——他们准备了特制的铝合金梯子。

登顶前,登山队遭遇了恶劣气候的肆虐。更不幸的是,突击队长邬宗岳在攀登过程中于海拔8000多米处遇难。

5月27日中午2点半,候生福、索南罗布潘多(女)等9名队员成功登顶。
攀登过程中,登山队把四节、每节长度为1.2米的铝合金梯子连接架设在第二台阶的陡壁处,大大降低了攀爬难度。
登顶后,他们在顶峰架设了第一个觇标(高3.5米);并由潘多使用木杆子使劲插进雪层的办法,测得雪层厚度为0.92米——至于这个办法是否科学,就无从知晓了。

登山队员下撤后,测绘人员连续3天进行16个测回的测量,计算出8849.05米的珠峰雪面高度,以此减去0.92米,形成官方公布的8848.13米珠峰高程数据。
一直到2005年,国内官方地图和登山队都使用8848米作为珠峰的标高。

1975年攀登留下的另一笔重大“财富”是第二台阶的金属梯。从此,珠峰北侧传统线路的难度大大降低。如果没有这架“中国梯”,后世的珠峰商业登山,根本无法开展

有些遗憾的是,潘多没有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日本队的田部井淳子提前11天从尼泊尔一侧获得了这项殊荣。

同年9月,英国队成功开创珠峰第四条“西南壁路线”。

4-4、不应被忘记的人们

在早年的“国家登山”阶段,遇难的登山前辈计有:
汪矶,1960年5月,北侧6500米,脑血管破裂。
邵子庆,1960年5月,北侧7000米,脑血管破裂。
马高树,1966年春,北侧,夜间滑坠。
邬宗岳,1975年5月,北侧8000米,衰竭导致滑坠。
石明纪,1978年,北侧5580米,突发心脏病。
王洪宝,1979年10月,北侧靠近章子峰的冰川,冰裂缝滑坠。
尼马扎西(藏族),1979年10月,北侧靠近章子峰的冰川,冰裂缝滑坠。
罗朗(藏族),1979年10月,北侧靠近章子峰的冰川,冰裂缝滑坠。



历史不应遗忘他们

4-5、国际合作

1979年,中国重新对外国人开放珠峰攀登。

以此为契机,外国登山者纷纷来华,并在五年间于珠峰中国一侧开创了3条新线路:
北壁霍尔拜因岩沟线路(第6条),1980年5月,日本队
东北山脊转北壁诺顿岩沟线路(第8条),1980年8月,著名登山家梅斯纳尔单人、无氧登顶
北壁转诺顿岩沟线路(第11条),1984年10月,澳大利亚队无氧登顶

随着国门开放,国内官方登山组织也积极转向国际合作。此时,国内尚未出现民间登山组织和商业登山机构。

这个阶段,共有20位中国登山者,通过1988年的“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1990年的“中国苏联美国和平登山队”、1993年的“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1997年的“中国巴基斯坦友谊联合登山队”、1998年的“中国斯洛伐克联合登山队”这5支队伍,登顶珠峰。这20人,以藏族登山队员为主。

汉族队员中的李致新和王勇峰,后来成为最早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中国人,被称为“登山双子星”。在1991年“梅里山难”造成国家登山队青黄不接的局面之后,两人逐渐进入中国登山协会的最高领导层,并成为2003年后国内商业登山的推动者。

对珠峰等山峰的国际合作攀登,拓宽了中国登山界的视野,带来了一些国际领先的攀登技术和理念,推动了中国登山运动水平的又一次跃进。同时,也让相关的登山协会形成了“以山养山”的思路。

在这个从国家登山走向多元化登山的过渡期间,关于国际合作中的国内登山者,到底是攀登伙伴、还是服务提供者,有时并不那么清晰。



【第五部分】中国人的珠峰B:多元化背景下的“国家任务”

自80年代以来,国内登山由政府财政主导的项目逐年减少,即便2003年5月获得广泛关注的CCTV珠峰直播,央视也是在依靠广告收入、达到基本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才放手大干的。

然而,从登山在中国的起源来观察,其“振奋民族精神”、“宣示国家形象”的功能,仍未消失。

1999年,为采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圣火火种,实力强大的西藏登山队前往珠峰。
5月27日,次仁多吉边巴扎西桂桑(女)、罗则、仁那、吉吉(女)等10人登顶珠峰。
桂桑成为国内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吉吉是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2005年时值中国首测珠峰3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牵头,西藏体育局会同西藏登协、西藏登山学校配合,组织了第四次珠峰科考活动,成立“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这次活动,由中央财政拨专款支持,以顶峰实测与珠峰周边大规模控制测量相结合,计划测算出珠峰最准确的高程数值。
5月22日,珠峰测量队登上了顶峰,竖立测量觇标,并运用经典大地测量、GPS测量方法和雷达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成功进行了峰顶测量。
同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发布珠峰最新高程数据为8844.43米

与测量队同一天登顶珠峰的,还有一支“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

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只能看到两支队伍在当日“吉吉(女)、拉吉(女)…开村拉巴阿旺罗布旺堆张少宏张梁等17人登顶”的消息,却无从判断具体哪个人属于哪支队伍。
至于,为什么一次国家行为的测量攀登,却与一次国际间合作的商业登山,缠绕在一起?这大概也正反应出多元化背景下、中国登山界一种独具特色的台下操作吧。

2007年5月9日,“珠峰火炬测试队”17人同日登顶,创下了国内同日登顶人数的最高记录。

2008年5月8日,一支庞大的珠峰奥运火炬队,把奥运火种带上了世界之巅。并再创国内同日登顶人数的最高记录。这一年,珠峰中国一侧,只有一支登山队。



【第六部分】中国人的珠峰C:来自南方的微风

在珠峰中国一侧开展国际合作登山的同时,随着90年代国际上珠峰商业登山的迅速发展,来自港台的登山者进入了珠峰舞台。

除了台湾的吴锦雄,其他6位港台登山者均从尼泊尔一侧登顶珠峰。他们是:
香港的湛易佳,1992年5月12日,第一位登顶珠峰的香港人
台湾的拾方方,1994年5月8日,在登顶下撤的途中遇难。他是第一位登顶珠峰后遇难的中国人
台湾的陈国钧江秀贞(女),1995年5月12日。
台湾的高铭和,1996年5月10日。
台湾的郭与镇,2006年5月20日。
台湾的江秀贞,是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汉族女性。另外两位汉族女性,要在9年之后,才陆续出现。

来自台湾的高铭和,经历了登山史上著名的“96年珠峰山难”(影片《绝命海拔》讲述的就是那一年的山难故事,不过视线集中于西方国家的登山队)。
在攀登过程中,队友台湾登山者陈玉男,5月9日在C3营地滑坠后受伤、并在下撤途中遇难。
5月10下午,高铭和登顶返回途中,遭遇暴风雪。他暴露在海拔8400多米的高处过夜,并成为奇迹生还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当天因恶劣天气遇难的有著名登山家罗伯·霍尔斯科特·费希尔等12人,另有3人获救下撤后不治身亡。
对于队友陈玉男在南坳遇难后、高铭和坚持继续攀登的决定,在场的外国登山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第二位从北侧登顶的港台人士,是香港的钟建民。2003年他加入罗塞尔队,第五次冲击世界之巅,并于5月31日成功登顶,从而成为第三位完成七大洲最高峰攀登的中国人。(前两位是李致新和王勇峰)



【第七部分】中国人的珠峰D:在商业登山与自主攀登之间…

7-1、阎庚华:一个踯躅的问号

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开始出现了高海拔登山爱好者。与前辈们不同的是,他们像世界上大多数登山者那样,把登山作为一种个人爱好,而不是谋生的职业

然而,第一个走向珠峰的爱好者、黑龙江人阎庚华,却不幸没有回来。

攀登珠峰之前许多年,阎庚华曾从祖国的最北端跑到最南端,又曾从长城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却没有出名。

1999年春,他来到了珠峰大本营,由于没有攀登准备、也缺少相应手续,即使大本营联络官私下给予了他许多帮助,他依然无功而返。之后,他为寻找登山资金,去了不少地方。

2000年3月,阎庚华再一次回到珠峰脚下,这次陪同他前来的有省电视台的摄像机。

同期攀登珠峰北侧“章子峰”的另一支国内业余登山队,在海拔6000米观察到阎庚华的身体极为不适合高海拔,并劝他不要勉强。然而,阎庚华似乎已是骑虎难下。

5月中下旬,阎庚华决定从前进营地出发的那几天,并不是好天气周期。最后的冲顶阶段,他与夏尔巴高山向导,就攀登还是下撤的问题,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5月21日,阎庚华冲向了世界之巅,并消失在了风雪之中。此前,一支因天气恶劣而改变计划的、强大的俄罗斯队,发现前方还有人时,非常吃惊:竟然有比他们更“强悍”的登山者在单人突击!?

阎庚华背后的摄像机,是否迫使他无视恶劣天气的危险而冒然冲顶?没有登山基础的阎庚华对世界最高峰的极度向往,是否最终导致他的遇难?这些问题的答案,已像他风雪中艰难的背影一样,成为了永久的问号。

7-2、 珠峰上的“僧人”

继阎庚华之后第二个单独来到珠峰北侧的是一位“出家人”。

2002年初,法号“照培法师”的四川人王天汉,首先在佛教气息浓郁的拉萨,结交了西藏登山队德高望重的登山家仁青平措先生。

3月11日,“照培”跟随仁青平措老师来到了珠峰大本营,此前,他没有任何登山经历。

3月上旬到5月上旬期间,照培在仁青平措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登山技术、参加高山运输、并取得高山适应。

随后的攀登过程,仁青平措帮助照培从罗塞尔队、瑞士队、日本队等几支外国队那里,“蹭得”高海拔营地、线路绳、氧气、饮食、登山天气预报等不少资源。
5月17日,28岁的照培法师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但外国登山队叫他“登山乞丐”。

2006年、2007年的攀登季,他重新出现在珠峰大本营。此时他已脱下僧袍,不再是佛门子弟“照培法师”,而是一个试图从事登山向导行业的世俗青年——王天汉。

2012年,王天汉试图单人登顶珠峰,但由于没有登山许可、未经允许动用别队物资等原因,与国内唯一一家运作珠峰商业登山的公司发生冲突,被“押解”下山。此事,一时成为圈内热点。

王天汉还俗之后的攀登故事,相当具有话题性。比如,作为一个“退役”僧人,他曾多次试图“偷登”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梅里雪山”(该山自1991年山难之后,已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攀登),并不止一次被当地百姓“扭获”。

7-3、 业余登山第一“队”

时间来到了2003年: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

由中国登协出面组织的国内第一支珠峰业余登山队,扛着“2003中国搜狐珠峰登山队”的大旗来到了山下。

这支队伍的9名队员都是登山爱好者。进行指挥、提供服务的则是中国登协、西藏登协、以及来自尼泊尔的职业向导。登山费用主要由几个赞助商提供,不足部分则由队员们平均分担。这是国内第一次组织付费的珠峰登山活动。

同他们一起进山的,则是一支CCTV直播队伍。

在山里,经历了各种不愉快磨合与痛苦周折之后,5月21日、22日,分别有陈骏池梁群(首位登顶珠峰的大陆汉族女性)刘建王石共4名队员登顶珠峰。

尽管两个突击组的组长尼玛次仁罗申都是第一次登顶珠峰,尽管在海拔8300米分散人力用于救援英国AP队的伤员,这支队伍依然创造了第一支国内业余队伍成功登顶珠峰的记录。

这次活动也为此后在国内开展珠峰商业登山,探索出成功的模式和路径。

除了攀登成绩,CCTV也创下了人类电视直播史上第一次全程直播珠峰登山的记录。

在全国人民战非典的关头,2003年珠峰登顶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参与各方获得了各级政府的表彰。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本来准备了一个炸药包,没成想放成了原子弹。

03年珠峰攀登直播最深远的影响在于:把登山这个小众运动,以英雄的名义推向了普通受众。由此,带动了国内商业登山及户外相关产业的一轮迅猛发展,特别是珠峰的商业登山。可以说,这一年,是“中国式”珠峰商业登山的元年



【第八部分】“中国式”珠峰商业登山:打开潘朵拉宝盒

国际上的珠峰商业登山始于1993年。这一年,距人类首次尝试攀登珠峰已有72年,距人类首登珠峰正好40年。此前的70多年里,人类亲近珠峰的方式都是“自主攀登”

所谓商业登山,是指登山客户支付一笔费用给探险公司,由探险公司负责高山上的服务。一般而言珠峰商业登山的服务包括:向导的贴身陪同、氧气供应、营地服务、适应训练、物资运输、危险线路的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但,不保证一定登顶。简而言之,商业登山就是:“能力不足金钱补”

登山客户之间,更多的是各顾各的关系,有时甚至是彼此明争暗夺有限资源的关系,而很少是彼此合作的关系。因为这种攀登方式,决定了登山客户主要依赖探险公司的向导和服务才能行动。

由于商业登山只在南、北两条相对容易的“传统线路”上开展,并且登山服务机构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去熟悉山峰情况、购买天气预报、提供全面服务,全世界至今已有的6000多人次登顶珠峰,绝大部分是近20年通过商业登山实现的。

正是有了商业登山,很多普通人才能够实现“世界最高峰之梦”

8-1、国际上的商业登山
国际上珠峰商业登山开展的第四个年头,就遭遇了珠峰登山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集体山难。
1996年5月,优秀登山家Rob Hall(罗伯·霍尔)和Scott Fischer(斯科特·费希尔)各自组织了一支珠峰商业登山队从“南侧传统线路”攀登珠峰,该线路上还有其他几支小型队伍,而在珠峰北侧则有一支印度队正在攀登。
5月10日,几支队伍在登顶后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雪,珠峰两侧共有15人遇难

希拉里梅斯纳尔等著名登山家,都曾担忧过8000米商业登山的过度发展。从96年那次山难以后,国际上的商业登山和探险公司,更加注重安全、科学、公平地对待登山客户。登山死亡率大大下降,并帮助了很多特殊人群,走上了世界之巅。下面是国际商业登山的一些故事:

1998年,因车祸右足截肢的英裔美国人Tom Whittaker第一个登顶珠峰的残疾人,时年50岁。这是他第三次攀登珠峰。2006年,他获颁大英帝国勋章。

2001年5月25日,32岁的美国人Erik Weihenmayer首位登顶珠峰的盲人
2002年,他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他还玩攀冰攀岩、花样跳伞、滑雪、长距离自行车骑行。

2006年5月15日,新西兰47岁的登山家Mark Inglis首位双腿安装义肢登顶珠峰。下山之后,因假肢与身体接触部分严重冻伤,他再一次接受了截肢手术。
1982年他在库克峰遇险,双腿膝盖以下截肢。2002年他回到库克峰并登顶。2004年他登顶卓奥友峰。

2006年5月17日,70岁的日本老人Takao Arayama(高雄荒山)只用时3天登顶珠峰。

2007年5月17日,3名菲律宾女性Noelle Wenceslao、Karina Dayondon和Janet Belarmino,从北坡登顶珠峰,然后从南坡下撤,首次女性跨越珠峰

2010年5月22日,美国少年Jordan Romero最年轻登顶珠峰13岁10个月10天!此后,中国规定攀登珠峰的年龄必须在18岁到60岁之间。尼泊尔则规定最小16岁,上限没有规定。

2012年5月19日,日本老人Tamae Watanabe(渡边玉枝)打破自己保持的最年长女性登顶珠峰的记录,新的记录是:73岁180天。2002年,她曾在63岁时登顶珠峰。

2013年5月20日,印度21岁的Tashi Malik和Nancy Malik首对同时登顶珠峰的孪生姐妹

2013年5月26日,日本老登山家三浦雄一郎登顶珠峰最年长记录80岁高龄!2003年、2008年,三浦雄一郎分别在70岁、75岁年龄时登顶珠峰。
排在第二位的是尼泊尔老人Min Bahadur Sherchan ,2008年5月他76岁登顶珠峰。 2013年5月底,82岁的Sherchan也去了珠峰,试图刷新三浦雄一郎刚刚创造的80岁登顶记录,但最终没有成功。

8-2、“中国式”珠峰商业登山:海拔最高的名利场?

商业登山帮助普通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改变了珠峰攀登的格局,把更多的“光环”带入了这座世界最高峰,珠峰越来越像一个名利场——特别是在商业登山起步才十来年中国。

比如某位名人客户,找三、四个高山向导服侍,连脱鞋、穿冰抓都支使向导来干。
还有某位中国式登山老板,在高山上,连烧水、做饭、铺睡袋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欠缺,甚至“偷用”同伴氧气,下来却吹嘘什么“英雄”、“第一”。
他们明知这样做会误导一批、又一批不了解登山的大众,甚至会造成小白盲目登山的危险,却依然片面自我吹嘘,可能是太需要“珠峰光环”背后的名利了吧。

中国式珠峰商业登山,近年来甚至发展到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就开始吸氧——过早用氧,将妨碍登山者自身对高海拔的适应,从而导致后续攀登的极大危险。

国内商业登山,唯一有些闪光点的是2003年4-5月CCTV对“中国搜狐珠峰登山队”(当年只有这一支“中国队”)进行了长达11天的连续直播,包括A组登顶的全过程,创造了电视直播史的记录!

2013年的中国珠峰商业登山,则像是一出表面堂皇的闹剧:组织方把能力偏弱的老板们编入先出发的A组,把能力较强的普通山友放在B组。
然后A组一位自称“身家3亿”的老板在山上失去行动能力,组织方却没有应急预案和准备。
当时组织方和B组都以救人为第一要务,为此只能调用B组的向导和氧气,结果造成B组无法按计划登顶。
救援成功后,B组10人欲等待好天气、继续尝试冲顶,却被组织方拒绝,B组只能全体洒泪下山。
下山后,有关方面不提对B组的补偿、却拿出救援光环糊弄这些普通山友。而被救援的那位老板也矢口不提在山上的赏金允诺,甚至面对媒体大言不惭地说“只是身体有些不适”。
于是,B组每人的30万登山费、近2个月高海拔苦熬、多年的珠峰梦想,就在这官不官、商不商的太极推手中,在这人不人、鬼不鬼的各色表演里,不知托付与谁了…

中国式珠峰商业登山,如果走向官商结合、致力于谄媚权势者,那么迟早成为所有人的耻辱。

中国式商业登山的膨胀升温,反过来抑制了民间自主攀登的发展。而恰恰是自主攀登,才代表着当前国内登山的最高水准

中国式商业登山,不是商业的问题,恰恰是不够商业的问题。国内商业登山客户中的某些老板级、名人级人物,不是口袋里缺钱,而是人格里缺了点儿东西



【结束语】登山如同谈恋爱

商业登山,是登山入门阶段最安全、快速的途径,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一辈子只玩商业登山,即使登了多少次珠峰,也只能是登山的入门水平

登山,本是“人与山之间的交流”的运动。登山如同谈恋爱,一开始不懂很正常。找有经验的朋友帮忙,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但如果有个老大,每次都雇佣一帮兄弟,见到美女就让兄弟们先上去按住,自己再上去舒服到顶点,而此种老大竟宣称是“恋爱高手”的话,您以为如何?

喜爱登山的人,通过攀登所获得的乐趣,绝不仅仅来自登顶。准备的过程、攀登中克服困难、沿途欣赏美景、队友之间的默契……都是快乐的来源,登顶只是其中的一种快乐。

只以“登顶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攀登的乐趣和意义,如同只以“高潮与否”去衡量恋爱,这种思路属于什么性质,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每个登山的人,不论登得多高,最终要回到出发的海拔。通过攀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也许才是登山的意义所在。

【完】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39 收起 理由
合肥冬泳 + 2
逸人 + 14 很给力!
无所得 + 4 很给力!
今来 + 6 很给力!
蓝色海湾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4-17 14:15 | 只看该作者
  挑战自我、英勇壮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4-19 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4-20 10:55 | 只看该作者


不论登得多高,最终要回到出发的海拔。通过攀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也许才是登山的意义所在。点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4-20 11:57 | 只看该作者
太伟大了 了不起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4:22 | 只看该作者
登山第一美女:登珠峰仍缺憾 网聊一晚闪婚



2013年03月13日 07:09:20   来源: 中国体育报   




 罗丽莉,普通邻家女孩,因酷爱登山而与众不同——2002至2009年,攀登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的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还在两年内连登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


  “我一直热爱的雪山给了我很多人生经验,让我从一个叛逆的女孩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怎么去珍惜生命,怎么做慈善事业去帮助更多的人,还有给我收获这份爱情。”


  闪婚:幸福瞬间来敲门


  2009年,罗丽莉的母亲查出脑部有阴影,医生说是长期压力过大导致。


  罗丽莉知道母亲的病是因为担心自己而引起。那时,妈妈常对她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快些成熟,早点成家。面对这一特殊状况,罗丽莉给自己定下了目标:2010年到2011年,把自己嫁出去。


  像罗丽莉这样的美女原本是不愁嫁的,但她当时非常绚丽,事迹也闪现着许多勇敢色彩,这让她身边的男孩子缺乏自信。而罗丽莉也反对闪婚,她觉得两个人应该经过长时间相处,磨合恰到好处后才能走向婚姻。


  这一次,罗丽莉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她和一个从未见过面,只在网上聊了12个小时的男人结婚了。“我老公也是登山爱好者,他是我的粉丝。我们都加入了一个登山爱好者群,之前在群里也没说过几句话。从没私下聊过天。突然有一天我们两个聊了起来,一下聊了一晚上,聊天的话题也没涉及感情。只是聊聊登山、聊聊家人、聊聊琐事。突然,他打出‘也许有一天我会拉着你的手,走入婚姻的殿堂’,很突兀的一句话,没有一点转折。但我却有一种直觉:这辈子就是他了。”


  第二天,罗丽莉对母亲说:“妈,我要结婚了。”母亲很激动,“好啊,他多大,做什么的?长得什么样?”罗丽莉说:“我不知道他多大。”母亲说:“那你拿出照片来,我帮你分析一下他多大,把把关。”罗丽莉犹豫着:“……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也没有照片。”


  还好,女婿是个能让丈母娘放心的靠谱青年。罗丽莉的“闪婚”也美满得让人羡慕。


  如今,罗丽莉已为人妻为人母。她的女儿刚满两个月,“我现在即使出去一两天都非常想孩子。我当时出去登雪山可不是出去旅游一两个月的事。现在我特别能体会我妈当时的心情。但我从不后悔自己曾那样热爱一项运动,在登山过程中,我经历了那么多生与死的困难,都挺过来了,在我今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打倒我。”


  档案


  罗丽莉,1982年出生,身高1.60米,南宁人,国家级运动健将,有“中国登山界第一美女”之称。她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登峰女英雄”、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两次入围广西十大杰出女青年。罗丽莉2003年至2009年,凭借坚强的意志五次登上三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


  ★2004年 5月攀至海拔7028米的珠峰北坳


  ★2004年 9月登上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成为登顶卓峰的第一名汉族女运动员


  ★2005年 5月登顶海拔7206米的宁金抗沙峰,成为登顶宁峰的中华女子第一人


  ★2006年 5月再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达8680米处


  ★2006年 9月还攀登了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


  ★2007年 入选国家队,参与奥运圣火能源珠峰测试活动


  ★2008年 当选奥运火炬手


  ★2009年 再次攀登珠峰,于5月18日早7时登顶成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巾帼英雄  发表于 2017-4-21 14:1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今来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4-20 20:39 | 只看该作者
高山之巅人为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4-20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4-21 07:20 | 只看该作者
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4-21 08:07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4-21 11:50 | 只看该作者
羡慕那些登珠峰的勇士,敢于攀爬世界屋脊,那是真英雄,是勇敢者的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4-21 11:58 | 只看该作者

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4-21 14:21 | 只看该作者
冬泳博士 发表于 2017-4-20 14:22
登山第一美女:登珠峰仍缺憾 网聊一晚闪婚

山高人为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4-21 17:17 | 只看该作者
登山就像谈恋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4-21 18:1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4-22 06:2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4-22 1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车王 于 2017-4-22 16:48 编辑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英雄至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4-23 12:31 | 只看该作者
向登山英雄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3 04:49 , Processed in 0.11707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