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降兵突击队冒险驾云梯登峭壁救援灾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 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空降兵突击队冒险驾云梯登峭壁援救灾民

空降兵突击队员部队架设云梯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题记:5月22日上午11时许,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同志亲临清平乡抗震救灾现场,看望在此驻守担任抗震救灾任务的空降兵“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团官兵。当他得知官兵们为了群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搭建“生命之梯”,成功解救了756名受灾群众的时候,激动地对抗震救灾的官兵说:你们冒着自己可能牺牲的危险,冒着可能随时受伤的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更大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种精神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5月18日至20日, 一支由空降兵某团6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绝壁,徒手架起了长达95米的“生命之梯”,成功解救了受灾群众756名!

清平乡的群众会永远记住这动人的一幕! 6名空降兵突击队员的名字也将永远载入08年抗震救灾的史册!

2008年5月15日,空降兵某团700多名官兵跋山涉水30公里行军12小时进驻清平乡。

原本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清平乡地震之后成为绝对封闭的“孤岛”,公路被毁,桥梁阻断,断水断电,信息不畅,手机完全没有信号。部队刚卸下背囊,清平乡谭书记匆匆赶了过来介绍说,清平乡常住人口近5000,还有8000外来的磷矿工人和林木工人。“村民需要疏散转移!工人们被困在大山的深处,情况不明,无法救援!需要你们的帮助!”谭书记焦急的话语,代表了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对部队最直接的命令!

全团官兵已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没有吃过一顿热饭,但是面对着群众的需求,受灾群众疏散救助工作和小木岭方向的营救立即同时展开。就在一切工作顺利展开的时候,前往小木岭方向的尖刀班反馈的信息让使救援任务陷入僵局——小木岭方向地势太艰险,大部队肯定无法通过!

驻地距小木岭约有10公里,尖刀班沿水路而上行至约7公里处到了基碚沟。这里四面环山,唯一的公路被震垮在山腰,下方悬空。再往里是不超过40米宽的峡谷,两边近乎垂直的山崖强行挤压,形成了一座高达50多米的碎石堆,它的背后是一个堰塞湖,水深超过20米。每走一步,碎石飞滚,砸向下方,人数越多,危险越大。更重要的是短短4个小时里,就发生了15次余震!如果大部队在基碚沟遭遇余震,四面滚落碎石,将会十分危险。

一面是危险的处境,一面是被困群众,团长孙向东陷入沉思:有没有其它路还可以通向小木岭?关键时刻,指挥部从一名姓王的老乡处了解到:大梁子山上有一条引水渠道,可能可以通过。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只要有一线希望能救出受灾群众,我们就决不放弃!”孙团长态度坚决,当即进行现地侦察。

大梁子山位于小木岭发电厂背后,海拔高1620米,引水渠道(后称“引水洞”)处于山的中上部。洞口处于一面高达70米,角度约80度的水泥绝壁上。绝壁右侧是陡峭的悬崖,怪石嶙峋,左侧不远处,滚石飞落,轰轰之声不绝于耳。现地侦察回来后,指挥中心马不停蹄召开工作布置会,他们一夜未眠。接到任务后的官兵更是士气高涨,他们连夜就地取材,想方设法用电缆、木棍、绳索制作了一条45米的云梯。

18日早上6:00,营救官兵分成两路,一路仍然沿水路进发,看能否绕道而行;一路由老乡带路,直奔大梁子山!

8点整,部队到达山脚下,仰望着引水洞,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从山脚到引水洞的绝壁下,高差约500米,山路已经被塌方的大小石块所覆盖,坡度约65度,上山极为困难。唯一能供攀爬的是一个凸出的平台,10米来宽,地震过后错位,原本水平的平面已经倾斜。下方支撑它的是另一个斜面,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像是突兀出来的一个金字塔尖,没有任何多余的附体。一条长约15米的混凝土石柱,像贴在山体裂缝上的一快创口贴,平平整整贴在下方。柱右边一条类似于“天井”的沟渠,它凹进山体,外侧为空,左侧是水泥墙,两侧是岩石,整体垂直。两侧岩石松动,结构不稳定,经不起敲击。要爬只能靠水泥墙上抽出来的钢筋条,这没有安全保障的高空作业,需要靠勇气和魄力。就在这时,沿水路而上的分队报告,河水已经齐腰,水流太急,无法渡河!然而,受困的群众在等待!部队早进去一分钟,就会多一个人得救。必须抓紧!

此时的清平乡在夜幕掩盖下,显得分外的宁静。然而,空降兵驻清平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仍在挑灯夜战,为保证营救工作安全顺利,根据当天工作情况,他们加班加点赶制一条95米的云梯。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又是一夜不眠。

19日凌晨6:00,大部队准时开赴大梁子山。一到现地,战斗立即打响,马不停蹄地展开云梯的重新架设工作。许多官兵都不知道,在架设云梯同时,还发生了一幕感人的场面,此时的孙团长因连续操劳,本来就处于病中的他病情加重。但是,为了确保一线指挥的及时、准确,确保官兵和受灾群众的安全,确保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他没有丝毫表露,更没有一丝懈怠,时刻和官兵战斗在一起。到达绝壁前的一小块平地后,在卫生队赵队长的催促下,团长这才躲在一块巨石后面,一边打吊瓶,眼睛一边还紧紧锁住了洞口。

我们的指挥员和战士们都是这样,在抗震救灾这场战斗里面,从来不知道辛苦,从来不说劳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从来都是忘却了自我,心里却始终装着人民!

与此同时,大梁子山上架起“生命之梯”的消息已经在受灾群众中陆续传开。下午14:15左右,大批受灾群众从各个方向涌向引水洞,不一会儿,洞内人满为患,洞口出现了拥挤现象,洞内一些不明绝壁险情的群众甚至开始变得急躁。形势十分危急,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人员被挤出洞外而坠地身亡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刘彬只身一人在通向洞口狭窄得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要塞处堵住,并且不断向群众解释绝壁的情况。少数年轻人出洞心切,对刘彬开始谩骂,个别人甚至开始对他拉扯,刘彬体力不支,一下子被扯到地上,膝盖、胳膊肘被磕破了。虽然受了委屈,但为了几百名群众的安全,刘彬只身堵在唯一的过道上,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大声用家乡话对群众进行喊话劝阻,直到在洞口见到真相的矿工回过头来说明情况,秩序才得以恢复,而这时刘彬的嗓子几乎发不出任何声音。这名矿工被感动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说:“小伙子,委屈你了。”这时,洞里变得异常的安静,所有人对这几名年轻的空降兵战士肃然起敬。

洞外,夜色逐渐降临。如果不迅速地采取措施,视线不明将会对高空作业的官兵和群众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的万无一失,不再让群众们受到伤害,孙团长迅速与驻地取得联系,运来了发电机、电线和灯泡,开始架设电线。他们要为受灾群众架起一条光明之路!既是险处,又是夜里,整个施工过程也是处处惊险。一面是山高、路陡、坡滑的险境,一面是逐渐变黑的低能见度,为了给大批即将脱离生命险境的群众带来光明,在山腰驻守的官兵也完全不顾自身安危,在跌跌爬爬中,在上自绝壁、下到山脚的路线上亮起了灯光,在光明中,在希望中,在6名勇士的感召下,在场的所有官兵们不辞劳苦,连续作战,充分发挥出上甘岭的战斗精神,通宵达旦地投入到营救受灾群众的工作之中。

战至20日中午,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天上乌云密布,转眼间下起了倾盆大雨,营救工作又陷入了新的困境。一方面绝壁变得湿滑,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特情;另一个方面,布满裂缝的山体能否经受大雨的浇淋而在此出现塌方或泥石流。将士们已经连续作战了30多个小时,极度的疲劳更是一大威胁。怎么办?是立即撤退,还是继续营救?但一看到受灾群众殷切的目光,一想到这是小木岭方向受灾群众的唯一出路,团长孙向东毅然地说道:“只要受灾群众没有营救下山,我们决不退缩一步!” 团长一面指挥官兵加快营救速度,一面密切关注着周边环境,营救行动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百姓被官兵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撤离到安全地带的百姓有的不停说道:“解放军好!解放军好!”有的甚至抱住战士们放声大哭。营救工作持续到20日傍晚,直到隧道内百姓全部安全撤离,官兵们才返回驻地。至此,小木岭大营救工基本结束,耗时三天两夜,共救出受灾群众756人,大梁子山的这条通道也被当地群众誉为“生命通道”!

希望寄托在引水洞!

“组建突击队!”孙团长一声令下!面对困难和危险,迫不及待的空降兵勇士们纷纷请战!指导员坚决不让新上任的连长上,班长坚持要替下手臂受伤的排长,党员骨干说这个时候自己必须顶上去,就连刚入伍兵龄不足6个月的新战士也都挤着向前!最后,6名体力好、经验足的战士被挑选出来,分别是作训股股长吴雪冰,战士刘彬、李华南、杨万忠、殷金良和秦钱。团长带机关指挥中心在山崖边现场指挥。突击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攀爬登顶,摸清洞内情况,设置路标,为受困群众在悬崖绝壁架设起“生命的天梯”!

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唯一能借力的是绝壁上一根根裸露在外的钢筋,最短的只有3厘米,而且极不规则,踩踏稍不留神,就会摔下悬崖,粉身碎骨。在极度危险面前,勇士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刘彬自告奋勇:“我来吧,我是四川人,爬惯了山路,我能行!”如果我后来没有登上引水洞,我永远不会了解他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多大勇气和胆量。他就像壁虎那样,紧紧地贴在水泥墙壁上,四肢扒住钢筋铁条,一寸寸往上挪。“当时说不害怕是假的,我都不敢往下看。但是还有很多老乡在等着救,我必须上去!”刘彬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这样说道。他还说,当时大气都不敢出,有一脚踩下去的时候,钢筋条刚好冲上,受力面积不超过一平方厘米,透过鞋底,脚板被扎得生疼。水泥平面后面很光滑,没有什么摩擦,每走一步都很费劲,10米长水泥墙,爬了近半个小时。最恼火的就是上面落碎石。有一块随时不偏不倚砸在了他的右手腕上,手腕就马上肿了起来,但他必须坚持住,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就是这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然而,刘彬做到了。勇敢的突击队员们做到了。这些空降兵勇士们靠着一腔热血,靠着一片对人民的赤胆忠诚,他们义无反顾!

吴雪冰、殷金良、秦钱、李华南四名同志也在电缆的帮助下,陆续爬上了绝壁,站在只有一米来宽的平台上,紧张地开始了云梯的架设工作。

杨万忠被命令留在绝壁下方,负责调整云梯。在此过程中,他是最危险的。头顶不断有块鸡蛋大小的碎石像雨点般往下砸,他被背带系在半空负责调整,脚底没有根基。上面的同志在用电缆向上拉云梯时,石块砸在钢盔上的声音不绝于耳。事后,我们看了看杨万忠的头盔,上面布满了被石块砸出的白点,大大小小有几百处!他手上和腿上也是一块块的淤青。当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道:“砸在身上很疼。当时有些害怕,可想我们这是在救人,我觉得再疼也要坚持下去。”

往往事情就是存在巧合,而这些巧合有时又是如此地幸运。就在云梯刚架好不久,突击队员们就听到洞里传来哗哗的水声。“有人来了?!”吴雪冰立即作出判断,两名同志急忙爬进洞里观察,果然,黑漆漆的洞内出现了闪烁的灯光。是他们来了!

一些从磷矿厂和林场尝试逃生的群众就出现在隧道内。一下子来了14个人,本来显得狭窄的隧道显得更加拥挤。而这些饱经磨难好不容易从大山深处找到这里的群众们,也变得急躁不安,很多人都想尽快走出去,一时间,秩序显得有点混乱。如果不及时控制,一旦场面失控,无论是突击队,还是受困群众,都有摔下悬崖的危险。为此,作训股长吴雪冰镇定指挥,派人堵住要塞,自己站在洞口一个一个向外接放受灾群众,其他人贴在洞外给群众系上保险绳,指导受灾群众下云梯。而杨万忠则接住下来的老乡,帮他们解脱安全绳,整个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他们的奋力营救下,当天就安全地从小木岭方向救出97名受灾群众,直到隧道内再也没有受灾群众出现后,突击队撤离,部队留下继续在山下坚守。

2#
发表于 2008-6-1 21:13 | 只看该作者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解放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1 16:59 | 只看该作者
紧急救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5 17:29 , Processed in 0.03025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