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22岁青年将用短暂生命诠释“爱的奉献”
2013-10-28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爸妈,反正也治不好,别再因为我花钱了。长这么大,没能报答你们,我走后,就把我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了吧。”
在东明县三春集镇大营村一个农家院里,22岁的魏世磊常常在院内静静地坐着。每当爸爸、妈妈在自己身边时,他会都不厌其烦地对父母这么说。
“别说了孩子,我死活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如果不捐的话,把我埋在土里糟蹋掉又有啥用。”
“不行,咱这没这个习惯,我们一家人在亲戚邻居面前会抬不起头。”
“不是你们不给我治病,是我的病没法治。捐出去我的心脏还能继续跳动,我的眼睛还能看到你们,你们就像我还活着一样。”
多少天来,魏世磊一有时间就和他爸妈讨论这个话题。虽然孩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刚开始,听到这些述说,魏世磊的爸爸魏玉河、妈妈王玉梅都会强烈反对。儿是娘的连心肉,想想孩子将不久于人世,还要捐献器官,他们俩心像刀绞一样疼……
慢慢地,随着孩子的耐心劝导,魏玉河、王玉梅开始接受现实,开始理解孩子所说的道理,并打听哪里是接受捐献器官的单位,怎样履行捐献手续。
和其他同龄人相比,魏世磊少了太多青春活力,因为他从7岁时就发现患有脑瘤,至今已经在病痛中苦苦挣扎了15个春秋。
刚出生时,小世磊和其他孩子一样无任何异常,一家人都为这个健康、帅气、懂事的小男孩高兴。从上小学开始,世磊就经常头疼、呕吐,一开始并未引起家人的注意。一些医院还认为是孩子感冒,还有的说是羊角风、脑膜炎等。
世磊7岁半时,父亲卖了家里的牛羊和粮食,怀揣了一万元带孩子来到北京。为了省吃俭用,父子俩每天睡在医院的走廊里。经过多天的等待和检查,最终确诊为先天性脑瘤。并且当时因为孩子小,不具备动手术的条件。一家人仿佛掉进了冰窟。
从北京回来后,爸妈一边挣钱,一边给世磊拿药,伴随着剧烈的头疼、头晕,世磊长到了十六岁。2007年8月,家里东拼西凑,再次到北京准备给世磊做手术。可经过检查,由于脑瘤正好长在动脉上,风险过高,只是做了部分切除。为排除颅中积水,医院还从脑颅引到腹腔一支流管。
手术虽然没有根治,但暂时缓解了世磊的头疼。回家后,世磊感觉头痛减轻了许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他决定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外出打工挣钱。虽然家里人苦苦劝说,但还是无法阻挡世磊跟随爸爸南下的决心,就这样,他们去了浙江、上海。打工期间,爸爸一直不断地为他求医问药,维持病状。但是后来,世磊经常在建筑工地绊倒,爸爸心里很明白,这是病情严重的征兆,于是不顾世磊反对,把他送回了家。
在家里,世磊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年迈的奶奶得知孙子的病治不好,常常哭到深夜,疼孙心切,奶奶哭瞎了眼睛。在奶奶失明的八年里,世磊的妈妈王玉梅每天既要照顾年过八十的婆婆,又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世磊。前不久的一天,奶奶带着对孙子的无限牵挂,永远离开了人世。
2012年过完春节,父母带着世磊再次来到北京。这时候,肿瘤已经压迫世磊的脑部神经,他行走不便,需要拄着拐杖,头疼头晕的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经过诊断,仍然是手术成功率极低,只能回家保守治疗。
高额的医药费重重压迫着这个贫困的家庭,为了给家里省钱,世磊曾多次放弃治疗,拒服药物。虽然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世磊非常明白自己的病情,面对不治之症,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现在,魏世磊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给别人带来光明。
魏世磊是个善解人意、孝顺父母的孩子。为了减少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尽管身体难以平衡,四肢不听使唤,他总是尽可能地一个人上厕所。走路东倒西歪的他,摔倒、跌伤、栽跟头是常有的事,有时撞得头破血流,有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伤疤不断。面对父母的心疼,魏世磊总是说“没事”。
最让父母感到挂心的是因为神经影响,肛门和尿道括约肌失灵,魏世磊已经一年多大小便失禁,常常一个星期解不下大小便。痛不欲生的世磊有时甚至求父母让自己撞死图个痛快。面对各种痛苦,懂事的世磊最多只是在疼痛难忍之际独自躺在床上,面对墙壁,默不出声。
问到魏世磊怎么会有捐献器官的想法时,已经视觉不清、说话有些障碍的他说,有一次看电视,看到感动中国栏目一个12岁女孩在生命最后之际,留下遗愿,捐出自己的器官,从而让他也有了这样的想法。面对痛苦和死亡,年轻的他,决定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他人的生命。
本报通讯员 曹松 王恩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