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险情就是命令 9月29日晚上10点21分,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秦皇岛海警支队转警,一艘养殖渔船在从养殖区载运扇贝回岸过程中船体进水,存在沉没危险,并已失联,船上有3个人,情况万分危急。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报警后,市海上搜救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多方力量开始搜救。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搜救中心推算出渔船可能的位置。由于事发水域周边均为养殖区,通道狭窄,情况复杂,大型船艇夜间无法进入。所幸当晚风力不是很大,市海上搜救中心迅速协调昌黎县政府就近组织渔船前往现场搜寻,同时通知秦皇岛海事局海巡船艇、北海救助局秦皇岛基地救助船艇做好出海救助准备。 在接到警情的短短时间内,针对事发水域特点有效可行的搜救方案火速制订出来,一条条指令信息从市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传递出去,各方的搜救力量立即行动。 昌黎县政府在接到搜救任务后,第一时间组织搜救工作,协调20余艘渔船在现场进行大范围搜寻。与此同时,秦皇岛海事局“海巡04307”轮也出发前往现场水域搜寻。 夜幕笼罩的养殖区海面,一艘已经翻沉的渔船仅仅露出部分船体在水面上。船体上的3名遇险渔民浑身湿透,一次次被海浪打落进海水里,又一次次艰难地爬上船体。已经好几个小时了,他们给岸上打电话的时候,渔船还只是有些进水,等到情况严重的时候,已经无法和岸上取得联系。“岸上肯定知道我们遇险了,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3人抱着坚定的信心,在海上苦苦坚持。 “有引擎的声音,有渔船过来啦!”9月30日凌晨4点14分,遇险渔民终于盼来了搜救渔船,3人被平安救起。 风浪无阻,救人是天大的事 10月26日,记者来到了秦皇岛海事局指挥中心,这里既是秦皇岛海事局的值班室,也是市海上搜救中心的值班室,同时还是市船舶污染应急指挥中心的值班室。9月30日成功救起昌黎3名遇险渔民的那一条条指令,正是从这里发出的。 大屏幕上显示的雷达监视图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白点,那是秦皇岛海域内的船舶。鼠标指针放在小白点上,就会调出这艘船的所有信息。秦皇岛海域有哪些船舶,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动向,值班室里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这里整夜灯火通明,每天24小时值班,是秦皇岛海域守护神的大脑。 162.7公里的海岸线,4900平方公里的海域范围是秦皇岛市海上搜救中心的搜救责任区,同时还包括我市境内的3个大型水库。 “只要一到刮大风的季节,特别是冬季,市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就会条件反射地进入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主任、秦皇岛海事局副局长李义良告诉记者,冬季海况非常复杂,大风肯定就有大浪,特别是现在,我市境内的养殖渔船到了需要频繁出海的收获季节,这个时期船舶最容易出事故。 可是,只要有险情,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多大的风雨,无论多高的海浪,都阻挡不住守护者前去救援。 就在今年7月20日至21日夜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风暴潮袭击的时候,市海上搜救中心连续实施3起海上救助。从海边被冲走无法靠岸的渔船,到港内遭风浪断裂的砂石船,再到被大风吹散的渔船,一个现场救助紧锣密鼓地紧张进行着,在确保救援成功的前提下,分出的部分救援力量立即奔赴下一个事故现场。第二个现场还未救完,又接到第三起险情求助。在疾风骤雨疯狂肆虐的海上,市海上搜救中心调动一切救援力量,成功救起9名遇险人员。 秦皇岛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惠金记告诉记者,就在9月30日成功救助昌黎遇险渔民之后,10月份以来,市海上搜救中心又实施了几起救助行动。 10月20日凌晨,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嘉运油6”轮报警,称该轮从京唐港返回秦皇岛过程中因风暴潮来袭,舵机间进水导致舵机失灵,船舶失控,船上8人,请求救助。事发海域风力8-9级,浪高4米。市海上搜救中心立即联系唐山海事局、北海救助局等救助力量实施救援。历经39个小时,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将“嘉运油6”安全拖带回港,8名船员成功脱险。 10月22日凌晨,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报警,一艘昌黎渔船发生机器故障,大锚丢失,船上7人,现船舶正随风漂移,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该渔船距岸约15海里,现场风力8-9级,阵风10级。市海上搜救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前往事发水域救助遇险人员,并申请救助直升机在天亮前做好救助准备。考虑到情况紧急,天还未亮,救助直升机便起飞实施救助。6点18分,救助直升机抵达现场并展开救助,遇险7人全部登机,安全获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