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01鱼象鱼说【今日国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 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今天起嘹亮的军号再度响起,说说人民军队的军号传统
2018
10/01
09:05
深度军事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9
深度

摘要:解放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将全面展开,2018年10月1日起,按现行规定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司号制度在人民军队里是具有悠久的而光荣传统。


图1:司号制度在人民军队里是有着悠久的光荣传统

9月11日,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发布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工作全面展开,计划分两步组织实施:2018年10月1日起,按现行规定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

军号是军队通信用的喇叭形音响工具,以规定的号谱和号音传递简短的命令、报告和识别敌我等。军号是由古代的“角”演变发展而来。古代军队中用来传达命令、进行联络的号角通常是用兽角做成的,所以叫“角”。后来角也用于各种仪仗,随着角被广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轻易获得的竹木、皮革、铜角、螺角等,其形制也长短大小有别,以适应不同需要。

19世纪中叶,英国设计了盘绕两圈细管体的金属号,并定为正式军号。近代以来,这种军号被各国军队普遍采用,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军号样式。


图2:最熟悉的军号样式

中国最早的司号兵出现在清末,北洋新军引进了西洋式军号,并编设号兵、号目、号长。1904年练兵处《奏定陆军营制饷章》规定:每标(团)设司号长1名,每营设号目1名,号兵8名。

在人民军队中,司号制度是具有悠久传统的,早在1927年人民军队创建的八一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中就有司号队和司号兵,不过号谱还是沿用旧军队的。

到了红军时期,才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人民军队的司号制度。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正式颁布军用号谱,主要分为战斗、勤务、名目、仪式四大类300余种。

司号员,也由此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个兵种,主要职责就是吹军号。司号兵编制在通信兵的序列中,连编有司号兵,也称司号员;营编有司号班,设号目(班长);团和师编有司号排,设号长(排长)。司号兵最大编制为连,通常隶属于军以上(军、军团、方面军)司令机关,少数师司令部也有司号连。另外还有司号大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红军通信学校都曾设有司号大队,专门培训部队的司号员。每逢师、团举行阅兵式,全师、全团的司号兵都要集中起来,为阅兵式吹响军乐,场面十分壮观,也更能体现军人的铿锵雄壮之气。


图3:司号员列队吹响军号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西北,对红军进行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不但采访了红军的高级将领,也采访了很多普通的红军士兵,显然红军中的号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就是一名红军的号手。后来经过考证,这位红军号手,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谢立全。


图4: 《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就是一名红军的号手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也同样吹响了抗战的号角。1942年,著名的军中摄影家沙飞,拍摄了《革命的号笛——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军号手》。


图5:沙飞拍摄的《革命的号笛——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军号手》

在抗战乃至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的司号兵编制还是基本沿袭红军时期的规定,变化不大。

在战争年代,军队日常生活、训练、作战,基本都要靠号音指挥;从首长到新兵都必须对军号号谱熟记。新兵入伍后,都要进行背诵号谱的训练,什么是冲锋号?什么是集合号?什么是防空号?什么号是在叫连长?……军营的一日生活和训练、作战基本上要听号音指挥,上百个号谱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很难想象一个战士如果连起床、熄灯、吃饭、集合号都分不清,还怎么在部队里生存?

军号不仅传达指令,还可用于联络。特别是在通讯手段不发达的年代,连队和上级进行联络可以通过吹号,用军号的语言进行通讯。比如,营部可以通过号声询问:“一连在哪里?”一连听到后就由司号员吹号回答:“我是一连”。那么营部就可以再下达命令:“请迅速向我靠拢”。军号的声音可以传出几里地远,在短距离范围内,部队通过军号进行指挥部署,指令既清晰又保密。


图6:军号不仅传达指令,还可用于联络

在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男主杨立青改造清风寨的绿林武装,第一步就是用军号来规范作息,培养服从号令的纪律。

在通讯手段落后的年代,军号是非常有效的联络和传达命令的方式,简单便捷。而战斗号令中的冲锋号更是能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激发官兵的战斗意志。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特别突出,不少美军对志愿军的冲锋号记忆深刻,认为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战”,更是“来自地狱的回声”。


图7:志愿军的军号给美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号谱很复杂,一个司号兵的养成很不容易,红军时期国共双方的军队都有“交号不交号嘴”的规矩,司号兵调动、离队,要把军号交上去,而号嘴属于个人物品,不必上交。所以,号嘴就成了号兵的职业标志,每次打完仗,双方都很重视在俘虏身上搜查号嘴,有号嘴的肯定就是司号兵,一旦发现俘虏中有司号兵,是要千方百计留下来的。


图8:军号,上为号嘴

司号员是指挥员的重要助手,在部队通常会有较高的待遇。除日常和指挥员一样的生活待遇外,红军中的司号员每月有三块大洋的特别津贴,即使是在艰苦的长征途中,也至少每个月发一块大洋。司号员如果负伤生病,指挥员都会亲自探望慰问,如果牺牲,指挥员会亲自主持葬礼,其他司号员要在他的坟前吹葬礼号以示哀悼。有些营、连的指挥员,对司号员的特殊作用,更有感慨:“牺牲一个排长,可由班长代理排长,但是,失去一个司号员,我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司号员受指挥系统和司号系统双重领导,号长对司号员有指挥、调动、考核、处分的权利,因此上级号长到下级部队公干,下级部队的司号员要列队吹号迎送,以示尊重。

司号员虽是个苦差使,但是当个司号员是很令人羡慕的。首先要有知识,多少懂点音律;其次对司号员的口型也有明确要求,要适宜于吹奏。不过,在战场上司号员也很危险的。为使号声便于传播,号手必须站在比较突出的地方,不可能缩在哪个角落里吹号。特别是在冲锋时,号手和旗手一样,位置都是最暴露最显眼的,因此也经常是对方射杀的显著目标。

在人民军队的司号员队伍里,走出不少开国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当过司号员的开国中将就有张国华、聂凤智、王辉球、邱创成、李成芳、蔡顺礼、刘西元等7人,少将就更多了。

在很多军事题材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号兵的身影,70年代还有过一部以小号兵为主角的动画片《小号手》。2007年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更是成为新中国军事电影的里程碑,只是人民军队中兵没有集结号只有集合号。


图9:动画片《小号手》的海报


图10:军事大片《集结号》的海报

1962年6月,通信兵部重新编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号谱》,保持原号谱类别不变,将号种精简为109种。分为作息类、行动类、仪式类三类21种号谱。与此同时,新的军队司号制度规范了军号使用的时机场合,并明确了司号员吹奏与播放号音相结合的司号形式。作息类号主要用于下达日常作息指令,区分部队在营区内、营区外、海(境)外驻扎和执行任务等情况分别规范;行动类号主要在组织战备演练、执行任务或遇有突发情况时使用,通常由司号员吹奏,也可以采用电子号音播放;仪式类号主要在组织礼仪活动时使用,通常由司号员吹奏。


图11:现在又要恢复司号制度了

随着战争现代化的发展,军号这种古老的鼓舞士气的方法和通信工具,已经不适应高科技战争的发展需要。1985年,我军精简整编时,淘汰了包括司号员、骑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用播放录音取代了司号员的现场吹奏。部分军营甚至不再使用军号,即使使用军号的单位,军号往往只发挥规范作息时间的作用。

而现在恢复并完善司号制度,显然不再是作为通信手段,主要是强化部队的号令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正规化建设和提振军心士气。

“滴滴答滴”的军号再度吹响,再续光荣传统。
2#
发表于 2018-10-1 15:03 | 只看该作者
“号”角是部队的一个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10-1 1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27 06:04 , Processed in 0.02641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