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成功穿越青藏高原的太原骑游协会会员王振淇
背景资料
8月16日,由《人民摄影报》老年报友、太原骑游协会9位会员组成的“西藏行”自行车骑游小分队,在穿行了5省16市32个县后胜利凯旋。在为期63天的行程里,他们不但用车轮丈量了雪域高原的辽阔,用心灵感受了雪域高原的神秘,而且用相机记录了雪域高原的美丽。蓝天当幕,碧草为席,与青藏高原的亲密接触让老人感到了“骑游”的乐趣。
王振淇
,男,60岁,太钢集团退休职工,曾经骑车远游过新疆、浙江、山东等地。作为参加此次“西藏行”骑游活动的队员之一,8月17日,王振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摄影:其乐无穷
有人说,西藏是摄影家的天堂。到了西藏,你会忍不住什么都想拍。在拉萨的时候,我就拍过一张建筑工地的照片。
山西晚报
(以下简称“山晚”):在60岁的高龄之际,穿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你不觉得这样做太冒险了吗?
王振淇
:此次穿行的目的就是想“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更何况穿行之前我曾经骑车远游过新疆、浙江、山东等地,除此之外,我每天都要坚持长跑,每年冬季都要参加市里举行的长跑比赛。总之,对这次穿行,我始终满怀信心。
山晚:
骑车旅游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王振淇
:摄影。去年去新疆的时候,我们拿的全是傻瓜照相机。今年去西藏全部换成了数码照相机。去年的时候,我们最多拍幅人像纪念一下,今年就大不相同了。我们不但要拍美丽的人像和奇异的花草,而且还要拍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迷人的异域风光。
山晚:
此次穿行中,你总共拍了多少张照片?
王振淇
:500来张。有人说,西藏是“摄影家的天堂”。到了西藏,你会忍不住什么都想拍。在拉萨的时候,我就拍过一张建筑工地的照片。高高的吊车,戴着柳条帽、仰着头、吹着口哨的工人,落日的余辉照在工地上,真是太美了!在城市里,你好像发现不了、感觉不到这是一种美。到了西藏,在宁静、原始、空旷的高原景色衬托下,你会觉得这也是个摄影素材。
感受:山也温柔
起初,唐古拉山有层神秘的面纱,当我们一步步靠近时,神秘面纱就被慢慢揭开,并不像传说中的恐怖。
山晚:
在穿行青藏高原途中,哪一段行程最难忘?
王振淇
:说难忘吧,每一段行程都令人难忘。倒是格尔木到拉萨这段最艰难。从格尔木出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带了10升水。尽管如此,走到后来我们就不敢洗脸了,最多嘴里含一口水,漱漱口,然后用漱口水洗手———那里太缺水了。
山晚:
很多人把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当作一种挑战。谈谈你们翻越唐古拉山时的感受。
王振淇
:可以说,我们是“一路走一路打听”来到唐古拉山脚下的。中途有人告诉我们,外国人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为了减轻负担,不但要扔掉所有多余的东西,甚至要剃成光头,把牙刷掰去一半。我当时就把我新买的备胎扔了。一开始,唐古拉山有层神秘的面纱。当我们一步步靠近的时候,唐古拉山神秘的面纱就被一点点揭开了,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恐怖。翻越前,我们准备了氧气袋和抗高原反应的“高原宁”和“红景天”。但我没有服药,也没有吸氧,只是半路补充了4支葡萄糖。
山晚:
你没有遭遇高原反应吗?
王振淇
:正常的高原反应都会有的,只是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我当时的感觉是头昏、气喘、没劲,深呼吸吸不到底。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天公作美,没有遇上大风、大雨或大雪,我们是一路骑着上去的。根据我的经验,平时坚持锻炼,身体没有毛病的人都能够顺利通过。其实,同一个景色,不同的人去经历感受是不一样的。去年穿越火焰山前,当地人告诫我们,火焰山晚上11点后通过最安全,否则,自行车的轮胎都有可能被烤爆。但我们是中午12时左右通过的,快到火焰山口的时候,天气突然变成多云夹零星小雨。所以,穿越火焰山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感受到传说中的那种热。没有体会到火焰山的酷热,过后又有点遗憾。
感动:无处不在
几乎所有碰到的司机都会摇下车窗玻璃,对着我们拍照,有的甚至还要停下车来,和我们合影。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一道风景线。
山晚:
其他队友都像你这样轻松吗?
王振淇
:从格尔木到西大滩的这段路程中,上坡、下雨、大风,加上高原反应,有个女队友实在支撑不住了,穿着雨衣就要躺在地上睡觉。但在渺无人烟的高原上,“躺下就起不来了”,为了不让队友倒下,风雨交加中,另外一个女队友赶紧坐下来,背靠背支撑住了她。
山晚:
是什么支撑着你们一路走过来的?是强健的体魄还是坚强的意志?
王振淇
:出发前,队长任勇曾立下誓言:“不到拉萨不刮胡子。”整个行程中,他一直信守“不刮胡子”的诺言。除了队长的胡子,沿途的景观以及路人和人民摄影报的鼓励与支持,也是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通往拉萨的路上,我们碰到许多朝拜的人。其中,有一个18岁青年,从西宁塔尔寺出发,计划用5年时间长拜到拉萨。人家步行都能够“三步一长拜”来完成心愿,我们骑着车子还到不了拉萨吗?
山晚:
除了那些朝拜的人,还有什么令你们感动?
王振淇
:一路上,几乎所有碰到的人都会向我们竖大拇指,所有碰到的汽车里的人都会纷纷摇下车窗玻璃,举起相机对着我们拍照。有的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还要停下车来,和我们合影留念。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那一刻,我们也觉得自己很美。在浩渺的戈壁滩上,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我们9个红色的点(编者注:骑游队的老人们都穿着红色的队服)在孤零零地移动着、前行着……这难道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吗?
想家:打个电话
在外面住帐篷,啃方便面,牙不刷,脸不洗。在家里,有可口的饭菜,还有席梦思床、热水澡……越想,就越思念家。
山晚:
听说9个队员中,你的家庭条件最好,一家7口就有4部轿车。条件优越的你为何不去驾车,而选择了“骑车”这种艰苦的旅游方式?
王振淇
:驾车有驾车的好处,骑车有骑车的乐趣。我是个酷爱自行车运动的人,两者之间,我更愿意选择骑车。骑车除了能够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近距离地欣赏自然风光。
山晚: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你,能够适应风餐露宿这种旅游方式吗?
王振淇
:基本上可以的。不过,第34天的时候,也就是7月18日的时候,为了适应高原气候,我们在格尔木休整了3天。休整的3天里,我特别想家。在外面住的是帐篷,啃的是方便面,牙不刷,脸不洗。在家里,不但有可口的饭菜,还有空调、席梦思床、热水澡……越想就越思念家了。除了想家里舒适的生活环境,出门在外的我非常想念孙子。孙子王启滔今年1岁了,去年7月20日出生的时候,我在新疆。今年7月20日,孙子一周岁生日,我又不在身边。所以,7月18日那天,我一连给家里打了好几个电话。尽管孙子不会说话,还不会叫“爷爷”,但听到他咿咿呀呀的哼唧声我就很安慰。
记录:细致入微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专门到当地邮局盖一个邮戳作为留念,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我们曾经来过。
山晚:
听说整个行程中你一直坚持记日记。都记录些什么呢?
王振淇
:记录心情,也收集数据。为了给穿越青藏高原的后来者提供一些切身的帮助,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我开始自制里程表。里程表里,除了记载每一段的距离外,还记录了每一段的海拔及注意事项。例如,“过了申格里贡山,18公里左边有道班;42公里右边有道班;55公里处有藏民点(看样子这里可以加水、休息);75公里处有道班;84公里处有藏民商店;95公里处有新建兵团指挥部;105公里处有道班;129公里处有人家……”“沿线海拔: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安多海拔4686米;申格里贡山海拔4880米;那曲海拔4513米……”
山晚:
真够详尽的了。除了以上这些,还记录什么了?
王振淇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专门到当地邮局盖一个邮戳作留念,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曾经来过。
山晚:
作为参与者,你如何看待老年人的骑游活动?
王振淇
:老年人辛苦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退休了,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了,完全可以利用出游的机会,放松一下自我。骑游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收获快乐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