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马驹 于 2016-3-12 00:24 编辑 # X! N7 V$ T" k/ K7 t/ J/ ]0 p
) ?, u* I1 `! Z; C& e 欣赏三湖人的深度好文!来“家”里串个门吧,与“嘉友”唠唠家常,好久不见,想念你们。同时祈逝者朋友一路走好!
: V9 `) c$ d5 R6 W- l* W
" u0 w# v2 g: L4 \8 {$ x
t0 f& f8 x, c3 {3 F. _$ |, j. J" ` G- ^, T5 [, q& R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晴,2—16℃。
3 \+ F6 p& S1 K6 Q* j$ w
3 q1 Z& d+ l4 a# z 早徒步江滩,江水微落,水温10.3℃,气温9.8℃,洗浴漫游7分钟。据说老姚已独自泳过早已回家了,后只有王稳成和我两人下水。老杜因拆迁搬家,今来看看水情,准备再过一段下水。其它骑游爱好者到郊外挖地菜野炊去了。早泳后顺绕到二基地看看,二基地除早泳的几人离开外,只有几人在江边聊天。
2 n C. l; p" C' U, \* H2 n 谈起冬泳,这几年逐渐成萎缩趋势,我分析,目前能够坚持的无非三类人,一类人是确实感觉冬泳好,并从中受益的人群,也是能把握适量的冬泳人;二类人是团队精神很强的一群人,他们每天不见不散,在寻求寒冷刺激的同时,也求得开心和快乐,他们也是一帮子兴趣相投的好朋友;三类人是新入道的初泳者,他们刚刚起步,加上冬泳的兴奋剂作用以及所具有的新奇和吸引力,还能坚持,也正在蒙胧和探索的体验之中,无疑,他们之中将来也会有执着者和因某种原因放弃的。应该说都很正常,无须说三道四。' H% _' F4 D( r
我自认为我是冬泳受益者,而且已成为我10多年来难以改变的一种生活习惯。当然,这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允许的范围。近些年,由于疗病和身体偶不适而停泳、休泳的时段也不少,长时达三月有余。总而言之,冬泳是把双刃剑,是否遵崇科学,完全由自己把握,但各人的各种复杂因素都不尽相同,包括家庭、环境、年龄及个人身体变化、兴趣爱好的转移等等,都是能否继续坚持的客观因素。
9 E! o \' Z3 `% d: g) ^* E4 ] 正因为冬泳是把双刃剑,那些没有坚持、甚至放弃冬泳的人,我认为还是一种冷静和理智的表现,说明他们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须知,一切的自我约束、自我强制的行动都是不可取的、有害的、甚至是危险的!特别是冬泳的强制性,即所谓硬撑,尤其如此!不可麻痹。冬泳界每年都没有间断的各种意外就是实例,而今年头一个多月仅知网上信息就“走了”三例,最近一例是重庆的一位7旬“名将”老王,好在他带有泳圈,被人发现挂在圈下,抬捞起来时已无生命迹象。当然,出现意外的因素也很多,我们也不能事后诸葛亮,只是说“如果”,如果他不那么自信,冬泳前认真评估一下当时的身体状况呢?都7旬了,如果他见好就收,改用别的健身方式呢?如果……他一定还健康地享受着现代生活而不至于过早离世啊!
3 B' P- h' ]9 ~ 让我们把关爱自己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不忘居安思危,稳健地、牢牢地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举止,还是那句老话,关爱自己就是关爱家人!
" I6 P2 ] L( o; a5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