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曾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1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雪寒梅迎风狂”。 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之美倍受瞩目。

内乡县衙“打春牛”(资料图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浪花LN +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5:51 | 只看该作者
千年智慧
    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则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日常的日历 (月份牌) 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例如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就更少了。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 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农耕指南
     俗话说“阳气送冬走,春打六九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很多南阳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是从内乡县的打春牛活动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标志着一年农耕开始,在内乡县衙大堂东山墙外有一长136厘米、宽82厘米的长方形石槽,叫“迎春池”。“打春牛”更是内乡县每年立春时举行的一项劝民农桑的政务活动,已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我市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农事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
惠及现代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的雨热运动规律的承认”。民俗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实践中,可以对二十四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对物候研究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发掘,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引导国人在生活中进行保护和传承,“二十四节气”还有望早日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5:53 | 只看该作者
相关链接
  “打春牛”与“二十四节气”申遗
          内乡县衙的“打春牛”活动由来已久,现存有清代嘉庆年间制作的石质“迎春池”和“皮鞭”、“春凳”等文物,同时明清两代内乡县志都有关于迎春开支的记载。为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内乡县衙博物馆经过多年来不断挖掘整理,于2005年根据史料记载恢复了“打春牛”这一活动,此后每年立春时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打春牛”活动。2007年内乡县衙“打春牛”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配合“二十四节气”申遗,内乡县衙博物馆积极行动,深入挖掘,查阅大量史料,走访多名专家、学者和老人,编纂出版了专著《内乡县衙与打春牛》,全面详细介绍了这一礼俗的起源、演变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的法定机关,由《公约》最高权力机关缔约国大会选出的24个缔约国组成,任期四年;缔约国大会每两年对半数委员国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委员会每年举行一届常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维系着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认同感和持续感,也是确保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资源。所有列入非遗名录的遗产项目都须符合《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公约》操作指南规定的列入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2-11 19:10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2 03:45 , Processed in 0.05365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