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八然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3:31 | 只看该作者
慧海慈航: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2011年01月14日 09:21《包容的智慧Ⅱ:修好这颗心》【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动。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这也就决定了它在风格上的时代感。会让读者进一步的体会古老东方哲学与现代都市人呈现出的完美交融。
刘长乐先生:按照佛教的观点,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烦恼、快乐、悲伤、财富、贫穷,都会过去。请问大师:明知人生是一个“空”的结局,我们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星云大师: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也还会再来。像春夏秋冬,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再来;像人生,生老病死,老病死了,还会再生。就如时辰钟“1、2、3、4、5、6、7、8、9、10、11、12”,转了一圈,它又会再回来。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环形,所谓因缘果报,前世、今生、来世都有关系,来的会来,去的会去,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所谓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命不死。在我们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体,物质的东西无常,但是心灵、生命不是,它等于木柴,这个木柴烧了,另外一个木柴又生长了,生命之火一直会延续。所以,为善事、做好人,不要灰心,不要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都落空了,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水流到哪里去了,还会再流回来。
刘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所讲人之一生,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短信,叫“八然堂”: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大师一定还记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友,当时医院诊断说他的生命只有四个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来越烦躁易怒。无奈之中,他弟弟对我说:你和星云大师很熟,能不能带我大哥去见见大师,给他点拨点拨?我知道您非常忙,也很劳累,但人命关天,安抚一位垂危者也很重要,踌躇再三,还是向您说了,您立刻爽快地答应了。见面那天我感冒了,但不愿错过当面求教的机会,就戴着口罩和老友一起去了。
您当时对我们讲了两层重要的意思。
星云大师: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在觉悟者的眼中看来,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
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潇洒,悠游逍遥。
经过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
刘长乐先生:您讲得泰然,朋友听得入神。回去之后,我这位朋友的情绪变化很大,非常和顺平静,甚至能用一种诙谐的豁达对待生死。一年之后,这位朋友走了,他的儿子和太太请我转告大师:他走得很安静很坦然。
星云大师: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五欲六尘的追逐里。世间什么是我们的?世间有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所谓“真理”,必须符合“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这四个条件。“无常”,就是如此。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会精进修行;生理细胞有新陈代谢的无常,因此能常保身体的无限活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人事的新旧更递也是无常的变化,如此社会有机体才能常显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所谓“我”,是恒常不变的实体,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然而,世界上有没有能单一独立、自我存在、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当然没有!
能够明白这些真理,人生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任运逍遥。
刘长乐先生:大师所说,正如达摩祖师的教诲:如果你害怕生活的激流,总想脱离这个激流,表示你执著于激流。你越是与激流拼搏,你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怎么办呢?应该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万事随缘,让因果自作定论,这样反而能度过,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生命是激流,我们只有先认识到此身为人的弱小,才能“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恐惧,面对死亡,在万丈红尘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度过不得不过的这一生。
心治
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5 04:32 | 只看该作者

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5 04:35 | 只看该作者

八“然”者,泰然处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5 05:48 | 只看该作者
正确对待人生!很有欣赏价值与意义!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两位前辈光临指导,哈哈.[img][/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5 1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怡玲珑 于 2011-1-15 16:04 编辑

             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我要用这句话来自勉。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6 19:42 , Processed in 0.04192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