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6岁老人25天徒步世界最早高速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8 0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6岁老人25天徒步世界最早高速路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赵欣)今年66岁的包头本土作家柳陆历时25天,重走了有“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之称的秦直道。重走秦直道,一直是柳陆老人多年的夙愿。他此次的行程是从包头市九原区出发,终点到达了陕西省咸阳市,期间老人不顾病弱的身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穿越了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漠,历尽艰辛,行程700多公里。他沿途采集到了大量有关秦直道的文化传承、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军事战争以及古迹遗存等颇有价值的信息。

    日前,记者对柳陆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透露了重走秦直道后挖掘总结出的六大亮点发现

  ★背景资料:秦直道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穿越14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且不论秦始皇不恤民力,但秦直道的确可称世界公路工程奇迹,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亮点一:秦直道并不直

  秦直道从陕西省咸阳市北云阳县(今陕西省淳化县北)的甘泉山沿着陕西省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寨、榆林等县市进入内蒙古地区后继续北进,经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东胜区、达拉特旗,越过黄河通向九原郡遗址(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贯穿了鄂尔多斯高原。

  许多人这样形象地描述秦直道:在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之中,有一条历史久远的古老道路,并排能够跑10辆马车,纵穿陕北高原,像笔直的利剑,直达北方大漠,铁甲骑兵仅用3天时间就能够从秦国的都城咸阳赶到北方的阴山脚下。

  柳陆在他近一个月的行程中,秦直道的壮阔气势深深令他折服,同时他也提出,秦直道并不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字面意思——其实秦直道并不直,它的大多数路段都是修建在跌宕起伏、丘陵延绵、沟壑纵横的地势上。秦直道里的“直”包含着直接抵达的意思,由于这条道路宽阔平坦,路面平均宽度约30米,最宽处约60米,能够适应大队人马疾驰,所以又通常称之为“驰道”。

  柳陆认为,秦直道的修建特点就是“绕梁”,一般选择高的地方走,大约有三分之一都是修在山岭上,或者是丘陵地带。可以判断,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选择高处走可能是出于军事目的考虑,军队从咸阳向北部的草原进发时,站在高处便于观察敌情,随时做好应战准备。

  ★亮点二:证实用作军事功能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秦直道的修建目的仍有争议。有专家认为,对于修建秦直道的目的,司马迁的《史记》中只留下“始皇欲游天下”这6个字。

    起关键作用的“游”字的内涵包括“巡行”“临察”“游观”等意。因此,古老的秦直道上并非杀气腾腾,其和平意义远远超出军事意义。也就是说,秦直道不只是为战争而修。

  对于这种观点,柳陆重走秦直道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秦直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快速驰援北方、有效地遏制匈奴的侵扰,巩固北方的统治。因此,修建秦直道毋庸质疑是被用作军事目的。

  柳陆分析,在与匈奴的战争中,秦始皇的铁甲骑兵就是凭借这条直道,从咸阳宫出发,粮食和辎重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使得秦军摧城拔地所向披靡,匈奴从此“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报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

  此外,有了700多公里长的直道后,北部边疆一旦有事,“中央政府”在1周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的工作。

  ★亮点三: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历史上,秦直道这条南北大道,在维系、沟通中原地区与北方边陲地区一直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现代人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与匈奴的战争史、交通、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然而,柳陆重游秦直道后,却出惊人之语:秦直道在修建过程中,破坏了沿途大量的植被和树木,导致这一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有关资料显示,在秦时代,现在的黄土高原并非是满眼荒凉之地,而是到处绿树如荫,森林覆盖率非常之高。柳陆在秦直道沿途随处可见秦砖汉瓦的踪迹。据记载,在秦直道所发现的19处秦汉遗迹中,均有大板瓦、筒瓦、空心大砖、云纹瓦当等用于宫殿建筑的材料,说明在原来的秦直道上有宫殿建筑物存在,这些宫殿遗址每隔30公里就有一个,由此推算,在整个秦直道上应该有26座宫殿。

  “这还不说,沿途还有很多的驿站遗迹。这些建筑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砖瓦,而工匠们肯定会就地取材,砍伐周围大量的树木用来烧制所需的建筑材料。另外,秦始皇派去修筑秦直道的大将蒙恬率领的数十万内地军民,沿途吃饭烧火,都要破坏这一地区的树木、植被,甚至是水源。这些都加快了这一地区生态逐渐恶化的步伐。”柳陆介绍,现在,秦直道沿途的巨大冲沟,也从侧面展现了这一地区两千年来水土流失的情况。

  ★亮点四:始皇帝眼中的包头

  柳陆认为,包头跟秦直道渊源颇深,甚至可以说,当年秦始皇将秦直道的终点设在九原郡(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也是看中了阴山脚下当时已经显现的这块风水宝地。

  柳陆介绍,当时要修建秦直道的原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甘于消极防御匈奴,而是采取了积极反攻的策略。他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将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并将内地的百姓迁徒到阴山南面,在现在的包头地区设了一个九原郡。

  “可以用这么几个字形象地反映包头的地理优势,‘前有抱(指黄河环绕),后有靠(指北靠大青山),东有川(指土默川),西有套(指河套地区),中间有照(指阳光充足)。这块价值很高的土地解决了驻扎在阴山的大批秦军的部分粮食问题,成为了秦军的最后一个根据地,为秦始皇实施‘北抗匈奴’的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于是,这样重要的地位也为后来包头逐渐成为‘塞外通衢’、北方地区重要的‘水旱码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陆分析认为。

  ★亮点五:

  昭君出塞走的就是秦直道

  柳陆走访秦直道后,颇为感慨地说:“秦始皇修建直道后,随着历史的推进演变,事实上这条南北大道已经不再单单起到军事功能了。后来成为了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以及各民族之间民俗民风的相互融合的一座桥梁。比如,现在的秦直道上还有许多茶马户市的遗址,这些都是中原地区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经贸往来的印迹。”

  据柳陆介绍,王昭君出塞和亲所走的就是秦直道。据考证,1954年,考古学家们在秦直道的终点包头市麻池一带挖掘的汉墓中,发现了许多刻写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从西汉的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一文中说:“据考古工作者判断,这些瓦当是属于西汉末年……如果这些遗物的年代判断不错,那么,这些印有‘单于和亲’的砖瓦,只能认为是为了纪念昭君出塞而制作的,因为在西汉末年只有这一次和亲,而王昭君则是最后出塞的一个姑娘。”

  ★亮点六:秦直道的衰落之谜

  据考证,秦朝灭亡后,秦直道依然是中原汉王朝控制北方地区的重要通道,西汉时期几次对匈奴大的军事行动,都是通过秦直道来完成的,汉帝几次对北方地区的重要巡幸,也是经由秦直道来进行的。

  据柳陆分析,事实上,东汉以后,随着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的东移,秦直道的功用就开始有所减退。而且随着秦直道地区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因素,直道的很多地段被洪水冲垮。所以秦直道的重要功能也被更多方便快捷的道路所代替,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渐渐荒弃了,剩下今天残存的一小部分也已经模糊难辨了。但是秦直道作为“世界上第一条古代高速公路”,其历史文物价值却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2#
发表于 2007-6-28 08:29 | 只看该作者
不简单,徒步700多公里还总结出六大亮点,真是不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0:31 , Processed in 0.04688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