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环湖自行车网上看到这篇关于驴友的文章,写得很风趣、文笔流畅,读来赏心悦目,读起来很长见识,使人耳目一新。转帖过来与大家分享。 2 T9 I" J) D2 c- J* @% V' S5 m% e' X" W* [0 o' m* Z* s% i
 “驴友”这一时尚新词被广泛使用,史前驴、掌门驴、识途驴、独驴、色驴等衍生词叫来朗朗上口。那么,“驴友”到底为何种人呢?是否如字面所见与“驴”有关呢?
 1 _$ g! G- L8 R7 l, o3 L* G驴友种类繁多- k' z0 Y' b1 [+ f4 Q5 _
 关于驴友一词的出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取旅行与驴行的相似性,因驴子能驮能背,擅长耐力走路,所以徒步旅行者都以驴友互称,有时数人数,也以一头一头来作计量。另一种说法是取“旅友”的谐音,认为“驴友”即“旅行之友”的意思。
 7 q' B! n" c/ c- ?; h6 |  驴友的说法虽有不同,但他们的旅行活动却是类似的。他们爱好户外运动,多自发组成队伍,自助旅游。驴友的户外运动和一般旅游不同,一来自己安排衣食住行,是一种更为自由、独立的旅行方式。二来更加注重旅行过程的体验,或背着背包随意行走,或入乡随俗与当地人闲聊,或用相机记录下别样的风景与民俗生活。
 , Q" f- Q9 B7 \0 d1 i& I, G  由驴友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名词也蜂拥进入我们的视野。从徐霞客这一“史前驴”,到能自我表率、带领群体的“掌门驴”;从长期在户外活动且有着较为丰富历史地理知识的“识途驴”,到被认为是驴族进化过程中异类的“独驴”;再到用来称呼既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又是摄影爱好者的“色驴”,相对宅女而言的“驴女”。这些名词的出现,不失为驴友圈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U4 U# [6 D+ s5 {5 c  驴友圈的不成文规定
 6 y/ h$ S$ U9 ~' I$ _  而驴友圈中一些不成文的约定,如户外三不借(水不借、光不借、睡袋不借)、三不问(不问年龄和工作、不问收入和地址、不问婚姻和健康),于我们而言,更觉新鲜。足见,要做一个称职的驴友,绝非易事。
 7 D9 F+ G4 d; U) }6 B" }●驴圈里的“水不借”$ x& Z" ~1 I. ~7 k8 Q, f
 户外活动中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种地步,电影、小说里常常有所阐述:那口渴的表情,那干裂的嘴唇,那传递着谁也舍不得喝的一壶水,那危急时刻像甘露般珍贵的一口水……
 7 J* [0 H$ J/ m8 X  因为重要,因此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老驴都会根据路程来控制自己水壶的水量,永远不让自己的水壶断水。而菜驴(新驴)就缺少经验了,有的竟然敢不带水壶就上路,有的上路没喘气多久就猛灌水,有的干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别人讨水喝:“大哥,水借我喝一口……”
 3 j+ K5 z) t- f- D! a9 G- [6 q  A  借水不是不卫生一方面的事情,除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尝外,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里是买不到矿泉水的!矿泉水的水瓶经不起开水烫,到营地时是需要补给开水的,一烫就瘪,很不好用。
 3 W& q: z5 ~6 T( P/ n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都会带上自己的专业水壶(硬塑、铝制或不锈钢水壶),并非常注意自控自己水壶内的水量,很少会缺水断水!
 8 J* t5 M* N5 A. Q- p  ●驴圈里的“光不借”7 V# a2 N2 |5 G# E/ ^
 户外活动中的光源包括:手电、头灯、蜡烛、火柴、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等,这些都是消耗品。除公用装备外,一般情况下是不外借的。菜驴就缺少经验了,白天觉得手电多余,夜晚一来事就向别人借:“大哥,我急死了急死了,手电快借我用一下……”
 K7 _0 ^! S* P  O2 x% _$ W  为减少户外出行的负重,通常下出行自备的物品只是满足个人使用,消耗完了野外是买不到电的,有人说“买不到电就充电嘛。”去你的大头鬼吧,插到你的鼻孔里去充电哦!
 8 d+ d# C/ @5 P, G. ]6 X9 ~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光源(手电、头灯、电池),而且开关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无意打开。
 9 B$ A( X( t2 n  ●驴圈里的“睡袋不借”
 7 O4 u- l" ?, A3 L! s9 X  睡袋不借。不是有老驴笑说嘛:过去我是书不外借、老婆不外借,现在我郑重加一条,睡袋不外借。问他为什么?他说:非常不卫生。是啊,暴走一天了,常常 没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脚,就得钻进睡袋里挺尸了,自己的汗臭体臭脚臭就算了,别人的那还了得?而菜驴就缺少经验了,觉得买个睡袋划不来,就向别人借: “大哥,我是小丽,明天我去野营,睡袋借我用一下……”
 2 X/ w* m' x2 H' b3 m9 l7 k  睡袋一旦借出还能还其本来面目吗?还给我时多了臭气不会好,熏得我老作恶梦!多了香气也不好呀,熏得我老做邪梦!再说了,谁知道你那臭体、香体的有什么传染病、皮肤病、艾艾病,那的确是非常不卫生的。. f8 K" c  Y* z" q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带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种双面绒睡袋也行,这样把别人的被褥、大衣压在上面,别人也就不生闷气了。
 & e; ^3 X' L7 U* F) a, v7 b三不问; ?+ n; Q% c0 ^9 d. }$ w6 M
 不问年龄和工作% {7 y7 _7 I* E  i& r7 k
 年龄在现实里,普遍会当“隐私”看待,并且讳言年老。白领丽人们更讲究这一点。+ J9 M( e' k4 `
 为生而作,工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的好与坏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于的位置,在不熟悉下问的过多,你或他人有时会感到很尴尬。
 ^1 N# f# R0 @  ●不问收入和住址
 7 ^8 N) C2 n8 m+ L) L3 L$ K  收入实际上与个人的能力相关,事关个人脸面。交谈时一旦涉及这些问题,便会让交谈人没有平等与尊严可言。 家庭住址被现代人看作是个人稳私,是个人领地,故对不熟悉的人是不会公开的,即便是私宅的电话号码,也通常情况下不会对外界公开。
 ; G5 @, ~1 i  _% M●不问婚姻和健康$ N) h- s, O0 c: }0 `& F
 谈论婚恋问题,在现代人看来不仅会误认为无聊,而且还有可能被视为成心令人难堪,或是对交谈对象进行“性 骚 扰”。 健康问题,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均为其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所以轻易不会将其实情告之于人。别人都不愿告诉你了,你还要问什么?
 0 R8 z  @7 N+ Z9 v. y三不准
 5 X4 _; H7 _/ G. ?●不准在没有经过驴友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到驴友家中打扰他的正常生活。+ l8 K! J8 G: B# t- L* W4 G" f  M2 j
 ●不准找驴友借钱借物。5 K" h: H4 J" y; y
 ●不准随便公开驴友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以及个人隐私,驴友允许的情况下另当别论。
 " I7 g  M) T9 y' ?  户外运动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轻松和快乐,远离市区的喧嚣和尘世俗事的缠绕,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所以这“三不问”“三不借”“三不准”原则很有必要。 时间可以消磨一切。时间久了,长期在一起的驴友彼此知根知底,可以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那就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对新人,对不愿公开自己隐私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尽量回避一些话题。
 2 X$ O& s; c3 i+ y9 L& L8 v) ~) @# X3 b0 R  {
 分享到:
 6 R# T9 ]4 q  G+ h$ iQQ空间5 ~9 g9 R5 i: Z9 k( I/ y+ G: f  G
 腾讯微博
 * ?% ~3 e" H! c% k. p( s" A腾讯朋友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