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亲之花——康乃馨与萱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0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祝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母亲之花——康乃馨与萱草

 

崔  波

 

现代“母亲节”源于美国




  在欧美国家,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极有人情味的节日——“母亲节”(MothersDay)。细心、孝顺的子女们会在这天买一束康乃馨,送给生养自己的母亲,报答她多年的养育之恩。
   “母亲节”的概念源之于希腊,古希腊人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顶礼膜拜、欢呼致敬。17世纪中叶,“母亲节”的概念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们带上一些精致而温馨的小礼物。 
   而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最早是1872年由美国人茱丽雅女士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人类和平以及充满慈祥博爱之人类母亲们,并同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最初集会。
   随后美国的另一位终身未婚之女性安娜•贾维斯,于1905年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上,为其母亲的灵柩献上一束康乃馨花以示对其母亲深深的爱戴。在随后的两年中,安娜和她的朋友给当时有影响的政府部长、国会议员以及商界名流不断的写了几千封信,寻求支持,选定每年之某一天来怀念母亲、敬爱母亲,并盼望确立一个法定的节日——“母亲节”。安娜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情感,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类多想一想母亲们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和劳累。在她的努力下,1908年5月10日,费城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随后,美国西雅图长老会带头开展颂扬母爱的活动。美国著名的大文豪马克•吐温亲笔写信给安娜•贾维斯小姐,赞扬她这项伟大的创举——这将在人类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表示自己也将带上白色的康乃馨来悼念慈母。
   美国国会在1914年5月7日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全国“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并由威尔逊总统在同年5月9日颁布实行。1914年5月14日在美国举行了第一个“母亲节”。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康乃馨与“母亲节”便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礼物。
   后来,“母亲节”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在这天,儿女们或干家务,让操劳一生的母亲好好休息一下;或陪母亲外出郊游;或送给母亲礼物……但无论是什么庆祝形式,都少不了美丽的康乃馨花。
   康乃馨,以其茎叶似竹,故名石竹。花质如丝绒,花朵繁密,色彩鲜艳,可谓是:“真竹乃不花,尔独艳暮春。”康乃馨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高20-70cm,以1-2年栽培为主。茎簇生,直立。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花单生或二三朵簇生,萼筒圆形,花瓣5出,色彩丰富,有红、粉红、白、紫等,在云南多数地方可常年开花,娇艳夺目。花瓣先端有浅裂成锯齿状.花瓣内侧有深色斑纹和疏生须毛。其品种甚多,同属有300多种,著名的有羽瓣石竹、锦团石竹等。 
   康乃馨原产于我国,分布面广,中部和北部都有栽种。它也是古老花卉,在唐代时便已广泛种植。最著名的有陆龟蒙的《石竹花咏》,有句云:“买断春光是此花”。康乃馨妩媚动人,古人常以此点缀饰物,如将此花绘作“绣罗衣”。李白有诗云:“石竹绣罗衣”;王安石也有句:“已向美人衣上绣,更留佳客赋婵娟,麝香眠后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 
   因其鲜切花需求巨大,康乃馨与唐菖蒲(剑兰)、玫瑰和非洲菊(扶郎花)被誉为“世界四大切花”。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
   萱草又名“谖草”、 “金针”、“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称之为“丹棘”;《说文》记载为“忘忧草”;《本草纲目》名之为“疗愁”。其英文名为daylily,意思是只开一天的百合花,单朵萱草,常是凌晨开放,日暮闭合,午夜萎谢,只有一天短暂的美丽。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另一称她“忘忧”,来自《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南宋词人叶梦得也有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元朝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作颂,夏侯湛为赋,苏东坡吟诗,皆一一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中国之传统文化视萱草成母亲的代称也有由来,萱草当然也就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这阵子,我手植的萱草(单瓣)和凤尾萱(重瓣)陆续开了,我拍了不少照片,康乃馨则是以前拍的。





 正值“母亲节”前夕,于是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尽自己所知,把中外母亲之花一并列在这里,当然除图片外,文字咱可不敢冒称是完全的原创,这得感谢网络的无私。
   

祝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2#
发表于 2008-5-10 18:51 | 只看该作者
祝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5-10 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大灰熊。[/B] 发表:

伟大的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10 11:35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5-10 11:40 | 只看该作者

祝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0 16:21 , Processed in 0.03799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