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2年,青岛港为青岛搭建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桥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7 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德商“回利格”公司监督进行,从而使工程大规模展开。在建港中采取“移山填海”、“建城建港并举”的方针 ,将开辟大鲍岛所出的石料土方用以建筑小港码头,将铲除小鲍岛高坡的土石方就近用于建筑大港码头 。1901年小港即告竣工。1904年3月6日大港第一码头北岸正式对外开放。与第一码头相平行,建筑了第二码头 、第四码头,在北防波堤侧则建成第五码头 ,诸码头均有铁路通过,并和胶济铁路相接。其中,第二、第五码头到1906年已先后建成;第四码头作为石油码头则建于 1908年。这些码头共有泊位23个。至此,青岛大港形成规模。

    扩建:人力财力物力均就地掠夺

    在德占青岛的17年间,青岛大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由默默无闻的偏僻渔村,一跃成为闻名于世的港口城市,这让对青岛早有觊觎之心的日本更加垂涎。经过列强之间的战争,日本先后两次侵占青岛,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也对青岛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建。“德占时期主要建设的是大港,而日本人主要从掠夺的目的出发,认为大港从事的外贸活动,必须有小港这样的内贸港来补充。”安成国介绍,日本人从1916年12月起,沿小港的北、东、南海岸筑堤,建设了小港堤岸工程,并于1918年5月全部竣工,并且还新筑了一座长158英尺,宽30英尺的浮码头 。该码头有供近海轮船装卸的设备,于1921年4月完工。

    而后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青岛港又新建了三号码头 。该码头位于二、四号码头之间,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为重力式突堤码头。当时,专门组成包括18名中外工程技术人员的监工委员会,平均每天投工近1700人,于1936年2月提前投入使用。该码头建成后,日本报纸以《华北值得自豪的不冻港》为题报道:“(青岛港)由于建起了第三码头而名副其实地成为华北唯一良港。”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掠夺,又着手扩建了青岛大港。

    “听港口上的老人们说,在德日帝国主义建设港口的时候,工人都是沿海或是胶东半岛的民工。”安成国介绍,当时基本上没有机械设备,石材物料全部靠民工肩扛手抬,他们在德国人的监视下,每天用手推车和驴车从采石场向建筑工地运输石料和沙子 ,当时在海上筑起的防波大坝也是靠中国劳工驾驶舢板运送石料完成的。《青岛港的前生》一文中称,为了防止工人逃离,德国人采取寄居、圈墙等办法剥夺工人的自由。日本占领青岛期间,进出青岛港的船只几乎为日本所垄断,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他们对待民工更是残暴,大港派出所的旧址,就曾经是日本宪兵打骂羁押码头工人的地方。

    “虽然是帝国主义设计建设了青岛港,但用来建港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上都是从青岛乃至周边地区掠夺来的。”安成国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岛港是由中国人自己的双手建造的。

    转折:昔日“老搬”逐渐挺起腰板

    1949年6月2日,是青岛迎来解放的日子,国民党在青岛港的2号码头切断缆绳仓惶出逃,青岛港结束了不到4年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史料显示,这4年的青岛港几乎是满目疮痍,港区码头严重失修,部分仓库渗漏破败。“人民接手过来的港口,其实是一个烂摊子。”安成国介绍,针对青岛港存在的实际情况,当时的青岛市人民随即提出了“以港养港”的建设方针,青岛港务管理机关对大港码头设施进行整治恢复工作。

    在港口设施恢复的同时,也陆续引进了苏联产的一些机械设备。“在新中国成立前的50多年里,青岛港几乎没有一台机械设备,货物装卸全靠码头工人肩扛。”安成国介绍,歌谣“脚踏七寸桥板,抬着煤炭去登天。一步走不牢,尸首都不见”,是当年码头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工人中还流传着“干到秋,穷到秋,剩下麻袋和手钩”的顺口溜。社会上也称青岛港的职工为“老搬”。新中国成立后,青岛港的机械化程度有一定提高,但多数工人仍然没有摆脱肩扛手搬的工作性质。

    安成国是1967年进入青岛港工作的 ,在大港干装卸工人。经3个月的试用期考查后,安成国被评定为一等工资,每月50块钱。“工资虽然不算少,但工人们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安成国回忆说,那时候工人们大部分年龄偏大,吃苦肯干,码头上也不断尝试着小改小革,港口仍取得了缓慢的发展。后来响应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青岛市成立建港指挥部,启动了建设青岛港口的大会战。“在6号码头改造的过程中,青岛港的工人几乎是全员上阵,连家里的扁担、箩筐都拿来搬运石料。”安成国回忆。

    青岛港真正的转折点要等到1978年前后。“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开始,港口的发展就开始有了大的变化。”安成国说,随着国家对港口建设的越来越重视,青岛港改革的步子也逐步加快,不仅引进了大批先进的机械设备,工人的面貌也有所改观。青岛港的工人开始有了统一的工作服,后来还实行了半计件工资制,工人的收入大幅提高,在社会上也逐渐受人尊重,“很多人提起青岛港的职工,都会竖起大拇指”。这种情况,基本上一直持续到今天,青岛港很多一线工人的收入,不亚于城市白领。

    港口的机械化程度也大幅提高,到1978年时,青岛港的港口吞吐量发展到2000多万吨,成为北方最重要的一个支线港口。这段时期,青岛港还在胶州湾西海岸建成了原油输出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黄岛一期油码头。“胜利油田生产的石油需要通过港口出口,建设黄岛油码头比较迫切,但当时黄岛隶属昌潍地区管辖。油码头建成后,由青岛港管理。”安成国介绍,这等于为青岛港向西海岸挺进开了个头。

    传承:一路向西建设董家口港

    可以说,从1978年开始,青岛港进入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黄金时代。八号码头 、黄岛二期油码头 、前湾港一至四期工程……一个个大项目相继启动,让青岛港的吞吐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了2013年底,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排名双双提升至世界第七位。青岛港也一举成为拥有大港港区、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的综合性物流大港。

    而青岛港版图扩张的步伐中,建造青岛前湾港区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如今已是青岛港口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尹洪友,还清晰地记得建设前湾港的过程。1987年12月,当时正在担任施工技术组组长的他随同170余位工作人员,在前湾港一期施工现场安营扎寨。“工地上没有住的地方,就在角落里搭了30间小平房,用砖垒了一道围墙。有的房间地面用砖头一铺,连水泥都没砌。家具除了上下铺就是办公桌。”尹洪友说,这个小院构成了前湾一期建设的“指挥中心”。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到1988年底,前湾港一期工程各单项进度比原预定工期拖延了半年多甚至一年的时间。当时曾有人预测,前湾港一期工程要到21世纪初才能竣工。

    吃苦肯干的青岛港人再次创造了奇迹。1993年12月,投资8.8亿元建造的包括6个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1700万吨的前湾港一期工程全面竣工。随后,又在西海岸这块土地上先后建设了前湾港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如今,青岛前湾港区已经成为青岛港主要的集装箱装卸码头 。“荒滩去,百舸来”,成为前湾港区前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青岛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城以港兴,港以城荣”,港口是青岛这座城市的血脉。青岛在不断发展,给青岛港带来的腾挪空间也就更大。2009年3月1日,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明确将董家口港区作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5月31日,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目前,董家口港已经建成泊位20个,其中包括两个4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2013年港口的吞吐量超过7000万吨,今年吞吐量预计突破1亿吨。

    青岛港长达122年的历史,既是一部青岛海港的建设史,也是与青岛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的发展史,更是一部由一代代青岛港人谱写的奋斗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青岛腊梅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6-17 14:23 | 只看该作者
以港兴市!拉动经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5 01:43 , Processed in 0.02226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