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泳诗话立冬(冬泳水驴篇5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10: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00 编辑

        又是一年立冬日,又是晨起冬泳,又是早餐吃麻糍粿、米粉条,又是话立冬。我一直很喜欢袁枚的《随园诗话》,那就还是读诗而言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樵夫下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20:32 编辑
樵夫下山 发表于 2015-12-21 18:06
  少飞大哥好!
  上饶冬泳基地全国一流!


      谢谢樵版的加精。     
      这次在上饶看见真的你了很高兴,你为倡导促进冬泳活动更好开展的精神太感人了。这次邀请赛的感受我正在整理,争取尽快成帖发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樵夫下山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2-21 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樵夫下山 于 2015-12-21 18:10 编辑

  少飞大哥好!
  上饶冬泳基地全国一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02 编辑

    说到立冬,我想起了李白写的一首《冬景》。写冬景的诗很多,怎么就想起了李白的这首诗呢。李白的这首诗在中华诗词中是鲜见的六言绝句,而且又是诗句中再现醉态,所以我很欣赏。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的诗很多人都喜欢,人们喜欢的就是诗中的那种清新飘逸。那种酒醉人、花醉人、月醉人、歌醉人、舞醉人的醉态。而李白写的诗总与这些醉人的东西分不开。那首《月下独酌》简直就把似醉非醉的神态写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樵夫下山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03 编辑

    “冻笔”其实不是冻笔,这话桀骜。然而“冻笔”确实不是冻笔。李白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精神,而表达的方式就是动笔。年年冬泳,年年写立冬,年年又都不愿写立冬。为什么,因为老生常谈。李白用动笔表达了冻笔的愿望。也是,年年立冬,年年吃麻糍果、米粉条。吃厌了,听厌了,也说厌了。然而李白把酒拿来,温酒一壶,意境就出来了。我也在想,立冬了,无新话可说,何不冬泳之后温酒烫锅,酒话当歌,醉意诗话一番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樵夫下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05 编辑

        一
    近来查资料,才获知“冬”乃终之意。一年农事的辛劳到了庄稼收获后,果实要收藏起来以备来年享用。因此“冬”不仅是终的意思,还含有藏的意思。所以民间就有“冬藏”一说。
    一说到冬藏,不觉就会联想到“反季节”一词。以往年代一到了春夏之交,便是庄稼青黄不接。在农村中乡民们没有青菜吃,每餐就是在一碗米汤中放一点盐用来当菜下饭。而现在有了塑料大棚,有了人为控制冷暖干湿的技术,反季节的蔬菜大量生产出来,人们也就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有青菜吃了。同样在秋冬之交,冬令的白菜萝卜有了,夏令的辣椒茄子也有了,人们也就不会天天一碗芋艿羹当菜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07 编辑

    尽管人们对于“反季节”物象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只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就无碍大局。这样一想,似乎年年冬泳,年年立冬日吃麻糍果、米粉条,年年写立冬,也成了一种规律,无需“冻笔”而“懒写”了。到了冬天,李白知道“寒炉美酒时温”,俗话说一切顺其自然,自然界的动物是不会因为天寒而去找温水喝的,只有人能够人为的让自己更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同样有人把冬泳看成是逆反了季节规律,不是“冬藏”,而是“冬敞”。但这只是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激发自己的身体更好地适应寒冷天气的方式。而年年立冬日吃的食物也都是为人的身体补充能量以度过寒冷的季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08 编辑

    在这寒冷的冬天,不仅是李白老先生在“寒炉美酒时温”,隔了一个朝代的诗人陆游也在立冬之日小饮寻乐御寒。有诗为证: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解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这两位老祖宗在性格上似乎有些不一样,李白要“冻笔”,而陆游要“耕犁”。其实他们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感。这时我发现我的“吃厌了,听厌了,也说厌了”同样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抒发自己的冬泳情感。正像我从李白的诗中理解到了李白的“冻笔”非冻笔一样,“厌”则非厌,只不过是要对“冬泳诗话立冬”有一个新的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10 编辑

        二
    立冬日的吃是为了补体质,冬泳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近乎于以毒攻毒。冷则以冷激之,增强自身的耐寒力。李白说要冻笔懒写诗,却又写出了“醉看墨花月白”的醉态。这醉态其实是一种心净的表白。李白在看画,得到的感觉是清新,借着冬日的寒气,便“恍疑雪满前村”。一副醉态跃然纸上。不过你只要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李白没醉,他用“墨花月白”、“雪满前村”叠印出的是自己的洁身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11 编辑

    读诗到这里我就又想到冬泳人了。冬泳人在冬泳时常有旁观的人问他们,说“你们不觉得冷吗”。奇怪的是几乎没人说不冷,回答竟然都是一个字“冷”。当有人再问,说“冷为什么还要游”,回答还是一个字“傻”。其实这也是冬泳人在寻开心。这么冷的天本来就冷,还要在江河中游泳,肯定是更冷。
    在寒冷的冬天冬泳人靠什么来支撑自己到江河中去游泳的呢。首先是身体体质能耐寒,这是能下水的前提条件;其次就是要有坚强的毅力。身体能耐寒的人员是否冬泳,撇开其它条件不说,毅力就起决定作用了。然而有时毅力的表现是无理由的,冬泳就是这样。因此也可以说冬泳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而不是一种必然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13 编辑

    有人问冬泳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毅力去冬泳,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但归总一点就是精神使然。说锻炼身体吧,让人觉得有点自虐的感觉;冬泳人说在冷水中刺激一下能增强人的耐寒力,非冬泳人就说那夏天到烈日下去暴晒一下岂不就能增强人的耐暑力了。这番对话言语就凸显了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只能各人根据自身感受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15 编辑

    立冬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开始了,人们在自己的食量中会偏多一些高热量的食品。这或许就是立冬日民间吃麻糍果、米粉条的缘由吧。而冬泳人因为从立冬日起就是冬泳的开始,消耗的体能比常人大,更需要吃一些能产生高热量的食品。春天赏花的人是“傍花随柳”、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村道野外。而在冬天李白就只能美酒时温地在家醉看画、陆游也只能就着村醪,烹羊擘蟹地在自家庭院中看花了。所以不论是反季节冬泳的“冷”、温酒烫锅的“热”、还是适应季节的“冬藏”,都是人们度过寒冬腊月的行为,都是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16 编辑

        三
    又读过一首诗: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
这是宋代无名氏写的一首名为“题壁”的七绝。也不知此夫子是不是怕得罪有钱人而不愿署名,但这首诗是上了“千家诗”文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18 编辑

    这首诗借助寒冬季节取暖来表现贫贱者的安分之乐。一团茅草虽然乱蓬蓬,但很庞大。茅草能烧火取暖,给人以能经久燃烧的的错觉。当用火一点燃的时候,“轰”的一声,火焰窜得很高,又给人以强大的错觉。但紧接着顷刻间就烟消火灭了,硕大的一团茅草只给了取暖者瞬间温暖,真的是忽兴而忽灭也。而树根则不然,满炉不起眼的树根经久耐燃。诗人用了土得掉渣的词语形容说“慢腾腾地暖烘烘”,颂扬了树根的燃烧给人的是充足的温暖。后人分析认为诗人明理的是:借助冬天烤火取暖的不同燃料,暗示强求富贵怎如安分之自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20 编辑

    写到这里我就在想,一个立冬带来了寒冷,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度过严寒的生活方式。不能不说立冬不仅仅是一个季节,它还是丰富大自然多姿多彩的一个创造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21 编辑

    现代社会有人归纳出了多种文化门类,诸如收藏文化、酒文化、烟文化、旅游文化、谷雨文化等等,我想立冬是不是也有立冬文化呢。如果立冬文化的命题成立,那么立冬文化的涵盖面将是很广的。因为从立冬开始的冬季延续时间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人们只要进入大自然观察归纳,定然会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立冬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23 编辑

    说到立冬文化的丰富多彩,我还想起了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诗《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在中华诗词中,毛泽东的这首诗应该算是另类。中华诗词自古以来多为叹花吟月、怜香惜玉之作。就是辛弃疾、岳飞、黄巢等少数诗人的诗中涉及到一些政事,也都是“臣子恨”、“可怜白发生”、“我若为青帝”等一些屈尊无奈的词语。而毛泽东则是以一副天下谁奈我何的姿态丢出了“未足奇”的强者之音。可见立冬带来的文化内涵是多么的深奥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5-12-21 11:25 编辑

    温酒烫锅的酒话说了这么多,天依然寒冷,因为毕竟是立冬了的季节。或许醉意中的诗话什么也没说明白。这也倒好,待到明年立冬时,冬泳之后温酒烫锅,又可酒话当歌,拾起立冬的话题,继续醉意诗话一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4 11:24 , Processed in 0.07870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