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春畔柳丝长,满苑飞花乱夕阳。何处祓除女儿散,来过流水郁金香。”这首题为《上巳看花次韵》的七绝,系明代“四杰”之一杨基所作。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动人画卷;后两句叙事,把我们带入上巳(一种旧俗节日)的踏青场面。 据史书记载,踏青习俗在汉代已经形成,魏晋时期逐渐开始盛行,到了唐宋,几乎家喻户晓。杜甫在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写过一首踏青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全诗隐写踏青,突出的是诗人的内心变化。而宋代诗人张先的《木兰花》则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男女青年在清明节踏青时的欢乐情景:“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州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说的是郊野踏青的人络绎不绝,妇女乘车春游采集花草,竟至于到了夜幕降临还不想踏上归途。足见春游之乐,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古代踏青,活动内容丰富,既观赏山川风光:“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苏辙),也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吴惟信),更有一些文人雅士将踏青视为锻炼身体、增长见识的一种手段:“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唐·王维)。【《上海老年报》4月1日】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