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Y% z( t4 B! p, m
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预防旧病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与发生、发展。
春应肝而养生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秋冬季由于夏、秋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又干燥,如果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很易患感冒,一些“老毛病”也特别容易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
, a' B6 p& @8 w/ r& J8 u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秋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秋冬燥易伤肺,如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口干咽燥、鼻塞、发烧、咳嗽、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小儿、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者更易复发。秋天花粉、冬天冷空气过敏则易引起支气管哮喘。
- R& I0 o: D1 N8 ]9 l, I
2、胃肠道疾病:入秋后气候转凉,身体疲劳时,抵抗力下降,消化功能和肠道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腹泻,尤其小儿易感染秋季腹泻(病毒所致)。有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秋冬季节易复发。
2 x7 n$ S! I6 O& \- z! |+ S/ t$ r2 w
3、风湿、关节病:秋冬季气温低,大风降温天气,骨关节性疾病易复发或发生、发展。
3 M, L$ c, K" {7 [- I/ ~% J, |
4、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刺激致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在此季节血压升高,症状加剧。
9 P1 w8 U! N' ?0 {0 ?) I: D( H: q5 ^& H5 }+ W) e! I
) i/ t9 e* a) Y% |
9 s7 _4 X. i5 ^# f; x饮食调节养生法: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 M5 ?9 R! M' E( T' ]( }* c
1、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0 S% K$ q9 D& G3 }$ r3 N ~; H
2、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2000~3000毫升。
+ Z: b% _5 e& i) M8 T4 V& T2 W/ p
3、冬季宜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猪肝、芝麻、黄豆、花生等。
. s# o4 ?- Q7 C' B, Q, i- l, ^
4、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其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减肥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否则有害无益。
0 d8 [1 p: B* x
/ r& Y Z! l* `' z8 |
6、吃饭时不宜进食热汤热菜,已接近体温为宜。中国人常说趁热吃,但温度过高不利身体健康,科学发现,经常吞咽吞咽太热的食物容易引发食道癌,胃肠疾病等。
4 o2 R2 g) m+ R5 J*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