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汾河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4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汾河
  汾河

  Fen River

  亦作Fen Ho或Fen He。

  中国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境内。源於山西宁武管涔山麓,贯穿山西省南北,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长716公里,流域面积约39,000平方公里。四周为山脉环绕。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兰村至介休附近为中游,河出山谷,经太原市入晋中平原,有潇河、文峪河两大支流注入。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这段河床旧时很不稳定,往往氾滥成灾,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介休以下为下游,谷地时宽时窄。汾河流域是中国文化发展较早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这里发现。灌溉业发达,自流灌溉始於宋、金,井灌则创於周、秦。汾河流域的太原、临汾也是中国煤炭、重型机械工业的基地。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据史料记载汾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奏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史书称“万木下汾河”。直到50年代,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里,依然生动地描绘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喜人景象。

  汾河四周九山汇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黄河)。”《水经注》载:“汾水出太原汾阳之北管涔山。”有史以来,汾源和汾水为三晋悠久灿烂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汾源碱晋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三晋人民饮水思源,寻根感恩之处,其水之纯净甘醇、景之优美别致,自古享有三晋第一胜境之美誉。现汾源旅游景点有汾源灵沼、雷鸣寺、楼子山等,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三晋儿女依恋、崇敬、向往之地,是全省人民民心凝聚、众志成城的象征。

  历史

  《左传·昭公元年》关于台骀在太原地区治理汾河成为汾水之神的记载,是汾河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公元前 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已结成秦晋之好的秦国求援,秦穆公发动“泛舟之役”,运送粮食的船队经渭河、汾河直抵晋国的绛都,也为我们留下了“晋惠公借粮——有借无还”的歇后语。泛舟之役是汾河航运的最早历史记载,同样是运粮,1963年河津缺粮,政府调集二十艘船只经汾河运送粮食,这成为汾河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航运。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到了唐代武则天年间,并州长史崔神庆“跨水联堞”,修建了横跨汾河,连结东、西二城的中城。此后,河东节度使马遂在太原城外汾河沿岸修建了大量池沼,种植柳树上万株,不仅美化了风景,而且节省了守城的兵卒。

  宋代天圣年间,曾经奏请减免山西百姓煤炭和冶铁税的陈尧佐来到太原,担任并州知州,当时的汾河时常泛滥,早年在滑州时就以治水闻名并修筑过“陈公堤”的陈尧佐于是新建了一道五里长的河堤,基本解除了水患。做为一个文化素养极高的知识分子,陈尧佐对小桥流水式的园林风景情有独钟,他在汾河岸边引汾河水潴成湖泊,沿河环湖种植数万株柳树,并在堤上兴建了“彤霞阁”,将其统称为“柳溪”,在加固堤防的同时,将这一防洪水利工程又建设成为太原最早的公共园林。此后,继任官员对“柳溪”继续进行扩建和维护,暮春三月,轻轻柳絮点人衣,地方官员和城中百姓都要来这里踏青游览。元代太原僧人小仓月在他名为《太原城》的诗作中是这样描述柳溪的:“堤边翠带千株柳,溪上青螺数十峰,海晏河清无个事,画楼朝夕几声钟。”元人陆宣则在《游汾河》中留下了“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的诗句。遗憾的是,美丽的柳溪最终在元朝的乱世之中消失了。八十年代初,为了纪念昔日的良辰美景,在柳溪旧址附近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柳溪街”。

  二百年后,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游览完汾河西岸的晋阳古城遗址,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过晋阳故城书事》。就在汾河岸边,他路遇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农夫告诉他,今天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农夫杀掉其中的一只后,另一只脱网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然一头撞向地面殉情而死。听完农夫的诉说,元好问唏嘘长叹,向农夫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埋葬在汾河岸边,用石块垒起一座坟丘,称之为“雁丘”。与元好问同行的学子们纷纷赋诗,元好问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雁丘辞》:“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台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恨,来访雁丘处。”遗山先生毕竟是大家手笔,同样感天动地的题材,同行者的诗作早已被人们淡忘,唯有他的《雁丘辞》传唱至今,到了现代,更是通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而成为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

  明代诗人张颐还为我们留下过一首《汾河晚渡》:“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古人观景,除了自然风光之外,更加注重意境,正因为如此,汾河晚渡,在清代成为太原八景之一。

   汾源即汾河正源,位于宁武县城西南30km的东寨镇西楼子山下,源泉从山脚石滹中涌出。出口处建有一处25平米的方形池塘,水清澈见底,深可没项。池水通过地下暗道从一石凿龙口喷泻而出,流入宽阔的河道。龙口之上横一“汾源灵昭”石刻,这就是汾河的源头,被誉为“晋地之根”。据说,以前汾源之水流量很大,从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运送,即使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运木。而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水量大减,汾源出水仅0.2秒/立方米,制约着工农业的发展,急待保护,汾源近旁的山坡上,原建有“雷鸣寺”,因汾水出山声如雷鸣而得名。据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依山而筑,规模宏大,殿堂鳞次栉比,盛时住僧300余人,为晋北名刹,可惜于70年代全毁,唯汾源之水至今流淌不息。

   天池位于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m的管涔山麓地,是一处高山群湖,桑干河和汾河分水岭上的东庄村附近。这里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鸭子海、小海子、干海、岭干海、双海、老师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处于海拔1771-1849m之间。天地湖群,高山环绕,树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块“晶莹碧绿的宝石镶嵌于高山之巅”。在这些湖泊中,最大的是天池,古称祁莲池,唐代曾在此设立天池牧监,为朝廷饲牧军马,故又称马营海。天池位于马营村北,长1.6km,宽1km,面积0.8平方公里,水深10m左右,蓄水800万立方米。与天地为伴的元池(亦称公海),面积0.36平方公里,水深15m左右,蓄水540万立方米。据记载,天池水“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澄亭如鉴”。传说,每遇树叶杂草飘落湖面,便有灵鸟飞临噙去,故湖水清澈可鉴。天池风光秀丽,池中盛产鲤鱼。炎夏鲤鱼腾跃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被称为“天池锦鳞”一景。天池以其神奇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历代帝王公卿、骚人墨客。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杨广北方巡游、狩猎,于天池边修建了规模宏伟华丽的汾阳官。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携文武臣僚宫娥彩女约十万余人,浩浩荡荡来天池避暑游猎,极享天池胜景。内史侍郎薛道衡在宴会上即兴赋诗《随驾天池应诏》一首:“上圣家寰宇,威略振边陲。人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惊螭。”可惜这座行宫于隋大业十三年(617)被刘武周攻毁。这碧波荡漾的美妙之地,也曾是历代文人游览的地方。据传欧阳修、范仲淹等皆来此游乐览胜,盛赞天池美景。元代诗人元好问则留下这样的绝句:“天地一雨洗氛埃,令晋堂堂四望开。不上朝允峰北顶,真成不到此山来。“天池的古建筑虽已毁没,然天池的秀丽风景却与日月共存。当地百姓珍惜这块神圣的土地,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在天池之滨举行传统的古庙会。近年来,宁武县社会各界集资在天池之滨修复了盛唐时的海瀛寺,在天池增设了游艇、游船、垂钓、风景摄影等多种游乐设施,新植了松柏林带,修建了直达池滨的公路,开展了以天地胜景为中心,辐射管涔山名胜景区芦芽山、汾源灵沼、小悬空寺、万佛洞、万年冰窖、支锅奇石、宁武关楼、古长城等旅游活动项目,游览天池的盛况正日胜一日。
2#
发表于 2009-8-4 20:27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学习汾河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4 21: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4 21: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5 03: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8-5 05: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5 06: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5 10: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5 13: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版主 让我学习了知识 增长了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5 14: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8-5 16:21 | 只看该作者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第一大支流是渭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8-5 18: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感恩母亲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8-7 13:07 | 只看该作者
母亲河孕育着汾河儿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8-7 16: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班主,让我了解了汾河的历史,好多典故的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8-8 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13:04 , Processed in 0.04346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