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提交者:aymf1710 + u  F) j9 d5 H- L. p  g: b 
 
! V8 V" R8 Y1 X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11日晚表示,对“蒙牛”特仑苏牛奶中OMP物质的安全性,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对研究结果,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 M: A$ t( m. y5 m! W& S 
( B" }- ?3 G* w, x' P; _" y# _% k+ L    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由于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责令蒙牛禁止添加上述物质。 7 \& d5 O4 _& q* X4 ~; o+ b 
6 X6 m. ^! e; s  b, p3 g 
    据了解,从2007年5月31日至2007年6月15日期间,王丁棉等奶业专家通过南方奶业网发布了多篇与蒙牛特仑苏OMP及IGF-1相关的文章和分析。  
" n5 o  d! M+ W3 M0 E. X6 F' H2 r) [! b7 W: j. m& m 
    2007年7月,广东省奶业协会还向国家卫生部提出《关于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添加激素蛋白IGF-1合法性开展调查的请示》,明确提出,“IGF-1是属于激素类药物,经查,它尚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营养强化使用卫生标准》被允许使用添加剂的范围”,“长期或过多食用对人健康必有影响”等内容。 $ t2 h, Z# h- p! M# ^" b 
, x/ W  @% {- s. B& A. a/ j9 e 
    广东省奶业协会在得到有关方面回馈之前,先迎来了蒙牛方面的压力。据广东省奶协一位负责人透露,蒙牛不仅派有关负责人亲自到广州与王丁棉谈判,还游说中国奶协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给广东省奶协施压。  
4 y" o4 o7 r: j* @ 
, v/ F3 W4 Z0 o1 g! |) O" g+ `6 X: ^; ] 
    上述媒体报道让人惊愕,这让人再次联想到去年下半年三鹿奶粉上演的那一幕。虽然剧情不同,主角不同,但是其主体思路却如出一辙,除了问题后都是试图隐瞒不报,问题暴露后,试图通过某种力量达到其瞒天过海的目的。  
+ H1 M" V9 h1 i: W% U. j* n% v5 ~1 e" G* d! E2 G 
    特仑苏牛奶中所谓的OMP物质会不会真的致癌,我们暂且不论,蒙牛的态度和当初的三鹿一样,让人心寒。当初三鹿奶粉出问题后,蒙牛和伊利接连出事。其后,蒙牛和伊利的老总在央视节目中发表公开道歉,蒙牛老总还流出热泪。这些都是08年的事情,这样的状态让人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蒙牛和伊利都是无辜的,没有任何隐瞒不报的事件,而且是对公众负责的。并且,在其后的一系列推广广告中,蒙牛在其宣传片中强调特仑苏牛奶的独特性:“特仑苏源自于蒙语,是金牌牛奶之意。期待了104年,特仑苏唯一代表中国乳业赢得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全场大奖”等等,并且强调特仑苏不含三聚氰胺等等。 8 D$ k& _8 b- f 
, _1 P  k$ R. p0 z& P. F 
    而目前最新的信息则显示,在三鹿事件之前的07年,蒙牛特仑苏就被专家研究指出含有OMP物质,存在致癌的可能。蒙牛这一事件发生的事件还在三鹿之前,这让人倍感惊愕。 4 ?) p: U( c' ^8 d 
) A- b2 J% `" p/ z9 d6 c9 a& A9 }+ u 
    到如今,我却开始怀念前三鹿集团的外资股东——恒天然。当初三鹿事件之所以得以曝光,主要原因在于三鹿外资股东恒天然所促成。当初恒天然发现危机后,要求三鹿集团立即召回产品,并向社会告知情况,遇到强劲阻力后,恒天然告知新西兰政府,由新西兰政府与中国官方沟通,事件才得以曝光。 7 |( z4 A! `. s' d4 r5 f 
6 Y% D  D' j' {+ {8 A* E 
    这一系列事件的对比,我们看出恒天然和蒙牛三鹿的根本区别,对于公众和社会的责任心,以及其行商的态度。蒙牛特伦苏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却隐瞒不报,看来“致癌”的不仅仅是公众,还有蒙牛自己。 . N0 ^+ `/ z! T; v- `8 H- J- { 
 
' e" B( Q$ I7 N! m    上述消息一出,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股价昨日放量暴跌12.48%,今天早盘下跌超过4%。这也说明,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其信心均遭遇打击。2 v  l- X6 ]* g( F+ a$ ]-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