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残疾人参与运动,融入生活,让更多健全人通过体育的平台了解残疾人群体,感悟人生的意义
气温上升,位于北京顺义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游泳馆里,面向残疾人开设的游泳培训班又热闹起来。有些初学者尽管还带着犹疑,在教练和老学员的帮助下,也慢慢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这种感觉,对于残疾人来说,要比简单地学会游泳技能更有价值。重度肢体残疾人陈唯斌曾经以为自己与游泳无缘,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开设的免费培训班唤起了他的热情。现在他已经在一家游泳馆办了年卡,游泳不仅让他找回了自信,也帮助他走出了封闭的生活。6年前,唐宪涛因交通事故导致视网膜脱离,从单位辞职,自此消沉下去。2017年参加游泳培训后,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他终于有信心面对生活。 两年多来,已有上百名残疾人参与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游泳培训。毕业学员有44人,30余名学员被北京市两家游泳馆接收,能够经常性从事游泳运动,其中8人还参与了北京市举办的健全人游泳比赛。与整个残疾人群体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每个参与者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体育就像残疾人通向社会的一扇门,打开这扇门,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世界看到他们。当这样的故事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看到的改变将不只发生在残疾人身上。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推动残健融合的风尚受到社会广泛层面的认可和发扬,体育有着独特的价值。奥运场馆“水立方”将残疾人群体纳入公众游泳比赛和活动中,并逐步尝试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北京市平谷区、山东省鱼台县、山西省吕梁市等地开展“我与轮椅篮球”社区示范推广系列活动,举办了三对三篮球赛;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门头沟区新桥西社区、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将康复健身服务送到基层,送到残疾人身边。 让更多残疾人参与运动,融入生活,让更多健全人通过体育的平台了解残疾人群体,感悟人生的意义。这正是体育多元价值的生动体现,虽然与胜负无关,却能感悟生命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