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行 于 2012-6-13 11:26 编辑
多次坐火车穿越中原大地,没有深入过中原腹地,这次借“2012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的机会,携妻完成了中原之旅:跨越五省,横贯山西南北,东至洛阳,游历了五岳名山之三的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和西岳华山,三大石窟之二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凭吊了函谷关和潼关要塞,在壶口瀑布聆听了黄河咆哮,参观了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古建筑和寺庙院落,见证了国人巨大智慧的三门峡水库。风尘仆仆,一路走来,寻觅了古迹,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了祖国的飞跃变化。 提到中原,脑海中就是辽阔原野,群雄逐鹿,万马奔腾,人喊马嘶,刀来剑往,尸横遍野的古战场。但现在到中原,已经很难觅到古战场的踪迹了,除了那成片的庄稼地还尚存开阔原野的影子外,满眼看到的是现代化的建筑。想我们现今坐着先进的交通工具穿行在中原大地都感觉累,古人或步行,或骑马,或坐颠簸的马车,坚忍不拔地在辽阔的中原大地转战南北,纵横千里,把个中原搅得惊天动地,那要有多么大的英雄气概啊! 但历史的遗迹还是可以寻觅到,洛阳古城墙遗址尚存,护城河依然在流淌,当年李自成围困洛阳城的场景依稀可寻。从洛阳往西行,很快就到了关中的咽喉,有名的函谷关和潼关是中原进入关中的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失去了这一屏障,关中也就无险可守了。如今的函谷关和潼关,已失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堡垒作用,硝烟战火平息多年,函谷关沉寂在山谷中,依山傍水,是休闲养身的风水宝地;潼关遗迹消失殆尽,只在茫茫黄河岸边看到一处土墩,算是潼关的影子。凭吊两关,我力图回到远古时代,回味着孟尝君等人狼狈的用“鸡鸣狗盗”的伎俩蒙哄过关的情形,脑海中浮现着老子坐在草堂里写《道德经》的场景,耳畔回荡着秦末刘邦率军向潼关一路杀来,秦王朝即将图本瓦解的场面。到了平遥古城,又回到清太平盛世时平遥商贾繁忙地进出城门,票号不断的运送银两,镖局忙着培养武林高手,县衙忙于判案,市场上吆喝声不绝于耳的繁华市井场面。到了乔家大院,在感叹有钱人出手阔卓,住宅建的气派的同时,总觉着这高墙围起的大院就像一座监狱,深为那些曾经被圈在这深宅大院里循规蹈矩的女人们的悲惨命运而叹息。 让我们能够寻觅到历史踪迹的遗存,大多是保留至今的古建筑。古人的勤劳、艰韧和智慧充分的表现在建寺庙上:生活越艰苦,越贫困,越要建造寺庙,祈求佛祖赐福;越是高山险峻,天险絶壁,越要把寺庙建在上面,以表虔诚之心;不论条件多艰苦,工具怎么匮乏,也能在坚硬的石头上一锤锤的凿出洞窟,塑造出形态优美,体型硕大的佛像来,雕塑技艺精美绝伦。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无端指责古人的徒劳和愚昧,因为宗教信仰是古人最大的精神支柱。 如今的中原大地,一片繁荣气息,到处都是开发区,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文景观随处可见,高速公路穿越东西南北,高铁将城市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人们都在匆忙中,为生计奔波,追求更为现实的利惠,又被世俗所束缚,在虚荣和攀比中不能自拔。我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被人海淹没,俯视高楼,近观人群,思绪万千,想着奇怪的问题:古人和我们的生活距离有多远?历史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这本是不该有的问题,但我还是要说,具有勤劳智慧的古人,虽然比我们有更多的生活磨难,但一定在许多方面比我们生活的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