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冰团战友
原来冰团战友也爱听家乡的曲艺,可能从小就听惯了,一生难忘。可是我听了听怎么不是东北腔,倒好像是河南,河北这一带的腔调?上网一搜,原来木板书的原籍在河北,还是西河大鼓和京韵大鼓的祖先。我从小也爱听曲艺,但是木板书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很有韵味。石家庄的“特产”艺术──木板书
潘正公:资料整理
木板书是石家庄一带流行的一种曲艺。顾名思义,就是演唱者打着木板(檀木、红木或梨木)说唱长篇大书。木板书的表演形式非常简便,演员只需一副木板,一面小鼓。因此,木板书也叫做木板大鼓。木板书大多是一人演唱(单口),也可以两人演唱(对口),有说白,有唱词,说唱并重。
木板书的唱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琅琅上口,讲究大众化、口语化,大多是方言土语,群众听起来格外亲切。曲调没有冗长委婉的行腔,简朴有力,高亢豪放,富有健康活泼的地方特色。演员说唱采用当地口音,乡土气息浓郁。所以外地人又称之为“怯大鼓”。
木板书的起源,目前尚无实据可查。据说木板书的唱腔是在冀中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买卖人的叫卖声发展而来的。
木板书最早流行在深泽、无极、藁城、赵县等一带农村,因为它易学、易唱、易懂、风格朴实,深受群众的欢迎,很快普及到冀中各县。近百年来又由农村进入了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城市,并且逐渐流入山西、河南等地。著名艺人胡十、宋五、霍明亮都是演唱木板书而驰名曲坛的。
木板书进入城市以后,加上了三弦伴奏。许多演员也由演唱长篇大书改唱短篇小段。道光年间,马三峰等人在木板书和弦子书的基础上,吸收戏曲和民歌曲调,改革唱腔,创造出西河调(后改名为西河大鼓)。
清末,著名大鼓演员刘宝全改革木板书的咬字吐音和音乐唱腔,发展成京韵大鼓。由此可见,木板书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的基础和前身。但至今仍保持原有特色的木板书,还继续流行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尤其是石家庄一带。人们习惯地称木板书是石家庄的“特产”。
石家庄拥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木板书演员,六十年代初,康大嘴、樊春秀、刘魁雪、申瑞海、申瑞萍等享有盛名。老艺人申成合(艺名“说不够")对木板书有一定的造诣,他功底厚、书路宽、擅长演出的书目有《空棺记》、《正定府》、《红枫传》、《山东鉴》等,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
资料来源:
1、《石家庄风物志》之《民间说唱艺术──木板书》作者:常志·石家庄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石家庄市地名办公室编·198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