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骑游榆次老城 逛新体育公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1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牛大佬 于 2012-4-17 16:22 编辑






                                                    穿越时空 骑游榆次
                                                                                                     (转无花果文章)

         前几天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小轮车,总想出去遛遛。四月八日老兵游组织了强度比较小的榆次游,
一呼即应和甜眼泪、瑜伽骑着我们的新驹结伴着水牛,大树,瑜公、老阎、王子、一风、如梦、还有帅帅
的高歌和她美丽的珍珠夫人,在天涯小老弟的欢送下,告别了马踏飞燕,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南,直奔榆次。
   

    榆次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的少年时代,有我最尊敬的老师,还有我的母校。
每一年都要回到榆次三四次,可每次来都没细细走过榆次的街道,原来熟悉的街道很多都改名字啦,好像是
一个陌生的城市,找不到了当年的亲切感,榆次成了我记忆中的故乡。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光明讲坛》说:
“我们的后代将找不到城市的根脉,找不到自我的历史和文化凭借。当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的所作所为——
是我们亲手把一个沉甸甸、深厚的城市生命,变成亮闪闪的失忆者,一定会斥骂我们这一代人的无知。”
山西有句老话:“金太谷,银祁县,榆次多的是米和面”,原来成片的万亩良田没有啦,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现代化的进程在这里被成倍的放大,可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见了踪影。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它个性的外化,
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的表现,是一种文化,决不只是一种景观。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多样,
每个城市都应该着独特和鲜明的城市形象。可惜,我们的城市都建得大同化,现代化的摸样如出一辙。
我记忆中的榆次干净,安静,秀美,新鲜的蔬菜就在家门口。唉!不去胡思乱想啦,车队在急速的前进,
我们的一风姐骑着普通的小轮车,一点都不输给那些大车 ,一会飞到前,一会飘在队伍的中央,特有的
女高音激励着每一个人,男队员们前顾后帮的关怀,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到了闻名遐迩的榆次老城。
迎面就是宏伟大气的牌楼,“榆次老城”四个字乃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所书,灼灼生辉。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门,素有并南重镇之称。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
城郭的记载。春秋时期称为涂水、魏榆,战国时期改称榆次。现在的“榆次老城”是隋开二年(公元582年),
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
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被彻底
的拆除了。21世纪初,开始修复的榆次老城,在老城原址上,收集了大量古建砖瓦,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了
榆次老城。我们从东面进入老城俞家街正门,进入城门,豁然开朗,有着两个非常开阔的大广场(比原来的古城
广场扩大了许多),进门处的广场上还有两根华表,广场中有两尊立在石墩底座上翘目相望的铁麒麟,人称猛兽拱门:
“貔貅诚如百万兵,壮民魂府拱神门。和钟应鼓历风雨,总是英雄胆铸成”我们大家英雄似的在铁麒麟下留影合照。
一阵春风缓缓地吹过,仿佛是从遥远的古代吹来一般,那些有些破败的灰砖青瓦、褪了色的红色木柱,在晨昏的阳光下,
显得越发灰旧,游人不是很多,透着无尽的寂寥。突然前面的锣鼓喧天,一支着特为游人安排的红穿绿的阿姨叔叔扭着秧歌,
划着旱船沿街道过来,平添了几份热闹,特别是我们的甜眼泪大姐扭着跳着加入了其中,吸引的游人们驻足观看,
扮丑角的老大爷和眼泪姐来了个捧逗互动,围着大旱船尽兴表演,欢乐的气氛传遍了广场。我们大家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
大家前呼后应的跑向广场南面正中,坐南朝北建有二层三重檐大戏楼,大戏楼两侧建有配楼,据说过去大戏台上每天定期
演唱传统的折子戏。大戏台前三十多米处,一条金水河,三座石拱桥,眼前的石拱桥,像极了天安门前的金水桥,
中间是一座主桥,左右两小桥辅之,对称中蕴含着和谐。桥下两米多宽的渠沟向东西两边伸展,渠沟四周是石柱雕
塑围成的栏杆,栏杆与栏杆之间镶嵌着石板,石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但气势远远不及金水桥。
  


    修复后榆次老城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古建筑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比古榆次城的规模大了许多)。
广场四周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
褚趺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千年老城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记载着无数个守土卫乡的忠
臣英烈的豪杰壮举,也演绎出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榆石亭”记载了2500多年关“美丽的石头会说话的传说”。
“思凤楼”讲述了1700多年前“吉祥的凤凰来集会”的故事。西门翁城和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密切相关,
唐朝李世民收复榆次,宋太宗灭北汉迁州榆次,元大将木华黎攻占榆次,明朝知县李鹏抗击瓦刺,明末清初李自成
攻打榆次直取京都。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教完整的县级衙署,有“三晋第一署”之称,位于东大街北侧,
占地22万平方米地,始建于宋朝,历史上曾建有5堂26个院落,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
“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内有思凤楼、寅宾馆、牢神庙、县丞院,衙神庙,
马王殿等艺术品刻工精细、刀法娴熟、生动古朴、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县衙中“剧暑悲痛度,
清秋喜却回”的匾额是大清圣祖康熙亲题。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是北宋宰相寇准,让人颇感意外,百思不得其解。
城隍庙三个字是郑板桥题写的,郑板桥以画竹子盛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不仅仅给榆次
老城的城隍庙题匾,而且灵石县王家大院里也有他的对联。榆次老城中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口枯井、
一棵老树,都折射出千年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可惜的我们没有进入,但老城的楹联吸引着我的目光:
    城隍庙:“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 ,城隍庙牌匾,神灵有赫。
   县衙:“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
     站在县衙的牌坊前,凝视着县衙大门,细品味这些寓意深刻,不无幽默的楹联,你会觉得犹如上了一堂人生
的哲学课。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继续向西进入老城的商业街道。老城街道是免费开放的,榆次老城的格局是由一个“十”字形街道分隔成的,
交叉点上是一座四层的鼓楼。鼓楼位于老城北大街、南大街、东大街、龙王庙街四条主干街衢的交汇处,纯实体木结构,
四层楼,四重檐,十字歇山顶,高24.4米,为榆次老城的最高建筑。鼓楼是榆次老城过去商贸发达的标志性建筑,
东向匾额“天下第一楼”是晋商最后辉煌的历史写照。南北大街两边是“明清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典雅,
是一条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和充满历史厚度的步行商业街。从南面的清虚阁至北大街的牌楼,南北长1200米,
形成一条主轴线。这里条石铺路,街道不宽,干净整洁,左右商铺、民居建筑对称排列,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
掩映着几百年风霜雪雨的老城。但真真营业的商家并不多,商家也不招呼游客,安安静静。不由得就让人放慢了脚步,
慢慢的欣赏着这些承载着商业文化的商铺票号,这里的建筑高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
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的店铺字号,文化色彩极浓,每家每户别具一格的楹联表达了商家各自的经营理念,
体现了当年晋商文化的特点,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得新成”“中兴和”“聚兴顺”“瑞隆裕”
“协和信.”......何等的繁华,何等的诱人。大家聚集在一个卖帽子的小店,你看看这个他试试那个,小老板不厌其烦热情接待,
大家一下子买了好几顶,每顶十元人民币,便宜吧!走几步还有一家独特“晋商镖局”,进门处有一告示“免费参观”。
一个大大的镖字和一辆押镖用的独轮车立在大门口的正中央,镖局不大,一个四合院和一个后院,四合院基本上是展厅,
供有镖头副镖头的照片,房间陈设十分简陋。晋商伟业誉神州,镖局威名振江湖。三晋大财东是镖局的钱柜银台,
镖局行伍弟兄是三晋大财东的“公安局”和“邢警队”。浏览当年武林镖局文化,你看那直立的旗杆、飘扬的镖旗,
尽显当年威风。大树和水牛大哥往镖车上稳稳一坐,各路土匪早已魂飞魄散,哈哈!威风!榆次老城已没有人家居住,
除了一些为数不多商家,卖一些小饰品什么的,没有自己特色。还有一些门面光有外面的壳,房子里却空空如也,
大门紧闭。这些都不重要,在这清幽的老城里,完全没有了赶路的着急与心切,用沉静的心,静静体味着清幽古老的一
仿若回到了那个时代。





         肚子的咕噜声惊醒了梦中的我们,享受一顿晋中祁县特色饭,味道一般量给的很足。下午一路向东到达榆次体育公园,
一座现代化的建筑,一次充满活力的休闲公园,精致的雕塑,友友没混在其中,那个是雕塑?那个是我们?你分的清吗?
一种体育精神在扩散,不断的超越,不断地进步,直到冲向最高峰。和高哥快骑绕公园一周,感受着现代体育文化的熏陶。
又从古老的年代中飞跃到现实中来。


      下午开始了休闲骑游,绕榆次城半圈回太原,顺路浏览了晋商公园。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优秀的商业文化,广阔的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
跨国贸易雄视欧、亚,称雄国内长达500百年之久。数百年来在国内贸易舞台上,“精神崇高以义致利,儒雅诚信仪征万方”
的商业文化思想,走出一条辉煌的晋商之路。晋商创造的辉煌业绩虽然已成过去,但他们留下来的商业文化精神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永远激励着后人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把握航向。但如今在外只要一提及山西商人,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有钱的煤老板,
人们总会联系到一夜暴富,然后就是炫富、斗富,甚至许多不法的勾当也和他们联系到了一起,没有了当年晋商的文化内涵和儒雅风范。
晋商和煤老板有什么不同?这一点恐怕也是很难去区别的,可以说煤老板靠的是资源,但晋商又何尝不是?最初的晋商兴起于明代的晋南,
而他们所依赖的正是晋南得天独厚的盐矿。煤老板所欠缺的恐怕就是文化,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去平遥日昇昌参观访问的,
莫不对晋商进取、敬业,讲究礼数,相互帮扶的精神和早期晋商目光远大的经营理念赞不绝口,而这一切在煤老板的身上是很少能够看到的。
也就是说,现在煤老板所缺少的,是晋商的那种精神,缺少的是一种文化素养,缺少的是对财富的理解。在山西境内,
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在尚存的就有1300多处,其中,最为经典的要算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榆次有著名的儒商大家
------常家,榆次又是晋中的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晋商公园建在榆次理所当然,公园已初具规模,碑亭、石牌楼、献殿及大殿等建筑。
漫步其中,其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风采与精髓,承载着晋商的文化思想和精神。

         如释负重,轻装上路,说声榆次再见,踏上了回家的大道,骑行的速度比来时快了许多,跨越太原祥云桥,进军新奥体中心,
感受山西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快乐的结束一天的骑游活动。



          感谢水牛,感谢大树,感谢高哥,感谢随行的所有驴驴们!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6:53 | 只看该作者
骑游榆次老城 逛新体育公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11 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11 17:36 | 只看该作者
请问骑小车的。是什么牌子的、车的性能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3:25 | 只看该作者
龙源二李 发表于 2012-4-11 17:36
请问骑小车的。是什么牌子的、车的性能怎么样

是美国大行s18,性能不错和大车骑不会落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16 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17 17:57 | 只看该作者
冬泳、骑行健康快乐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8 20:27 , Processed in 0.03491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