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见如故 于 2010-9-21 09:28 编辑 * g( y4 o: C* ]* O4 P H
1 Y: w ?' J* R. N8 J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s+ v( b a8 v4 K$ V$ w: l1 c
( ~! C) t5 l5 z- W, B/ E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w& I3 A% L( m/ ], c6 e
7 @6 R; t) }4 ? O8 Y- u8 _. s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W# d) O' b' F, R
![]()
; y' W8 \2 a# ?3 e$ x! T! V+ U Z, L8 {, @4 z# v3 p4 L! H
5 }9 a+ h, M/ [/ S0 k- Q) M2 t
e# W) q' m' E# j- q: Y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