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90|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漂流——赤水河探路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7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赤水河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如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印记,沿江美酒漂香,旧时川盐入黔的黄金水道,丹霞地貌,十丈瀑布,四洞沟,万亩竹海,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而对于漂流者来说,没有一座电站则是赤水河最大的吸引力。
        今夏所漂过的河流中,黄河上三门峡电站多灾多难数十载却仍要蓄水;沙陀电站与银盘电站即将淹没乌江干流上为数不多的自然段;亭子口电站力争为嘉陵江15级梯级开发画龙点珠;金沙江上的溪洛渡电站据说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于是这两年来每漂一条河流都会产生“绝漂”的感觉,甚至感叹10~20年后我们顺流而下的场景恐怕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听闻赤水河上没有一座电站,甚感意外,一些骨子里的东西又开始在催促......
        事实上真正促使我成行的是重庆那几天要命的秋伏,对我来说这种天气不呆在水里简直是浪费生命,我急于想找一条新鲜的,不算太远的,水情适中的,自然流水段较长的河流来避暑,而赤水河非常合适。
        在与贵州漂友“露营者”林涛交流后,我将茅台镇—合江河口的原计划改为了茅台上游100公里处湾滩大桥——赤水市(接近300公里)。据说茅台上游的自然风光更秀丽,滩级也较丰富,将终点定位赤水市是因为下游段水流甚缓行船过多,而8月初漂长江时跟合江海事有段“交情”,没几天就再去打扰人家实在说不过去。
     事发突然,加上是可能会超过三级的陌生水域,所以我没有约其它泳友,于8月31日晚独自踏上了去遵义的火车。我不是一个爱呈个人英雄的人,我喜欢与人分享,但有时候我也迷恋孤身上路的感觉,那有一种特别的美。
     (9月1日)清晨抵达遵义后,在林涛的指示下,我需要先到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再转至湾滩大桥。
         在乘高速前往大方县的途中路过了乌江渡,俯瞰从库区湖泻下的那一抹丹青,不禁回忆起去年独漂乌江中游的点点滴滴。随着构皮滩电站于年初蓄水,漩塘,震天动,一子三滩这些“乌江天险”最后的操守也跟乌江渡库区里的“七峡九岩十三险滩”一样长埋江底,供后人遥想乌江昔日之险峻......
         之后又路过鸭池河(流至乌江渡后才称乌江)上的索风营电站,想到下有乌江渡电站上有南源三岔河与北源六冲河上的各一级电站与之相接,待中游的沙陀电站与下游的银盘电站建成后,要想再漂乌江的话就只有扛船上两个源区了。
        乌江如次“伤痕累累”,大娄山另一端的赤水河却“毫发无伤”,这既让人惋惜又让人好奇——究竟这条在如今泛滥的水电热中“独善其身”的赤水河是个什么样子呢?
        从遵义—大方县—湾滩大桥的过程也是穿越大娄山脉的过程,这段也堪称贵州公路的典范,车在大娄山间迂回跌宕,前方的山峦似乎永没有尽头。到达赤水河河谷时,明显感觉比在大方县炎热不少,但比重庆还是凉快多了。
    湾滩大桥横跨贵州四川两界,黔岸为毕节市大方县田坎乡境内,蜀岸为泸州叙永县马蹄乡境内。其实至云贵川交界的鸡鸣三省后,赤水河大部分段为四川与贵州的界河。后来在地图上推测,我走了些冤枉,就重庆而言,从泸州过来比从遵义要近些。
        来到赤水河边,水色有少许浑浊,应是汛末的残留,但水量并不大。据林涛说就这几天贵州要普遍降雨,可能会再次涨水。林涛他们在枯水时划独木舟漂过茅台上游这段,说有些滩暗礁很密集,游泳估计过不了,所以涨点水对我未必是件坏事,但水位太高对于漂流赤水河这种山区河流还是比较危险的。
        在废弃的旧湾滩大桥黔岸桥头立有“长江上游珍惜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石碑,所标范围为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至毕节市田坎乡白沙河湾潭。据当地人说,一香港老板承包下保护区在养殖这些珍稀鱼种。随着金沙江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的修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问题趋于严重,而据专家们研究发现拥有116种鱼类,逮属7目17科71属,其中31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赤水河则被认为是建立保护区的首选河流。众所周知,许多珍稀鱼类都属漂流性产卵,往往要溯江几十甚至数百公里产卵再顺江漂流孵化,若在赤水河中下游建坝同样会影响到上游的珍稀鱼类。于是一种说法在科学家们当中越来越得到肯定,即集珍惜鱼类,美酒河,英雄河,美景河等几要素对赤水河实施综合性流域保护,留下一条自然之河。
        据当地人反映,此地至茅台镇没有大的乡镇,只有一些散户村落,这点在地图上也有显示,但我出发时并未带帐篷,计划投宿农户。今年在金沙江上负重攀登的滋味实在不堪回首,这次漂赤水河我是能省则省,连登山包都没带,用一07年版旧野人防水袋套上网罩+扁带做了个“防水背包”,整体重量只有二十来斤,这样即便遇到过不了的滩绕开也方便。

大方县

野人版防水背包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4:57 | 只看该作者
(9月2日)早上下起了雨,一直等到中午才停,水位比昨日略涨。好心的旅店老板驱摩托到马蹄乡场上给我带了10个馒头回来,还要免去我的食宿费,但我还是坚持付了费,许诺下次带朋友来漂赤水河时一定再来拜访。
        来到湾滩大桥下游约一公里处的渡口,带着对赤水河的无限遐想跃入水中。水温18度左右,着潜水服+脚蹼,打两包防水袋
。、

下水处


装备


        
        此段地处赤水河上游(至茅台后进入中游),水量不大,所以暗礁为第一威胁。好在水位比枯水时高近2米,加上我态度比较谨慎,逢滩便驾包漂游以抬高身体吃水度,拿不稳路线便靠岸勘察,所以一路下来还未遇磕绊。
        一路上风光虽算不上绝色,但也清新。小V型谷中植被葱郁,半坡上偶有散户与间隔有致的田地。岸边偶有垂钓者却未见渔船,其他江上“酷捕滥捞”的现象在这里似乎还未发现。而赤水河的水质也的确是好,虽是涨水,但只是单纯的泥沙,没有一点多余杂质,偶尔溅到口鼻中,没有丝毫异味。
        水流一直较激快,2级以上的滩数不胜数。漂了近两小时后见一沙滩上有两位放羊的村民向我招手呼喊,此刻我也有些发冷,便向他们游了过去。
        刚一靠岸村民便上前关切询问,并递上香烟(可惜我不抽烟),老乡善良质朴的眼神让我心情舒畅。换好便衣后与他们闲聊,听他们说起以前有帮遵义人划船漂流路过此地(估计就是林涛他们);今年洪峰时水很大(从树枝上挂的垃圾就能看出来);两个孩子在江中戏水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对岸林中的野猪经常下河洗澡;坡上的废墟是一座废弃的建于50年代的炼铁厂;下游不远的牛困塘为沿途最大的村落......
        在我们谈话期间水位一直在涨,停靠的沙滩已少了一截,照这趋势估计今晚这块沙滩就没了。据这两小时的漂流感受,赤水河上游段适合船漂,不适合游泳,若不是涨水,很多滩都很浅。但这条河水涨大了最好用大艇,划(充气)独木舟还是枯水天来为好,而我们野人式的漂游当然希望涨点水,但不要太高位,过滩时不搁浅就合适。
    不知不觉已吹了两小时牛,时间已近五点,我决定漂至牛困塘投宿,下水时放羊村民提醒牛困塘下游拐弯处有一“庙儿滩”有点陡


途中






两位热心牧羊者


旧时铁厂残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4:57 | 只看该作者
约十来分钟后,地势略开阔,岸边房屋多了起来,一群江边钓鱼的孩子吃惊地瞪着我这个“水上UFO”。我靠在左侧一凸岸背后的回水湾里,孩子们跑过来好奇地触摸我的防水袋和潜水服,见我从防水袋中陶出相机,便将自己的“战利品”拿在镜头前显耀,神色天真自得。赤水河的鱼真的很多,这些孩子随便一撒杆不久便有斩获,这在我今年漂过的其他几条河流上是见不到的。要是整个夏天背着渔具到处漂流却以“白板”收场的浪神来到赤水河,恐怕会感动得落泪。
        上到村中,老乡们对我这个外来者并不见外,听我道明来由后一个小卖部的老板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据介绍他也姓张,真是他乡遇亲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4:58 | 只看该作者
卸下装备后询问庙儿滩地点,张师傅指了指下游一拐弯处,问:“明天你要漂下去吗?”
       来到庙儿滩处,凭感觉已超过三级。庙儿滩是一个典型的“小河滩”,即沟口冲积扇将干流河床不断抬高挤压所致。站在高处看,庙儿滩本是一个右拐弯,但受左侧山沟冲积扇的挤压,滩头右倾滩尾左倾,呈小“S”状,入滩后还得保持斜身往右打,以避免在滩尾擦挂左侧峭壁。滩不大,但受伤往往来自一些小的疏忽


庙儿滩






















            回到牛困塘,见刚刚孩子们钓鱼的沙滩已快被淹没,水色已略泛红。但愿今晚洪水别暴涨,保持现状即可,我这趟出来浮力装备没带够,水太大了恐怕架不住。
        晚饭张师傅给我煮了鱼汤,作料清淡却美味异常,现在想起来都怀念不已。
        牛困塘有一渡船,船师傅担心水位暴涨,决定轮番值夜以便随时移换泊位,真可谓尽职尽责。与他们询问水情,说下面的滩比牛困塘上面更多更陡。按此时的水位,估计滩级比林涛他们漂流的枯水要高,明日若水位还涨,得把备用的健身球背上


忠于职守的渡船师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4:58 | 只看该作者
  (9月3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水位,谢天谢地与昨日相仿,据渡船师傅说昨夜又涨了些,但凌晨便慢慢退下了。赤水河汛期水位涨跌较快,若水退得太浅了对我也不利,得赶快下水!
        说实话我很不好意思向张师傅问食宿价格,因为他们待我就像家人一样亲切自然,实在难以启齿。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问价,张师傅憨厚地笑道:“我们农村屋头还谈啥子钱嘛,二回再路过这里进来耍就是了。”
        我想找个事儿来“报答”一下,便号召张师傅一家和四周的村民一起来个大合影,这下大家倒来了兴致,有的还特意回家换了衣服,我的心情愉快极了。












         下水时大家一直送我到江边,有几个孩子还跑到下游庙儿滩处看我过滩。告别这群淳朴的乡亲,微微泛红的河水让我有些兴奋。赤水河因流经红色砂岩,“每遭雨涨,水色浑赤”,现在可是在漂真正的“赤”水河了呀。
        漂至庙儿滩处,按昨天看好的线路,入滩后便斜身往右打,搽滩尾的侧浪而过,伴着岸上孩子们的呼喊声。
        庙儿滩后水势一直保持激快,连续好几个三级滩,由于水位较枯水时高出2~3米,我放心大胆地直冲“舌”部,真是畅快无比。
        途中路过一处靠近江边的农户,村民大声向我招手呼叫,似乎是叫我靠过去,但此时我正在兴头上,哪肯靠岸,乱叫两声当作回应便又继续下漂。
        过一支流河口,地势开阔不少,江面较上游宽了些,一排石灰岩壁顺支流延伸出来,给赤水河添了几分大气,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两岸的风景越发怡人。
        中午停靠一渡口歇息,登高俯瞰,赤水河犹如一条金黄丝带嵌于重重山峦间,在烈日下波光粼粼地流动。我对着峡谷中肆意呼喊,震得回声连连。心旷神怡的同时我好像觉得缺点什么,看来真正的快乐的确需要与人分享,希望下次再来时会有一帮真正热爱漂流热爱自然的朋友同往。



















        下午漂至一名“白羊坪”的渡口,渡船师傅大声向我招手呼喊,此时我也想找人询问下面的水情和人烟分布情况便靠了过去。原来渡船师傅是听上游来电说有人落水,我如果没靠岸的话他便要驶船来“救”我了。这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误会了,我向船师傅解释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关心的谢意,只是他听说我从湾滩大桥下来要一直漂到茅台漂到赤水市,还是有些想不过来。
        环看四周,此地有块地势较高面积较大的沙滩,坡上有几户农家,据漂流时速推算大致是湾滩大桥—茅台的中间站,下次人多时在此扎营还不错。其实按此水位的流速,茅台上游这100公里两天便可以漂完,只是昨天我只漂了两小时,今天还到不了茅台。再次下水时船师傅提醒下面有个叫“龙神溪”的滩比庙儿滩还陡。
        继续下漂,又过了几段小滩,在听见前方轰鸣声明显大于之前时,我靠在了滩前左侧的回水里。
        龙神溪又是一个“小河滩”,左侧的山沟冲积扇将河道挤向了右侧,就落差和此时的水量的确比庙儿滩要大些,浪也要汹涌些,不过主道比较顺直,难度不到四级。
        游至回水顶端,尽量往对面打去,沿右侧舌部下滩,在浪峰波谷中起伏跌宕,真是快哉,下次大部队来时定要在这个滩上摆几个造型


龙神溪








        据一路上观察,只要有渡口的地方就一定有农家,所以在下午五点路过一名“扯水”的渡口时便靠了岸。今天除开休息,水上时间不到五小时,估计漂流距离近50公里。
        上到小村,一少主酷似香港歌手陈奕迅的人家接纳了我,与牛困塘一样,大家对我像自家人般亲切,我很享受这份在都市中难觅的淳朴。爬到坡上俯瞰,夕阳为整个村庄与河谷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余辉,炊烟,梯田,起伏的山峦,热血般的江水......希望这山这水这人儿永远本色依旧。
        晚饭后与“陈奕迅”闲聊,惊闻一旁嬉戏的两个小孩中稍大的一个竟是他的儿子(3岁),而“陈奕迅”今年才23岁。更好玩的是那个稍小的男孩是他父母前年才生的小儿子,也就是“陈奕迅”儿子的幺爸,不知这两个青梅竹马的玩伴长大后会否以辈分相称,呵呵。
        问及至茅台的水情,“陈奕迅”说他曾穿救生衣游到过茅台,看来也是一个民间野泅高手。我把备用的一幅新游泳镜送给了“陈奕迅”,把一直没用的健身球送给了他儿子。









“陈奕迅”


“陈奕迅”的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4:59 | 只看该作者
(9月4日)吃过早饭后,“陈奕迅”送我至江边。“带上这个浪打过来时就不用闭眼睛啦,”下水前我指了指额上的游泳镜。



        水位较昨日退了些,估计再过两天水就会清澈了。
        临近茅台镇前河谷渐宽,人家渐多,终于看到了打鱼船,还有茅台镇开上来的小客船,还有几个用轮胎漂流的的小孩。
        从望见茅台镇到在茅台大桥起岸,茅台酒厂区延绵右岸3~4公里,且还在扩建中。顺坡上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高楼大厦,俨然一座“小山城”。这个茅台镇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镇了,感觉比今年漂金沙江时路过的几个凉山州的县城还大,如惠东,会理只有农业银行,而茅台四大银行都在。
        以前赤水河上曾规划过十座梯级水电站,但可开发的容量仅70~80万千瓦,仁怀市和贵州的政协人士便认为没有必要牺牲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来换此薄利,尤其是影响到了当地的支柱产业—酒业就得不偿失了。
        在茅台上游修电站,势必改变水质,进而影响到酒的质量,而在茅台下游修电站,那岂不是要让整个茅台酒厂搬迁?况且茅台下游还有郎酒,习酒等重要酒厂。茅台以前曾进行过异地生产试验,脱离了赤水河独特的自然环境,酿出的酒已与茅台原味有了差异。看来还是美酒们挽救了赤水河的自然生态,珍稀鱼类,红军抢渡遗址,古盐运码头,特色景观等还不是决定性因素。
        我靠岸的地方就是红军三渡赤水的“茅台渡口”,左岸正在修建红军抢渡赤水河的纪念馆。据说下游二渡与四渡赤水的太平镇和一渡赤水的土城镇都已修建了纪念馆,保存了很多红军抢渡遗址与古建筑群。漂流其他河流时总是看到沿江城镇因电站的修建而拆迁,跟当地的河流一样“濒临绝境”,而赤水河上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让我有些激动。
        茅台镇街上到处洋溢着酒香,随处可见散装酒铺。在一小买部歇息时,老板拿出自家酿的酒让我尝,我虽不懂酒但也能品出香醇。看来酒文化源远流长的茅台镇上“卧虎藏弄”,当地人人都是“会家子”,若是好酒之人来到此处,要想尝遍当地的大小酒厂和民间散户,恐怕得定居于此了。
        茅台酒厂戒备深严,外人无法入内参观。经当地人推荐,我来到了“国酒文化城”,30元门票有些不菲,但这么远来了还是进去看看。
       “国酒文化城”其实就是一个酒文化的历史陈列馆,馆内将各朝代酒文化的演进与典故,酿酒技术与器具,与酒有渊源的各界名人等一一陈列,最后在“现代馆”中浓重渲染茅台在当今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实在不懂酒,但看在茅台在维护赤水河自然生态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此代表野人游泳探险俱乐部及天下漂友致于茅台崇高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0 | 只看该作者













       (9月5日)据林涛说茅台下游的沙滩乡前有一岩崩所致的跌水,名“马岩滩”。查看地图,马岩滩有地名,在合马镇与沙滩乡之间。茅台以下大部分公路沿江,我决定过合马镇后便寻方便处上公路,绕开马岩滩至沙滩乡落脚。
        虽茅台码头未见海事,但我还是耐心地绕至茅台镇下游一公里处再下水。
        茅台下游的滩较上游没这么密集了,不过有几段三级滩还是很舒服。下午过合马镇后,我在“鲤鱼滩大桥”处收了岸,估计这里距马岩滩不远了。桥下游不远有一“鲤鱼滩”(桥因此命名),看上去似乎暗礁很密,目前的水位游泳过容易受伤。
        爬到桥上,见一群当地老百姓神色肃然地围着几个法师进行着什么仪式。询问下得知茅台—两河口(桐梓河汇入处)段公路经常出现灾害交通事故,除马岩滩外,下游吴公岩处两个月前又有滑坡,所以乡亲们请来法师做法驱邪保佑平安。本想对挂像上那个四不像的神圣祈祷一下以保我下面一路平安,但觉得那个神圣面目狰狞不辨来历,还是罢了。

途中








鲤鱼滩大桥




鲤鱼滩


船漂可以,游泳浅了












何方神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0 | 只看该作者
搭一摩的前往沙滩乡,不一会便至马岩滩,一个岩崩造成江面堵塞倒灌近一公里的乱石跌水,我不知道这种滩该如何定级,但我是肯定不会去过,那是硬艇高手的范畴。马岩滩处右岸竖有“国际洞穴探险与攀岩基地”的石碑,左岸就是一片地势陡峭的石灰岩溶洞。深邃的黑暗中有着什么样的惊天秘密呢?有请重庆洞穴探险队主干,野人游泳探险俱乐部边缘小葱前来揭示。







岩崩处


马岩滩












        马岩滩后水流又激快起来,到沙滩乡前都是密集的2~3级滩,我差点又换上行头下水。
        沙滩乡下游不远便是国际漂流基地“十里长滩”了,据打听由于蜈蚣岩处滑坡,整个八公里长滩被拦腰截断,以前全程漂流“十里长滩”的旅游项目现已改在滑坡处下游下水,明日的漂流势必又要中途起岸。

沙滩乡前




沙滩乡老街






沙滩大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1 | 只看该作者
(9月6日)来到沙滩大桥下,水位较昨日又退了些,这对我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果然在下水没多久我便在一滩上搁浅,好在全是圆滑的卵石,连滚带爬也没受什么伤。
        继续下漂,前方水声又起,起岸勘察,目及2~300米内全是白花花的一片3级水域,看来进入“十里长滩”了。为安全起见,我总是勘察几百米后再下漂,至下一段滩前又起水勘察,磨磨蹭蹭前进。
        漂至一拐弯处,前方水道骤然紧收,浊浪翻滚。起岸一看,一个落差略大的二重连环滩映入眼帘,两级滩上暗礁都若隐若现,若搁两日前的水位应该没问题,但现在游泳过被搽伤的几率很大,看来二郎镇以上的赤水河不涨点水的话只适合船漂(二郎镇以下通航)。
        据推测滑坡处应在前方不远,也不知道那里有道绕开没有,见此处有缓坡上公路,我便换好衣服爬了上去。在高处俯瞰,那个二重滩似乎在左侧有一道狭窄的通过线路(高处俯瞰的确视角要广些),不过已起水就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2 | 只看该作者
        前行不远便至“美酒河”摩崖石刻。“美酒河”三字由著名书法家邵华则先生挥就,其摩岩石刻于1999年由仁怀市政府建成,以弘扬赤水河美酒文化,据说其4800平方米的面积为世界摩岩石刻中之最。不过更吸引我的是此段江边美丽的水蚀痕迹,犹如艺匠雕刻,刚刚真该漂至此处再起水。

        顶着烈日继续沿公路前行,此段左沿的安全墩均以龙型修筑,延绵近公里,据说也入围了吉利斯世界纪录。















        闻前方水声加剧,探头望去,一段约200米长的梯级跌水映入眼帘,这应该就是新滑坡处了吧。真是可惜了,若没这处“新滩”,从沙滩乡可一直漂至二郎镇,如今公路与河谷之间地势陡峭,再下至跌水尾部实在麻烦。一路上本有班次至二郎镇,不过地图上显示二郎镇就在下游2公里处,我决定徒步前往,多拍些照。
        公路至两河口后,地势再次上抬,赤水河已藏于谷底。我见这路实在有些迂回盘旋,在地势最高处照了一张俯视照后便搭过往摩的下至二郎镇。

新滩










桐梓河[color]




逆流,左为习酒厂,右为郎酒厂


俯瞰二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2 | 只看该作者
至二郎镇下游不远的岔角滩码头后,赤水河可一直通航至合江河口。沿途的太平镇,土城镇,元厚镇,丙安乡,复兴场,大同镇等,要么是红军抢渡赤水的重要遗址,要么是旧时盐运的重镇,进入赤水市境内后还有丹霞地貌,四洞沟,十丈洞,万亩竹海,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风光,所以至二郎镇后我的注意力就从水下转为陆上,每天只在水中“热个身”便起岸跳至下一点驻扎半天。至丙安前的江段整体流速尚可((1~2级),丙安以下就非常平缓了,且行船很多,以后有朋友想漂二郎以下,至丙安即可。
        因时间问题,我并没有到达每个集镇,选择了红军二渡四渡赤水的二郎镇和太平镇,一渡并是旧时重要盐运集镇的土城镇,比较有特色的丙安古镇与大同古镇。而几个景区的地点分布疏散且门票不菲,我就只去了距大同古镇不远的四洞沟看了下。
        下半场的漂流就不值一提了,谈谈游历的几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3 | 只看该作者
二郎镇——
        
        在对岸高坡上遥望二郎镇时便已闻到了酒气,那是因为有习酒与郎酒隔河相望,但不是好酒之人的我到达二郎镇后便直奔“红军街”。
        红军街为红军两次抢渡(二渡和四渡)赤水河时在二郎镇驻扎的老街,蜿蜒的街道沿山而建,用乳青色石灰石铺成,建筑多为明清时的青瓦白墙老屋与吊脚楼,挂有“红军开仓分盐旧址”,“二郎背水站指挥部旧址”,“红军临时银行兑换处遗址”等牌照,但许多已摇摇欲坠,为无人居住的残檐。据当地人说,不久前古蔺县文物普查队曾来此调查过(我被误认为过),说要修复开发。
        入一小卖部与主人闲聊,曾是搞船运的大爷说起以前川盐沿赤水河至二郎后,需转为人背马驮至合马镇以上再船运至茅台,在茅台载满当地特产后又放滩下来,用的船是一种无舵,两头翘的“牯牛船”,陆路交通便利后,现赤水河上机动船就只运煤了。
        下至红军抢渡赤水的二郎滩处,赤水河已退至清澈。除“二郎滩渡口”的石刻,还意外地发现了“赤水河首漂记”的石刻。细读碑文,原来2005年已有泸州古蔺县的几位壮士从赤水河源区鸡鸣三省下水,历时七天到达合江。为纪念此次赤水河首(船)漂,古蔺县政府于2006年在二郎滩处特此立碑。在此代表野人向先驱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3 | 只看该作者
太平镇——        

        在红军抢渡赤水的太平渡口,我见到了从湾滩大桥下来的第一艘海事艇,这也坚定了我将之后的重点改为陆上的决心。
        同为红军二渡与四渡的地方,太平就比二郎维护要好,表现为:整体古建筑群规模更大;各遗址更整齐完善;竖有“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景区游览示意图”及各遗址方位指示牌;建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免费,凭身份证即可入内)等。
        陈列馆内用珍贵精美的图片,生动精辟的文字,栩栩如生的模型实景,红军使用过的旧时武器和生活用品等再现了70多年前那段传奇历史,极具观赏价值。馆中还有“今日古蔺”一览,从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环境,当今科技,社会经济等几方面介绍了古蔺县(太平镇属泸州市古蔺县)如今的发展状况。
        在瞻仰红军事迹的同时,不禁思考何为“长征精神”?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一为“敢于长征”,即勇于去开拓前人所未走过的路;二为“坚持长征”,即在路上不畏艰难勤学敏思坚持信念。听上去像是在谈“探险精神”?但长征无论是在精神意识上还是身体力行上都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探险,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发扬,用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之中去。
        由于入馆前被告知不准摄影(后在土城陈列馆中弥补),我只拍了些馆外广场上的红军长征铜像。
        太平镇下有古蔺河汇入,过了古蔺河口赤水河便进入“全贵州”范围,到下游进入合江后又是“全四川”范围,彻底告别“界河”。


















































铁窗泪?








古蔺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4 | 只看该作者
土城镇——
        
        土城镇不仅是红军拉开“四渡赤水”序幕之地,也是赤水河上旧时盐运的重要集镇。
        贵州不产盐,历史上八十余县中六十余县的盐都来自四川(其余来自云南与两广),而赤水河的盐运量长期占入黔川盐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土城地处赤(水)习(水)公路与赤茅(台)公路的交汇处,旧时川盐至此,既要上溯到茅台,又要转陆运至习水,而两条路线上的当地矿产与土特产也囤积于土城,顺赤水河运入长江输至全国各地,每日过往货量甚大。随着盐运的繁荣,与之相关的产业如船运,造船,客栈,饮食,纤夫,背夫,驮运等也应运而生,土城繁盛一时。         
        走在土城古镇的老街上,除有与二郎,太平类似的“红色印记”,如“女红军街”,“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等,还有古盐运码头,古船帮,古盐号等遗址。其中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建筑的“船帮会”旧址在一群木板房中颇为引人注目。初时远远一瞥,还以为是教堂,走近仔细观摩,询问正在修缮的工人才知是旧时船业工会会所。土城古镇上百分之八十的老屋保存尚好(其余已翻新),其中有些已住过4~5代人了,现任屋主本想翻新,但镇里不让动。土城前不久入选“中华魅力名镇”,其古建筑的规模在赤水河沿岸也是首屈一指,当地政府希望通过红军一渡赤水遗址与旧时盐运重镇的双重身份来吸引更多的游客,现正向社会各界征召有识之士来承揽古镇的规划开发(古镇中有广告贴示)。在此诚祝土城好运!
        后又去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及促使红军调头拉开“四渡赤水”序幕的青岗坡战役遗址。
        在纪念馆门口有“禁止拍照”告示,但入内后见人人都端着相机。问管理员,答复为:“没得关系,拍嘛,反正都是宣传。”的确,本就是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照片流传只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瞻仰红军事迹,接受爱国教育。
        与二郎,太平孤零零的红军街不一样,土城古镇上还在赶场,任是沿岸上下的大市集。离开土城的那天早上,恰逢赶集,人山人海。红苕汤圆,苕丝糖,草鞋草帽,竹编板凳等至今仍风靡土城,而我吃早饭的那家麦粑,味道是相当的巴适。











女红军街





























































青岗坡村

四渡赤水纪念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6 | 只看该作者
丙安古镇——

        从水中远远望见一排吊脚楼,“似曾相似”的感觉慢慢滋生,直到跟前,我呼之欲出:“龚滩!”
        其实我从未见过真正的龚滩。07年漂乌江在龚滩下水时,只见残梁断柱(彭水万足电站即将蓄水),连同周围的山水也灰蒙蒙的——我只能从网上的图片和文字去遥想这个乌江上最美丽的古镇了。后两年陆续漂了乌江上的其他段,逐渐收集逐渐联想,脑子里已形成了一种“印象”—— 一座臆想的龚滩。见到丙安时,印象找到了载体。
        丙安三面环水,背依青山,一排整齐的吊脚楼立于崖壁上,随风摆动的柳荫为其半遮面,南北两头各一道石砌拱门将其塑于古城堡之势,门外连着石梯的,一筑有龙头护墩的石板桥跨过溪沟,一铁索吊桥横于赤水河上——还未入得城内,已被陶醉,或仰或俯或环,我在城门外打量许久才舍得入内。
        丙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沿途下来最纯粹的古镇。跟上游几个充满“红色印记”的集镇不一样,丙安虽也有的红一军指挥部(修复中),里德休息处等遗址,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其古朴的风韵。丙安的明清古居保存完好(不见二郎,太平之残檐),风格整洁(不见土城之翻新瓷砖),其市集仍是附近村寨赶场之地,石板街上仍有过往的商贩践踏,店铺中仍有当地的特产与手工饰品,吊脚楼客栈的老板仍热情地招呼你入住,古城门口仍坐着叼烟的老爷,吊桥上仍过往着将一箩箩竹筷运往对岸的背夫......丙安,就这样隔着赤水河,与世无争地原地踏步。
        昔日的龚滩是否也如此?我没见过真正的龚滩,不敢断定,不过那已不重要了,我会在心底划块地儿永远留给不可替代的乌江,赤水河在流淌,还有其他很多河都在流淌


















































































丙安古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8 | 只看该作者
大同古镇——

         大同河在赤水市上游约6公里处汇入赤水河,溯河口3公里便至大同古镇。
        或许是这些天都在吊脚楼下石板街上打转,我对“古镇”已有些麻木,对大同的古民居,古碑坊,古庙宇,旧时铁铺,古会馆,古井,“一线天”街等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当然这并不是大同没有魅力,与丙安,土城相比这里有股幽幽的致静,可惜此时我已是“阅尽百态”般的浮躁,无法静心体会。其实这对大同有些不公平,如果它是第一站,或许我会在这股致静中感受出历史的厚重悠远。
        在古镇匆匆一瞥后,本欲沿石板街至古码头出去,但眼前一幕让我大亮了——只见大同河上一群光胴胴各站在一根楠竹上,手持竹竿如桨般划水,人便在水上“走”了起来,顿时“独门轻功修炼”,“国家激流独木舟队秘训”,“神秘宗教传统仪式”等词眼在脑中不停地转换......
        轻脚轻手的,于树荫草丛中,我端着相机猫步前进。
        “干撒子?这里是禁止拍照的哟。”一岸边歇息的光胴胴发现了我。
        “哪里嘛,拍都没啷个拍,刚刚才拿出来的。哎,你们好霸道哟!”我一脸“友好的媚笑”。
        “拍嘛,我们这个是要买版权的哟,”光胴胴笑了起来。
        “喂...兄弟,你们这个是在...”我趁机套近乎。
        “来试一下嘛,两小时就会。”
         我正在犹豫间,“快点拍,那个落水了!”光胴胴向我喊道。
        “好!”我顺他指的方向应声而起,“来,多给你们拍几张!”
        大同镇旧时的铁具远近闻名,鼎盛时期镇上300来户人家竟开了70多家铁铺,上下游的商船过大同河口均要上溯至大同镇,在此贩卖转运货物的同时,带去大同的优质铁器。大同当地人也会自己将铁器运出大同河外销,用的便是楠竹编制的竹筏(当地盛产楠竹),每当结伙“出征”时,满江都是楠竹。后来陆路交通方便后,码头便萧条起来,竹筏被搁置一旁,闲暇时被当地孩童拿来划玩,玩着玩着便发展成了眼前“独木漂”,现已成了当地年轻人夏日里放松纳凉的休闲方式。
        看着这些与水亲密无间的大同人,回想在牛困塘的“小渔民”们,还有茅台的“轮胎孩童”,感慨万千。“戏水漂江搬鱼摸虾”这种美好的回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仅存于童年了,如今都市里的孩子们估计已不知道什么是“自然河流”了。对于人来说,留下一条自然河流或许比珍稀鱼类,美酒河,英雄河来得更为重要。

大同河口(右)


“赤”水之来源


大同古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08 | 只看该作者
       (9月10日)临走前还是不能免俗地去就近的景区四洞沟看了下,是被大同镇的摩的说动的。
        当地人习惯称瀑布为“洞”,于是一条落着四个瀑布的溪沟便被开发成景区“四洞沟”。风景不错,只是门票卖贵了(30元),但比其他几个景区还算便宜的(据说十丈洞80元),而四洞沟也的确只是赤水特色景观中微小的一角(真想去搞个导游证或记者证)。随着黔北的魅力逐渐被世人认识,赤水河将以其独特的“自然本色”而光芒四射。

        初探赤水河,所见所感只能说是局部之泛泛,好在这里的山会依在水会长流,后会一定有期。

























(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11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这次是独漂,没有水中镜头,发两张过去的照片给赤水的朋友们了解下我们重庆野人游泳探险俱乐部(www.yeser.org),你们的资源得天独厚,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 本帖最后由 瘾儿 于 2009-11-20 22: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1-17 20:54 | 只看该作者
    震撼!震撼!强烈震撼!!一个不是赤水人的赤水河热爱者!一个勇敢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1-18 09:07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0 18:53 , Processed in 0.08196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