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看有益 《从佛教角度看灾难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8 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是宇宙人生亘古不变的必然规律。所以佛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希望我们能对这个变化、短暂、不实的世间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虽然如是,我们人类还是竭尽所能,千方百计用尽各种方法,追求寿命永享,天长地久;可是无论再新的科学、再高的技术,亦不可能打破宇宙的自然规律。5 Y# C# `' W7 J

% W( N8 C9 ]- S$ Y; }2 s5 P9 m8 R       近年世界各地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乃至近日接二连三的飞机堕毁事件,如马航、复航、阿航失事,昆山爆炸,云南地震导致严重伤亡的惨况,一次再次地提醒着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不变的;既然意外或灾害都是无可难免的,那么,如何才能在减低人为错误因素的同时,尽量保障宝贵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些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是否能让我们对人生的“无常”获得更深刻的启发?
5 x( J' H8 I2 s; Q9 {2 Q' V8 T% A: I$ c) \; h' G' X

- P/ J! ]6 c$ S1 R  |1 T3 B# N# W0 D" v6 R* g% A3 B- C4 j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0 L/ c2 n% F- m7 G/ i

6 ]0 x" P% P+ k& Y7 y! u$ P      一、 灾难到底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怎么样的启示?/ r( x1 W  U- u7 X$ h

' h9 Z- i- r. f7 D# u( R; P       在宇宙规律的自然法则下,人间的灾难既然是无法逃避的,那么当天灾人祸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以下几点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Z' E' S7 W' N

+ Q! Y0 P0 J; W+ G        1.忍耐哀伤与同感他人$ K( m5 m% W- E, Q9 G
8 o0 X; I: P) H1 v6 @( \% F
       看到媒体公布的受灾死亡人数逐渐增加,或看到电视画面里的受灾现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次心灵的震动。我们可以感受到无数哀伤的人群,也在电视机前暗暗的哀伤——我们正默默地从这些灾难中学习忍耐哀伤,学习同感他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从灾难中,让我们发挥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爱心与同情,让彼此间更加珍惜和友爱。在我们远远地付出哀伤、甚至是伸出援手以作赈济的时候,也分担了受难者面临的苦难,并且在哀伤中学习安慰和期盼、豁达与智能。) C- u% r- k$ g, a/ O+ }! u% g; H3 s
8 C- N* z" X+ |
        2.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 u/ [* U3 {/ Y$ S% ]
  J( k5 ^; `: W3 s1 E7 N% V1 W$ C         目睹灾难中受难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让我们感到一家人能活着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突然的灾难,给我们一个厘清“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的机会。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早就忘却了珍惜,忘却了每天一个拥抱,一句关怀的问侯;可是灾难一旦来临,让我们顿时清醒起来了,提示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身边人的生命。每当灾难降临,可以发现很多家庭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很多朋友的联系也距离拉近了。因为逝去的人而令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人、身边的人;这也许就是“祸兮福所倚”的道理——就像一句谚语所说:“上天取去我们看为宝贵的东西,那是因为他要另外赐给我们更宝贵的。”; x& d5 e; u- q/ k6 O
8 ^9 n* ]' \* X* y. [
        3.舍弃渺小的烦恼与困惑% i3 @0 ?! e: V' c3 j: a2 _6 J

6 B2 @; d2 I: @% F! ]% i       在灾难带来的生死震撼前面,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困扰自己的那些小事情、小困惑突然都变得不值一提了呢?我们还好好的活着,这就是莫大的幸福——与那些哀失性命、失去至爱亲人的大悲痛、大不幸相比,那些“考试焦虑”、“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感到孤独”的小伤感、小情绪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可以升华我们的承受能力,教我们学会真正的坚强。所以,我们不妨试着用同感灾难的心情,转移自己情绪的重心,跳出自己长久以来被困的狭小心事,看看它们有多么渺小。所以,灾难教会我们鄙视自己的脆弱,向灾难中的人们学习更多的坚强。2 \- X4 K/ M' \$ K9 t7 U* r8 V
/ I% i- I. N1 x1 m% n8 d) W' ~
       4.从心灵出发有效的援助& J7 _8 ^' d6 c8 _9 h! U

1 ]. N: K7 O! k! W       任何灾难发生之后,每个人所能贡献的虽然只是小小的力量,但对于灾难来说,都是一种弥补与援助。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受过专业救护训练的人员,毕竟无法冲到前线去救人,只能从遥远的地方用真诚的心念提供小小的帮助;但事实上对于灾难来说,心理上的波及面,往往比生理、物理上的还要大,所以我们的贡献,要从心灵出发,只要对于这场灾难的重建是良性的,都无妨去做,例如捐钱、捐物资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帮助;而从心灵出发的助人行为,无论帮助的大小,都是一次有效的支持。灾难有时不仅教会我们团结,还能教会我们将身比己、将心比心,有效地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正如谚语所谓“施比受更有福”,这确是不移的事实。
2 w* u: g6 J- \; Y8 [0 _+ c$ K) i1 L5 A9 y, f5 T
        二、无常的真正意义何在?- z% {: n" G- z) m! c
4 X' r& x$ Y7 U9 c6 w: h7 D9 ]# @

8 C/ T8 m1 Z" ], Q% y6 b5 T# @. n8 d
  p, T" X% \" @7 [9 L1 }8 Y  e3 J) V( @) y/ J8 ~5 \! I
9 o3 Z% t6 k) M4 s8 |, V5 Y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图片来源:资料图)
* R5 a- l$ U0 Y4 G' h- I
) h! [+ A6 A# t: ~       唐朝永嘉玄觉禅师曾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尽管目前的生活是如此美好,无常是终有一天会到来的,因为这是生命的实相!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它、认识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此才能深入体悟佛法的真义,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在。既然“无常”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那么无常的意义何在?
3 p; {5 N/ s5 Y% t+ ]( g& S7 d% I( b6 x) u
       (一)、“相续无常”和“刹那无常”4 v; }+ r5 v7 e0 Q' ]

: R" a  {& q/ b2 |3 |  j8 B     “无常”,在佛教中作为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之一,指一切有为法,即种种因缘所生的万物,无论是物质的“色法”,还是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变化,不可常住的。从时间的角度,可分为“相续无常”和“刹那无常”。相续无常,指有为法在一期相续过程中,必有生、住、异、灭四个阶段,与其生前与灭后相比来看,似乎具有某种稳定性,这尤以人的生死最为明显,这也是人们普遍能体验到的一种“无常”。而刹那无常,是指在刹那之间也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从理论上说,这是对时间无限分割的必然结论;从现实中来说,则往往被人所忽略,但若仔细省察,也不难发现,如观察我们自己的念头时,会发现似乎有一束意念正在迅速飞逝,没有片刻的停留;当今科学对“微观粒子”运动速度的观测结果,也可以从某个角度证明物质世界的刹那生灭。
3 \  \( u  ]. m* X# l" |5 ]7 p- t& [" ~# ~
      (二)、《阿含经》中佛陀有关“无常、苦、空、无我”的开示( E* j2 _" N; }+ z! m

  @6 }( E9 Q- R+ X1 b        1. 色即无常,此即是苦
# R1 t. z- W) ^% h( H* Q, ?6 @1 K- F+ b# E
        由此可见,正因为无常的客观存在,所以有情生命的存在状态,其实是处于一种逼迫、束缚之中。依佛法而言,人的身心世界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组成,而这五蕴的本质也是无常的、空的,所以佛陀说:“色即无常,此即是苦。”(《五蕴皆空经》)。有关佛陀对“无常”的开示,在《阿含经》中多有记载。如《杂阿含经》第474经中,佛陀告诉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8 T4 u9 ~( q. q7 y" y
; }* V2 W+ H" l8 M( u2 G
        佛陀之所以如此教示弟子,目的就是希望策发他们的出离心,从而为获得真正的解脱做准备。从历史上看,的确不乏因无常而发出离心的修道者。如佛陀本人未出家前身为悉达多太子,曾出游四门因见人生、老、病、死而发心舍俗求道;安世高为安息国太子,幼以孝行见称,因其父亡而“深厌名器”,将王位让位给叔父,出家修行等等。! u5 Q: J0 {/ |

- {; p7 v. j) s- e& `       2.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x0 w$ t! W) _9 u' e( M. |& F6 t  q1 O
        因体悟无常而出离并最终解脱的一个修行关键,就是对世间万事万物不再贪爱与追逐。一个修行人最初的出离心,可能只是对未来道路的一个初步选择,获得解脱的路途仍然遥远。若要从根本上破除对世界及自我已习惯了的爱执,就必须确切认识到,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缘聚即生,缘散即灭,其中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有的只是万缘的生灭,而缘亦待缘,是故毕竟皆空。“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杂阿含》第11经)。“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阿杂含》第335经)。* h6 T4 t3 y* M
3 ^  ~( R' n8 j" U& {: c4 X! S2 d
        因此,从无常、苦、空,而得出了“无我”;实证“无我”就是解脱的关键所在。因为“无常”并不直接地带来痛苦,必须还要与以万法为实有的观念相结合,或与“我”相联系才会产生这种效果。所谓因我而有爱,因爱而有取,因取而有执,因执而有种种的苦恼;而这也就是有情生命之所以流转的循环过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人之苦恼的根源就在于“爱”与“取”,诚如佛陀所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说四十二章经》)8 |3 s; ?1 U2 h7 X2 s9 V- e+ f

7 R7 c) a1 |" v: {( M       3. 如实观无常
# F& i5 m5 }' O; U2 U. {# j- f( d" H! k# h% ^% o+ o
       是故,如果我们要超越爱执及其必然带来的忧悲苦恼,那么就要如实地认识世界、认识万物的本质。这个过程也就是修行解脱的道路。所以佛陀不仅处处说无常,而且时时教人如实观无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杂阿含》第80经)。而在佛教的观法之中,“四念处”的“观心无常”(其余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可作为无常观或其延展;“观心无常”简单地说就是“内观心识念念起灭,刹那不住,无一常住不变之念,以对治误认受、想、行、识及世俗心理活动为实常不变的执着”,以观心无常的慧力,可对治“缘心执常”的颠倒妄见。另外,如《佛说八大人觉经》就明白指出:“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我们这个心无始以来,执着我们的身体,始终得不到解脱,这个执着就是障碍,障蔽我们的真性。什么是真性?真性一个是佛性,一个是法性。佛性就是我们的觉性,因为我们执着色、受、想、行、识为实有,所以我们无法出离,因此现在就要起观照,观照五蕴无我,从诸法无常的苦、空中体证无我,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也就达到了“涅盘”的境界,也就是超越了常与无常的不生不灭的、超凡入圣的境地。
2 Z* Y# f. m! E' ^4 c2 G  [2 I  D  [: Z8 e
       4. 色、空不二的、立于中道的圆满教法
* N) Z, _. d4 d# L' p$ b( w0 f& F; Q6 R9 y
, D! ]8 i! `! b: @1 F        那么,从修行境界上说,圣人与同处世间的凡夫有何分别呢?佛教认为,对凡夫来说,“受乐时增贪,受苦时增瞋常受不苦不乐时增痴,不仅身受苦乐,心亦沉溺于苦乐中并增长三毒”;对于圣人来说,“多闻于苦乐,非不受觉知,彼于凡夫人,其实大有闻;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杂阿含》第470经)。可见,身受虽同,心受却异,关键在于圣人彻悟了诸法之虚妄不实,于是不会有任何的执着与挂碍,因而没有丝毫的烦恼与束缚,这就是菩萨的心境。
: W. Y8 k  z$ _; j6 H' S9 m6 Q# {2 r0 s, `! L0 I
       “菩萨”,简单地说,是指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觉悟的人。菩萨发心,往往因为不仅感受到自身所受诸苦的煎迫,更扩而大之对众生生起的深切的怜悯与同情,从而产生了普渡有情的广大愿心。对于初发心,未断我执的菩萨来说,就必须要精进不懈地坚持六度万行,以达到利乐有情、令彼离苦得乐的目的。而《金刚经》中却一再强调,菩萨不仅要有广大彻骨的悲心,同时更要有对空性——无我的体认,圆融二者即要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方称得上是真正的菩萨。所以,对于一个够资格的菩萨来说,随顺愿力与因缘而度化众生,是永无休竭的任务。
( ?/ `* o* X  }; D/ f0 I3 B! S" @$ u
       结语:由此可见,佛陀的教法,其实是色、空不二的、立于中道的圆满教法,也就是即在无常中体验真常,从而超越常与无常;所以佛法修行的目的,并不是消积、避世,而是在摆脱无常的世间的当下,远离贪爱、执着与不正见,转五浊恶世为和乐清净的国土。如此的话,就能在无常中见真常,于苦难中见实相,于烦恼中现清凉。; k: x6 Y. g5 H

7 _- N/ Z& C. W6 E' V2 w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泰山侠客来了 + 10 赞一个!
泰山钓夫007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8-9 2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山钓夫007 于 2014-8-9 21:17 编辑   {7 e& Q4 ?3 n* [
( E& }! _- C4 P" z
学习了!谢谢瓦良格号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8-9 21:5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了,继续写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8-10 13:53 | 只看该作者
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弟弟还在研究佛学?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10 16:44 | 只看该作者
       我佛慈悲.空即色,色即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11 14:49 | 只看该作者
太有哲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22 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6 08:54 , Processed in 0.03705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