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看游泳学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6 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游泳学科学


蝶泳


蛙泳


仰泳





自由泳

四种泳姿的各个技术特点

泳姿
身体姿势
臂部动作
打腿
呼吸
节奏


肩部必须保持在水平面上,部接近水面。头比双臂入水,抬头要低
入水、向外划和抱水、下划、划、上划和移臂
开始时,不屈膝,双脚并拢。 一旦脚后跟露出水面,弯曲 双脚向下打水
在向上划动作开始时呼吸
划臂一次打腿两次


两耳刚好放在水中,臀部刚 好在水面下,双脚刚好露出 水面,头保持稳定
入水、抱水、向下划、向后 划,第二次下划、复位、移臂
双腿靠拢上下交替打腿,膝 部可弯曲但不能露出水面
一只胳膊移动时呼气,另一 只移动时吸气
划臂一次打腿六次


头部和臀部尽量保持高位、体以胸部为基准
向外划、抱水、向下划、向 内划、伸展
伸展、收腿、外蹬腿、下蹬 腿、内蹬夹腿
在臂部做有力的内划动作时 呼吸
保证蹬腿动作在双臂伸展时 完成




身体尽可能平直,腿面的动 作刚好露出水面打水
入水、伸展、抱水、向内 划、向上划、移臂
双腿并拢,膝部不要弯曲 过度,向下打腿
头朝肩膀出水面转动时呼吸。有轻呼吸和爆发式呼吸

浮力的原理用于游泳技术 


     日常中可以觀察到,鐵會沈入水中,而同樣鐵殼的油輪又能浮在水面,磚塊會沒入水中,但沒入水中时又變得比較輕,为什麼?原因在那裡?而我們不小心掉入水中急著想要把头抬出水面呼吸,人卻往下沈,而真的有東西掉入水中,想下潛拾取,往往卻潛到一半就被水給浮了上來,原因何在?
  早在兩百多年前古希臘时代的大哲學家阿基米德就已发現了浮力的物理現象,并將之量化: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体積的重量,后人稱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F=排开之水体重量F=rV r 水的重量密度 V所排开水的体積

  以水为例,密度一,排开一公升的水体積就可獲得一公斤的浮力。鐵的密度大于水,一公升体積的鐵只能排开同体積的水,獲得一公斤的浮力,当然會沈入水中,而鐵製的油輪,若鐵材的重量为五千公噸,所圍成的船体若达十萬立方米,可排开十萬立方米的水体積,獲得十萬噸的浮力,是以不但不會沈而且還能載运大量的原油。 

  磚塊的密度约2.65,意思說一公升体積的磚塊會有2.65公斤重,但沈入水中时可排开一公升体積的水,獲得一公斤的浮力,因此該磚塊在水中的重量只剩1.65公斤重,在水中拿起來感觉上当然會比較輕,有潛水經驗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幾乎都變成了大力士,潛水捉九孔,挖貝類时,可以輕易搬开在陸地上推不动的大石头,原因就在这裡。 

  人体的密度略小于水,吸口气,肺部充滿空气仰漂就可浮在水面,不动稍加吐气就會沈入水中,而我們头的体積约有五公升,因此在水中若把头抬出水面就會少了五公斤的浮力,等于負著五公斤重的鉛塊,当然會沈下去。另東西掉入水中想下潛拾取,一般人都會深呼吸,將肺充滿空气再潛下去,問題是,人的肺換气吞吐量约三至四公升,吸气后,至少增加三至四公斤的浮力,等于抱了個气球往下潛,水性不好,下潛时若感觉到胸中難过尚不知及时吐气稍作調节的人,結果是,想不被浮起來也難。 

  再看看棲水性动物,河馬或鱷魚在水裡的姿势,也許您就可以体會到,若要輕松浮在水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擴胸肺吸气,身体儘量沒入水中,只露出口鼻。
  
  因此在游泳踩水、仰飄、水母飄,救生帶人(双手托臂﹑托顎﹑抓髮﹑抓腕﹑乏泳)时,情況許可的話,身体宜儘量沒入水中,充分利用水的浮力以节省体力,进而可增加在水中自己或救人的存活率。当然聰明的方式是利用簡單的浮具,救生圈、魚雷浮標等,以增加本身的浮力,更聰明的方式則是坐在船上讓船將自已浮起,連衣服都不用沾溼。
  浮力的原理运用在蝶、仰、蛙、自游泳比賽上,其要領在于換气宜迅速,讓胸中常保有充足的空气,以利用水产生的浮力增加您露出水面上的体積,減少身体向前衝,在水中所产生的阻力,另在蝶泳的运用上,双手向前伸、壓水,头部、胸部同时往下壓时,需稍微讓身体飄一下,好处是,身体的慣性會將您往前帶,其二是,水所产生的浮力會將您的上半身往上推,減小手划水將上半身帶出水面呼吸所需的分力,手的力量幾乎可全部往后划水,加上腰部小輻的擺动,帶領双腿像海豚的尾鰭一樣省力而有效的打水,如此的蝶泳游起來,將會是流暢而優雅,因此有人說,当您的蝶式,游起來像捷泳,技巧就差不多了,原因就在于此。然而,要游好蝶泳,身体良好的協調性,加上有力的腹肌、背肌之配合是少不了的囉

2#
发表于 2007-8-16 12:0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3#
发表于 2007-8-16 15:3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启明[/B] 发表: 好贴!
4#
发表于 2007-8-18 15:39 | 只看该作者
物理原理!
5#
发表于 2012-5-16 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07:58 , Processed in 0.03228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