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032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0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进佛门,就教你三皈依,可是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学佛的总纲领,总方向。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里回头。教你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所以你别误会,皈依佛,看到了佛像里的佛,那你就迷信了,皈依佛就是皈觉。——洛卓尼玛仁波切O洛卓尼玛仁波切

僧人种地,在无数人看来是最符合僧人身份的一件事情,种地几乎就是修行的代名词。但种地其实是经过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的,种地往严重里说就是犯戒,但却符合中国农业社会的本质。so未来是个商业社会,千年之后的人是不是又觉得只有经商才是修行?其实社会舆论沸沸扬扬的,看的都是表层现象,只有佛教恒...展开全文c

佛教有个词叫做感应,就是我们有感求,对方有相应。别人为什么不爱搭理你?那就是你的感求,都是烦恼不清净的,所以别人就选择远离你。所以不要怪别人不理你,而是要想想自己到底清净不清净?一般你发出一个爱心的信号,都会得到响应,但如果你发出的是烦恼的信号,别人就会躲避,谁没事喜欢惹上烦恼?

只要我们对任何情况都不退缩,情况就永远能够成为可供我们利用的方便工具。正如经中所说:“法有益在始,法有益在中,法有益在未。”换句话说,法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基本上,情况是永远相同的。——秋阳创巴仁波切《动中修行》

【走近佛陀 无上清凉】通过这次普佛活动,我们更深入地体验了佛、法、僧对生命的究竟价值和意义,更坚定了走上菩提之路的信念,也更加珍惜这份得之万难的修学机会。 O网页链接

经典说:「教诲、观察自己的心是关键。」——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论》

修行要随缘,机会来了要珍惜,然后尽力量而行,不勉强,保持适度。做功德、做善业也不能太过度,太过度了也是一种造业。应该不紧不松,随缘而做。你若有智慧、会修行了,修行不可能给你带来压力、烦恼和痛苦。因为佛法是断除烦恼的,是解除痛苦的,是摆脱束缚的。

如果你有很不好的自我,总是伤害別人,那么即便你求佛、拜佛都是沒有用的!这种情況就好像你把小偷放在家里,却把门窗全部都关起来一样。——咏给明就多杰仁波切

有些苦是我们能避免的,也有些苦是我们不能避免的。通常我们费很大工夫避免受苦,即使是些微之苦,但当我们遇到不能避免之苦时,必须视其为业已成熟而欣然接受,心知业果成熟即是业因消灭,且业果此时不熟,早晚会熟。当业成熟显现时,善修者即以一种净化该业的方法尽量加以利用。——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有时想想也真的很奇怪,人总是对于负面或痛苦轮回好像很有兴趣,无法自主的想在轮回当中,虽然也许不是真的希望陷于轮回,但总是会朝负面的方向去想,并沉溺其中。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恶业与习气所导致的。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是回头是岸。——大宝法王噶玛巴(25届噶举祈愿法会筹备会议)

有时你在修行中会犯一种不那么明显、不太可见的错误,像是你做修心的训练,但是却希望获得名声、地位、或他人的崇拜,或只是为了此生的福祉,这都是错误的修心动机。所以修心最根本和正确的动机是要消除我执,自己的和他人的执着,这才是我们修心的原因。——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

近年来,禅茶文化炙手可热,但种种弊端也渐渐凸显。“禅茶三戒”是:戒浮夸,戒奢侈,戒庸俗。慧公上人在《赵州禅茶颂》中指示了禅茶修学门径:养正清和雅之气,育喜舍慈悲之花!对于禅人来说,禅者茶之本,茶者禅之花。如果这个禅茶不是为了唯求作佛,修来何用?吃之何益? ?宗舜法师:禅茶三戒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3-20 15:4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3-20 1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14 20:14 , Processed in 0.03905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