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丹论语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6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丹《论语》心得 第二部分(2)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21世纪评估各个国家人民生活得好与不好,已经不是过去简简单单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标准,还要看GNH,就是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

  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

  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

  1991年再次参加调查,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

  但等到1996年再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了68%。

  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它说明,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

  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看看就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那些圣贤是什么样子。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也许很多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

  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1:16 | 只看该作者
于丹《论语》心得 第二部分(3)

  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1:18 | 只看该作者
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

  又是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就够用一辈子了。

  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他不会让你记住那么多,有时候记住一个字就够了。
4#
发表于 2007-8-6 21:19 | 只看该作者
于丹论语写的好,可我们单位非逼着每个人都写一篇读后感,是不是也太那个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1:23 | 只看该作者
于丹《论语》心得 第二部分(5)

  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失业,婚变,朋友背叛,亲人离去等等这些事情,它对你是大事还是小事,没有客观标准。

  这就如同划个一寸长的口子,算大伤还是小伤?如果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她能邪乎一星期;如果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他可能从受伤到这个伤好,一直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的内心究竟是做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6#
发表于 2007-8-6 21:35 | 只看该作者
于丹,相貌端庄,口齿伶俐,表达准确,生动感人!
7#
发表于 2007-8-6 21:40 | 只看该作者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和尚还是老的有道.
8#
发表于 2007-8-6 22:4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和尚还是老的有道.
9#
发表于 2007-8-7 10:5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马刺[/B] 发表: 于丹,相貌端庄,口齿伶俐,表达准确,生动感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2: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天地一沙鸥[/B] 发表: 于丹论语写的好,可我们单位非逼着每个人都写一篇读后感,是不是也太那个了.

单位就是这样,形而上,

不过,我可以帮你写

我有太多的读后感了哈哈

11#
发表于 2007-8-7 12:0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先谢谢了.关于"保先"的汇报我也是借鉴了一下网上的,还是中央党校的博导的高作那.
12#
发表于 2007-8-7 14:3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天地一沙鸥[/B] 发表: 哈哈,先谢谢了.关于"保先"的汇报我也是借鉴了一下网上的,还是中央党校的博导的高作那.
悬了沙鸥!俺家住的离党校不远,常闻童谣一曲曰:远看像座庙,近看是党校,没有和尚与老道,一帮腐败分子装腔作势来深造。
13#
发表于 2007-8-7 17:14 | 只看该作者
古为今用,很具现实意义。有人说过,“使人昭昭,于己昏昏。”现实中,那些自认为做大事的人,说的和做的往往背道而驰。
14#
发表于 2007-8-8 09:18 | 只看该作者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9:01 , Processed in 0.04963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