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假和尚”为什么这么多?文 风青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4 0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针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举报在网上持续流传。浙江温州一位佛教界的达人也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准儿媳妇。“他虽然14岁出家,但有妻子名林银香,爱吃牛肉不爱吃菜,出门专车路虎揽胜,或者奥迪A8,出入五星级宾馆,冬虫夏草泡茶……”在官方下文确认其并无僧人身份之后,这位佛教界达人不得不辞去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官方职务。然而,他还继续担任着两个寺的住持。而形形色色的“假和尚”,远不止他一个。(7月30日南方周末)
看到这条新闻,让人想起了前两年微博上流行的一个段子:“前不久和一帮人吃饭,饭桌上一位朋友是庙里的主持,37岁,高中毕业就出来做和尚,现在发大财了,2个孩子在老家读书,开着60多万的宝马车,上海徐家汇还有2套房子。他说老家是和尚村,年轻人高中一毕业就去做和尚,他一年的收入在50万左右,春节期间是“最来钱”的。好工作啊!”当时以为是段子,没想到现实比段子更精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精灵企鹅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7:03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也有人说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假和尚;庙不像庙,成了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而且不仅收门票,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还很多。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7:04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也有人说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假和尚;庙不像庙,成了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而且不仅收门票,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还很多。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7:06 | 只看该作者


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当和尚如此赚钱,这样就有了不少假和尚。比如,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了几位假大师。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
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市内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价值不菲的轿车。
至于方丈,作为和尚们的领导,自然收入更为丰厚。早前就有媒体报道:云南玉溪市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吗,甚至为了存款其女儿和寺院就遗产归属还打起了官司。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和尚是个挣钱的职业,方丈为什么不能是百万富翁呢?微博上就有人报料: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去年,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如今,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7:07 | 只看该作者
这些例子告诉世人,当宗教被人为剥离了神圣性,而被作为了一种世俗性的资源去垄断的时候,对宗教自身的声誉而言是非常打击的,同时,这里面就会产生太大的寻租空间。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长圆持法师曾经指出,“佛教界失掉了对寺院的话语权,支配权更无从谈起”这是寺庙被承包乱象的一大主要原因。如果信仰被当作了一种垄断性的世俗资源,那么寻租空间实在太大,也太容易造成乱象。“假和尚”正是这众多乱象之一。
与中国的寺庙相反,外国的教堂没有门票。如果去教堂做礼拜,是否像寺庙那样给一点香火钱?做礼拜是不需要钱的,教堂里肃静庄严,是人们向上帝赎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纯洁心灵的圣殿。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游客的教堂,里边也是庄重肃静,导游轻声讲解,人们默默参观,绝无大声喧哗者。我们有名的寺庙,导游领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用喇叭大声讲解,通常是知识性的内容少,而无聊和迷信性的内容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7:08 | 只看该作者
同样是寺庙,在台湾佛教徒可以进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没有门票,而且还会受到礼遇,介绍佛教,回答问题,赠送佛教书籍经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佛教徒的供养。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基础使得台湾佛教人才济济,高僧辈出。
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但是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8-4 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4 09:20 | 只看该作者
净化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4 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4 11: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3 22:26 , Processed in 0.03339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