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6-1-26 05:30 编辑
【乡下的燕子】
插队时,我们大队长的女儿叫燕子,其实她的大名叫董至,我想可能是冬至那天生的吧,耐人寻味的名字,我们姑且叫她燕子吧。我下乡时18岁,当时燕子也就12岁。我们大都市孩子们的生活和面对都是上乘的,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可看到她这个土生土长的小姑娘时却眼前一亮。
刚见到小燕子是在大队第一次开会时,几个小孩站在大门口,印象中农村孩子标准,破衣烂衫,男孩在渐冷的的天气里还穿着空心棉袄,都怪那个年代。小燕子略高于同龄小孩一头,自然生成的外表格外与众不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略黑的小脸泛着腮红的稚嫩,浓黑的头发左右两边梳着两个小刷子活脱一个飞翔的燕子,当时已过春分,寒意来袭,小姑娘穿着一件碎花小棉袄,襟前油滋滋的,倒也非常厚实,棉裤短了些,脚脖子露出了看似穿了很长时间的红色的尼龙袜子,棉鞋前面破了几个小洞,上面显得很脏,这丝毫改变不了小姑娘的俊俏,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讲话略为腼腆,实为羞涩,更显出她不俗可爱。
我们知青点的男女生都喜欢她,燕子天天长在知青点,可怜的小姑娘我们特别善待,无拘束的她和我们吃喝不分,女生给她梳小辫送她小物件,教她城市姑娘的常识,几年来出落得更加楚楚动人,变成了乡村式的城市小姑娘,到后来才知道大队长老董是她爸。 说了燕子顺便说说燕子爸,当兵复员后一直在家务农,老实忠厚,我们下乡八年中证实了他的为人,为我们知青说了不少好话,难得,办了不少好事,更是难得,少言寡语,却句句是坑,讲直理少见的好人,在燕子两岁时离了婚,一个大男人独自带着孩子过了十年,也无再续之意,把没娘的小燕子抚养的不比别的孩子差,难为他了,一个大男人,至此这一点就令我钦佩,他常常独自蹲在墙根上卷着旱烟,巴达巴达的抽着,总像是若有所思,布满胡茬沧桑的脸上,有时也能看出他的满足,那是他看到小燕子时的流露出来的父亲固有的柔情,更能看出生活带给他的无奈,我想这就是他的一生,那个年代的农民,那个年代人的惯性而已。
燕子从小聪明伶俐,少时的艰苦经历对她也是一个历练,可慰的是老董对这个没娘的燕子疼爱有加。有时老董布置活计,小燕子骄傲的站在旁边,时而想找爸爸要点零花钱,总是在旁边静静的等着爸爸讲完后才却却的忽闪着大眼睛和爸爸讲,爸爸深情的看着她,透过爸爸疼爱的眼神,我们都看得出,老董是个难得的好爸爸。
燕子的小学是在大队部东面的平房里度过的,当我第一次看到四面涂壁的教室,看到学生自带的破桌烂椅和求知的大眼睛,我真想改变他们,当时哪有这个能力。三个年级同处一室,当时的民办教师全程授课,先给一年级讲,然后布置作业,再给三年级讲,如此程序,固有的乡村模式,天天喊破了嗓子,民办教师的辛苦可想而知,好学的燕子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品学兼优,非常优秀,这也是我写她的原因之一。 我离开插队的村庄时是75年,燕子已经20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已经订婚待嫁,婆家是县剧团的剧务,城镇户口,也给燕子办了户口,剧务的儿子手上有残疾,正是因为能给燕子落户口董爸才同意,也是因为燕子的美丽,婆家才相中,数年后我再自驾去看看我奋斗过的第二故乡,看望已经当上党支部书记的老董,看望乡亲们,才得知燕子过得不幸福,那个残疾人的老公还养了个小三,天性善良的燕子,饮泣吞声和自己的女儿相伴,我想这就是她......,她的命运,多像电影《人生》中的巧珍啊。
(天津老知青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