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可能是听力问题
孩子说话晚可能是听力出了问题!专家提醒,对于听力障碍儿童,家长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以免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智商水平等。 今年第20个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关注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举行的义诊活动上了解到,尽管听力筛查已经在全国推广,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未能惠及,家长对于新生儿听力问题认知不够,科普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2万到3万人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已达2780万人,其中0-6岁的听障儿童约13.7万人,且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2万到3万人。 如何判断听力障碍程度?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杰指出,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张杰介绍,听力阈值是指人能听见的最小声音,一般而言,听力阈值在60-70dBHL,或不超过80dBHL,也就是中度到重度之间,可以通过助听器干预;当阈值超过80dBHL,也就是重度以上,就需要人工耳蜗。助听器的原理是放大声音,而人工耳蜗的原理是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语前聋的孩子即便植入人工耳蜗,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语言康复训练,他们的听觉年龄从植入人工耳蜗开始才起步,因此,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目前全国可以做人工耳蜗手术的医生有限,北京儿童医院一年可以做100多台手术,其它医院的手术量最大也就300-500台,难以覆盖所有手术需求。”张杰表示,人工耳蜗技术从1995年进入中国,至今仍属于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同时还需要配备动力系统等设备,因此,需要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才能够普及。 听力筛查是早发现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和对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进行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张杰介绍,宝宝出生三天左右,需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还将在出生后42天接受复筛,仍未通过者在三个月龄内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而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比如早产儿,出院前必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6、12、24、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的重要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应及时转诊。” 张杰指出,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在全国推广,但在偏远地区并未普及,加上家长对听力障碍认识不足,导致一些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我有一个患儿直到4岁家长才发现听力异常,而家长一直觉得只是说话晚,毕竟孩子也曾发出过‘爸’‘妈’这样的发音。” 张杰进一步解释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会发出无意识的声音,尤其是以叠词居多,例如“ba”“ma”这样的发音,可能只是孩子无意识发出来的。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可能就会错过他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6个月-3岁。因为这个时间段他会接受到很多信息,形成他的语言。如果听力不好,早期虽然差别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就会拉大,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智商水平都会比同龄人下降。 耳蜗成本高 听障儿童可申请救助 张杰介绍,根据听力损失程度、耳蜗是否有畸形、耳蜗长短等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人工耳蜗,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张杰表示,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将人工耳蜗纳入了医保,但仍然无法完全覆盖。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的甚至是倾家荡产,而且后期的康复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其监护人可以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和申请。监护人也可以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各省已根据上述《意见》建立了本省的残疾儿童救助政策,救助内容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产品、手术费、康复训练补贴等。部分省份还将救助年龄扩大到0-17岁。 除了咨询县级残联组织,还可以登录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官网(www.crrcdc.org.cn/hyzd/2018/12/05/c_10600.htm)下载了解各省具体救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