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国际泳联规定,蛙泳和蝶泳分开进行比赛。蝶泳与蛙泳分开后,使蝶泳成为了一独立的比赛项目 。 20世纪30年代初,有的运动员为了提高蛙泳的速度,在划水结束后把臂提出水面,两臂从空中向前摆进,好象蝴蝶展翅的样子,因而被取名为蝶泳。当时这种新的游泳姿势经常和蛙泳作为同一项目,统称为俯泳。在一起进行比赛。直至1956年,奥运会才把蝶泳和蛙泳分开,作为独立项目进行比赛。此后,为了使蝶泳技术得到迅速改进和提高,在蝶泳规则中增加了可以在垂直面进行上下打腿的规定,这样就为蝶泳的变种海豚泳参加正式比赛提供了依据。海豚泳是以模仿海豚的游泳动作而得名。 海豚有半月形的尾鳍,游进时利用躯干和尾鳍做上下的波浪动作来推动身体前进,游速很快。海豚泳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20世纪30年代美国运动员曾采用海豚泳的技术创造过好成绩,因当时受规则的限制,未被列入比赛项目。规则修改后,仅仅几年的时间海豚泳就代替了原来的蹬腿蝶泳。1957年,匈牙利运动员G.图姆佩克采用海豚泳以1′3″4的成绩第1个创造了100米蝶泳的世界纪录。在竞技游泳发展史上,可以说从来还没有像海豚泳这样发展得如此顺利和迅速的。 蝶泳的打腿速度是竞技游泳中最快的一种,它的双臂划水力量也是竞技游泳中最大的一种,如果它的运动成绩再迅速提高,就可能取代自由泳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游泳姿势。但它至今还未能超过自由泳,原因可能是它的推进力量与自由泳相比还是不均匀。两臂同时划水,虽然能产生很大的推进力,可是在移臂时速度迅速下降,这种不均匀的前进速度,必然消耗更多的能量,影响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 50年代以来,美国、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瑞典等国的蝶泳成绩比较突出。世界纪录,男子100米 (54″15)是瑞典运动员P.阿尔维德松创造的,200米 (1′58″21)是美国运动员C.比尔兹利创造的。女子 100米 (59″26)和200米(2′06″37)均为美国运动员M.马尔所保持。蝶泳在中国早年进步较快,60年代初,中国选手以 100米59″1的成绩列为世界第6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