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到有许多新泳友购买了新的运动自行车(公路车、山地车、旅行车...)为了使车友们能够尽快熟练地掌握使用变速系统,少走弯路,把我以前写过的帖子《如何使用公路车变速系统》献给新车友。 如何使用公路车变速系统
使用公路车变速系统这个题目比较大,我不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根据自己多年来的骑行经验,谈一点粗浅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指正,进行讨论,便于提高车友们的骑行技能。如果能对新老车友使用变速系统的能力有所提高,便达到此文的目的。
正确使用公路车变速系统可以提高骑行速度,节省体能。 我认为要正确使用公路车变速系统应避免‘顶牛’和‘踏空’。 ‘顶牛’和‘踏空’是我自创的名词。 顶牛:用力很大,不能使车子获得较高的速度。极限状态是上坡或顶风时,踩踏力量与坡路或风力的反作用力完全平衡,自行车不能前进,力量完全消耗在顶牛状态之中。 踏空:自行车具有较高的行驶速度,用力踩踏,不能提高车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大下坡车速较快的情况下。踏空很好理解,骑行中发生这种情况,车友们都会处理。踏空骑行状态不做重点讨论。 下面我根据个人的骑行经验重点谈一下如何避免‘顶牛’。 我自己在最初三年骑行公路车的时间里认为:在平路的骑行中使用大的变速比才能锻炼腿部力量,获得较高的骑行速度,只有上坡才需要使用较低的变速比,能够骑上去。因此,在平路骑行中,多数情况下使用较大的变速比(前面用大盘,后面塔轮用最小或第二小轮),这时自行车的行驶状态有一部分处于顶牛之中。只有在上坡时才调整到较小的变速比。长时间如此骑行的结果是,膝盖、腿部肌肉长期处于较大的受力状态,却对骑行速度的提高没有什么益处,同时加大了个别塔轮的磨损,降低了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那套传动系统仅使用了2年8个月就报废了。 我看到个别新老车友,几乎总是使用较重的变速比(前面用大盘,后面塔伦用最小或第二小轮),在上坡时都不变速。其结果与我前两年的状况很相似。 为了避免顶牛,应采用高踏频和比较合适的变速比。踏频和变速比多少合适呢?下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以某套件10个塔轮变速系统为例。设定牙盘(轮盘)编号为1和2(1在内侧,2在外侧),塔轮上的10个飞轮编号为1、2、…9、0(1在内侧,0在外侧)。那么,20个变速比分别用11、12、….20表示。此套件牙盘1为39齿,牙盘2为52齿,塔轮1—0分别为23、21、19、17、16、15、14、13、12、11齿。 变速比为牙盘(轮盘)齿数除以塔轮齿数。
牙盘塔轮编号 | 11 | 12 | 13 | 14 | 21 | 15 | 22 | 16 | 17 | 23 | 变速比 | 1.70 | 1.86 | 2.05 | 2.29 | 2.30 | 2.44 | 2.52 | 2.60 | 2.79 | 2.79 | 牙盘塔轮编号 | 18 | 24 | 19 | 25 | 26 | 10 | 27 | 28 | 29 | 20 | 变速比 | 3.00 | 3.12 | 3.25 | 3.31 | 3.53 | 3.55 | 3.79 | 4.08 | 4.42 | 4.82 |
牙盘塔轮编号11代表小牙盘带动塔轮上内侧第一个大轮,20代表大牙盘带动塔轮上外侧第一个小轮,其他以此类推….。 变速比中值为(4.82+1.7)/2=3.26。我认为为了避免顶牛,常人骑行平路时采用变速比中值一定范围内比较合适。比如采用变速比3.0---3.55所对应的牙盘塔轮编号18、24、19、25、26、10。即:用大牙盘带动第四、五、六、塔轮(从内侧计数)或用小牙盘带动第八、九、十塔轮。可以根据个人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变速比。 通常可以采用60-80的踏频,为了提高骑行速度节省体能,应该提高踏频80-100。踏频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有踏空产生,如果穿锁鞋,可以避免踏空产生。 骑行中尽量保持踏频稳定。遇到上坡、下坡、顶风、顺风,可以调整变速比使踏频稳定。这样骑行速度较快,也比较节省体能。 在上面的表格中有的变速比相等,有的非常接近。因此,在骑行中相同或相近变速比可以变换不同的牙盘塔轮传动,提高了传动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路上我见到有的车友只使用较重的变速比,较低的踏频。结果是有部分力在顶牛状态中消失。另外大牙盘和两个小塔轮磨损的非常严重,其他齿磨损的较轻。如此骑行还不如买一台场地自行车,再安上一个闸。如此骑行变速系统的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如何使用变速系统总结如下: 骑平路,大带中; 上下坡,及时变; 踏频稳,省体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