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色年华,知青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1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6-4-22 19:38 编辑


金色年华


下乡那年我刚满十八岁,小的刚满十七岁。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少年,从小学到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们是国家旧的十七年教育制度培育出来的孩子,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上学背着妈妈用布縫制双带书包,左手拿着苍蝇拍(除四害),右手拿着砚台袋(写大字),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愉快的唱着“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幸福的生活伴随着我们,周日的少年宫为我们开放,丰富的课外读物增加了我们的向往,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时代,幸福的笑脸。


幸福的后面有了困难,三年自然灾害,节粮渡荒,带给了人民困苦,那个时期正是我们长身体的阶段,小小年纪和父辈们共同挺过了那个年代。届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洗礼了我们,从停课闹革命到复课闹革命,虽当了逍遥派,命运不会对你施恩。六八年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有作为。我们老三届责无旁贷,(66、67、68届)没有留恋,没有妥协,主动请缨,这是我们这一代骄傲,看到了国家有难处,毅然地用我们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国的困难, 上山下乡!


68年3月的一天,清风扑面,冷意依在,老龙头火车站(天津东站)内,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火车头哧哧地喷着白色的雾气,绿皮车厢的窗户全部被打开,车上的知青们都挤在了窗口和亲友们告别,我在其中,6号车一窗口,有一女同学泪流满面攥着妈妈的手,久久不肯放手,难舍的悲痛久久不能释怀,妈妈由两个哥哥架着,已涕不成声,险些瘫坐在地,亲人向亲人告别、朋友向朋友告别着......。这时火车咣当动了一下,车上车下的人,骚动了,更动情的告慰着,女同学被蓄谋已久的离别刺痛了,歇斯底里的泪浸湿了少女的脸颊,有的抓住了窗户在车厢里蹦了起来,透过挤满脑袋窗口的縫隙,左右摆着头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嘴里喊着“妈妈、妈妈!”......,车开了,站台线杆上的大喇叭依旧用最大的声音播放着欢送我们的歌曲“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列车上一片寂静,过了山海关,车窗玻璃渐渐冻成了白色,结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冰凌花,这时带队的干部站起来,呼吁大家活跃一下气氛,冲淡一下长途的寂寞,带乐器的同学拿出笛子、二胡、小提琴、口琴,月琴,用校音器调音后演奏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让我们荡起双桨”,女同学们用甜美的声音合唱起来,同学们在在憧景中回味着,好听,好听!亚瑟齐鸣,有谁知道我没被这个时代转运到了另一个时代。


来到青年点(早已盖好干打垒的集体宿舍)放下行李,分好床位,大队领导已备好了拌子(木头)粮食,(玉米楂籽)白菜、土豆,就这样吃了第一顿饭,睡了第一宿觉,这群看今朝的风流人物,这群童男少女们,从此深深扎根在了这片黑土地。


周而复始,和贫下中农有了感情,那时的农民不富裕,天气冷,没有条件洗澡,大人可视而不见,小孩子可怜,头身长时不洗,虱虮满身,有一12岁小女孩,叫燕子,非常可爱,我们女同学给她清理梳洗,教她学习,越发和我们亲近,出落得亭亭玉立。我们和贫下中农同劳动,共命运,白天干活晚上由班长带着学习,下雨阴天大家一块拿出乐器合奏几曲,愉悦一下心情。我们队离一个完中(初中、高中)八里地,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和我们知青关系好,我就常到他那借书,到了晚上农村万籁无声,我先后阅读了矛盾文集,前苏联的《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叶尔绍夫兄弟》《复活》《简爱》和描写前苏联集体农庄的《金星英雄》还有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狄更斯 、福娄拜的作品等,还偷偷的看了手抄本,像张杨的<第二次握手》等,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从而了解了世界,增加了知识,得到了再教育外的收获,缓释了青春的悲情。


到了1979年大返城,那是由于上海插队云南的知青,奋力抗争,促使了全国知青及子女(一个)返城落户,我是78 年单调回津,知足常乐矣。当然还有许多外地知青利用极端的手段,带来的后果是痛苦的,美好的愿望成为泡影,回城后住房,工作,子女的学业,都是摆在你面前的困难,知青中有着许多摆脱绝境回城的故事。现在的人绝对不能理解当时的形势,他、她们有的结婚生子,和当地农民一样,收入、分配也一样,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回城又没房子,工作的安排......,难啊!不一一列举了。


从72年到78年还往后一些,有了“三招一征”的政策,我们知青当中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大官,有的出了国,参加了工作,有的成了大款,有的成了学者,还有的埋在了哪里,我的好同学姓蔡,一表人才,因晚上睡觉时叫老鼠咬了一口,没有及时医治,得了鼠疫,永远地葬在了那里。


大多数知青依旧很平常,返城后有的还需要我们的帮助,过的很苦,很清贫。总之我们这一代,经受过战斗洗礼的知青人不朽,知青精神永驻,知青的贡献留史,整整十年年轮的缺失,那些年蹉跎岁月,岁月蹉跎。


(天津老知青2013、3、15)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2 收起 理由
海河2008 + 2 赞一个!
白山老人 + 3 赞一个!
冰雪绢花 + 3 赞一个!
淇天大圣 + 2
李国清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3-15 20:17 | 只看该作者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 2013-3-15 20:08
看回复帖,感动于我,心内働哭,悲催交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3-15 19:43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47 | 只看该作者

1971年手风琴,自己翻拍,不清楚,原谅,知青原貌照。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3-3-16 10:26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15 19:4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人不朽,知青精神永驻,蹉跎岁月,岁月蹉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0 | 只看该作者

萨克斯,小号,那时都好学。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3-3-16 10:3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1 | 只看该作者

1974年支农时,我在县城照的描色彩照片。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3-3-16 11:34 编辑

点评

您年轻时就是帅哥。  发表于 2013-3-20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5 | 只看该作者

走的那一天,东站......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3-3-16 10:29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8 | 只看该作者
李国清 发表于 2013-3-15 19:43
...

难忘的回忆,精神的支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20:08 | 只看该作者
山水星 发表于 2013-3-15 19:48
知青人不朽,知青精神永驻,蹉跎岁月,岁月蹉跎。

看回复帖,感动于我,心内働哭,悲催交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3-15 22:00 | 只看该作者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 2013-3-15 19:58
难忘的回忆,精神的支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3-20 10:28 | 只看该作者
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1:40 | 只看该作者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 2013-3-15 19:51

谢谢绢花女士加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5-4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李国清 发表于 2013-3-15 22:00

我有个同学是43中,你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5-4 10:20 | 只看该作者
知足者常乐 发表于 2013-5-4 09:39
我有个同学是43中,你是吗。

不是,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5-4 16:45 | 只看该作者
李国清 发表于 2013-5-4 10:20
不是,周末快乐

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5-6 15:01 | 只看该作者
知足者常乐 发表于 2013-5-4 16:45
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5-11 17:02 | 只看该作者
難忘的回憶,精神永在。

点评

谢谢白山老人,也是一种历练。  发表于 2013-5-11 1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5-13 22:01 | 只看该作者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 2013-3-15 19:55

终身难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4-22 13:48 | 只看该作者


回望历史感慨万千:插队也罢,兵团也罢,知青当年最高学历是高中三年级66届的“毕业生”。初中生的知青,算初中毕业?而实际呢?尤其69届初中生,小学三年级赶上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了后三年,升入中学仅只待了一年多,请注意仅只待了一年多,而不是学习了一年多,就被“动员”上山下乡。其文化程度,准确的说,是初中一年级,或小学毕业,小学四年级,或更低。
老几届(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六九届、七○届等)初中、高中的知青回城工作后,多数都参加过初中或高中的课程补习,(工农兵学员和1978年高考后上了大学的极少数知青,不在此列)才能发给初中或高中毕业证书。美其名曰:初中或高中毕业证书考试认证,经过几年业余学习,考试合格,算有了张毕业证,才能按此发给相应(文化程度)的等级工资,或评职称。只能说明从上到下各级领导,从国企到私企,从厂矿到农村,……,没人承认知青是高中初中毕业生,没人承认知青是有文化的、有知识的,所以必须重新来过,集体复读,复考。


我多次担任过这类补习班的老师。三十左右的知青学生,无论是哪届的,已经无奈地过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年龄,又加上文化知识一放十年多,上有老下有小,拉家带口,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其费力劳苦艰难,学生与老师体会甚深。尤其是六八届以后的初中生,他们连初二初三的课程根本没学过,初中课程对于他们而言,完全陌生,数理化几乎就是天书。

有书,有书读!上学,上大学!当知青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向往!我们的青春不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是虽然“很珍惜却被无奈的夺去!”成百万上千万的知青,在心中,只能在心中,何止成百上千次的呐喊“我要读书!我想上学!”我亦如此。我插队8年,1968.——1976.。祝福所有的老知青健康长寿!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收起 理由
海河2008 + 2 赞一个!
天津老知青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30 14:59 , Processed in 0.08074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