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初年,一位叫海通的贵州和尚来到嘉州凌云山上,搭起一间茅屋修行。海通本名清莲,取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他十二岁出家,师从于高僧慧净,二十四岁时离师游历天下。他爬山涉水,来到了嘉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凌云山找到了修行的理想地方。凌云山下是大渡河、岷江、青衣江的汇流地,江水如万马奔腾,吼声震天,常常有船毁人亡。年复一年,人们只能望水兴叹,无可奈何。海通见此情此景,悲痛无比,他日夜沉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山岩上临江凿一座人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让他日日夜夜、万世千载面对浩浩三江,安澜镇涛,保佑苍生。 消息一传开来,远近的能工巧匠都争先恐后的云聚到了凌云山。到了开工的那一天,千锤击石,喊声震天,场面真是千古少见。一方方巨石从高高的山岩上坠落江中,激起千重巨浪,那些深藏在江底的兴风作浪的水怪,都惊慌地窜出水面,仓皇逃遁。海通在大佛开工后,又肩负起了筹措资金的重担。他心怀宏愿,一衣一钵,足行千里,八方募化,历经艰辛,终于满载而归。 春去冬来,岁岁年年,大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三江汇流处也越来越平静。一日,嘉州郡守听说海通手里有一大笔钱财,就带了一大批随从前来讨要。海通面对威胁,毫不畏惧,断然拒绝了,他斩钉截铁的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海通高傲和蔑视激怒了贪财如命的郡守,他不相信会有人有胆量挖出自己的眼珠,他恼羞成怒的说:“那你就挖出来看看!” 面对寡廉鲜耻的郡守,海通威严的盘腿坐定,端起一只铜盘,毫不犹豫的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珠放在上面,默默地举到郡守面前。 顿时,郡守大惊失色,吓得失魂落魄,仓皇逃下山去。海通舍己献身的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更激发了光大人民的造就大佛的雄心。可是没等到大佛完工,海通就圆寂归天了。后来,在唐德宗贞元初年,西川节度使韦皋继承海通未竟之业,终于在贞元十九年完工。大佛高71米,历时九十余载,为世界第一大佛像。当代诗人戈壁舟一首: 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 带领群山来, 挺立大江边。 则是大佛的真实写照。 |
[此帖子已被 弥勒佛 在 2007-5-16 23:28:0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弥勒佛 在 2007-5-16 23:29:5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弥勒佛 在 2007-5-16 23:32:3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弥勒佛 在 2007-5-16 23:34:5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