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湖北荆州三八村捞尸成产业 未捞到尸体亦需付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6 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08月25日04:47大洋网-广州日报何涛我要评论(1323)




下载 (21.31 KB)
51 秒前


打捞3名大学生尸体的捞尸队,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人捞尸队。


  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的葡萄远近闻名,盛夏季节,正值葡萄成熟时,但近日涌入村里的外地人并不是葡萄采购商,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挟尸要价》新闻事件中的捞尸人全部来自三八村,也因此这个位于长江边的小村庄声名远播。一场风波也让村里略显神秘的捞尸群体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图 本报记者 何涛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3名大学生因为英勇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遇难。将3名大学生的尸体从江底打捞起来的5个人全部是三八村村民,分别是王守海、圣德义、王文柱、王文权和冯炳昌。其中年龄最大的圣德义72岁,年龄最小的冯炳昌57岁,5人中有3人年过7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人捞尸队。
  王守海曾是水运公司干部
  埠河镇地处公安县北端,位于长江和虎渡河的环抱之中,与荆州市区隔江相望。三八村是镇上的44个行政村之一,紧邻长江边,历史上村民大多以捕鱼和摆渡为生,但随着长江里的鱼逐渐稀少,村民大多转行。
  今年72岁的村民圣德义曾是一名渔民,也曾在长江上摆渡,他回忆说,后来村里统一取消了小摆渡,成立了一个轮渡水运公司,属于村集体企业。目前,从三八村到荆州的轮渡就是由村里的公司经营。圣德义摇身一变成了公司员工。退休后,他又开始了打鱼的生涯。
  今年72岁的王守海是村里最有名的渔民之一,事发当天,他穿着白衬衣、站在船头的形象已经定格在《挟尸要价》照片中。退休前王守海曾是村里轮渡水运公司负责调度的干部,至今每月还有300元的退休金。
  捞尸者全是老人
  宝塔湾离三八村不远,当地居民中流传着一个宝塔湾的传说,“这里有河妖,所以经常出事,宝塔是用来镇河妖的”。由于每年都有人在江中淹死,捞尸逐渐成为了一门产业。
  由于在长江中打捞落水失踪人员收益颇丰,从事个体轮渡的业主陈波与在长江太阳岛上出租游泳救生胎的夏兵成立了一个打捞公司,专门从事长江沉船、沉物及尸体的打捞业务。《挟尸要价》新闻事件当中涉及的“八凌打捞公司”在2008年6月成立。
  “八凌打捞公司”打捞队长陈新是陈波的哥哥,也是三八村人,陈新还是圣德义的女婿。
  工商部门调查结果是,“八凌打捞公司”是荆州唯一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打捞沉船、沉物的民营公司。长江水域的小型打捞工作一般都由该公司负责。陈波印制了名片分发给长江荆州水域沿线的商铺和个人,并交代他们一旦有需要打捞的落水失踪人员就通知他。
  同一“窝子”捞出三具尸体
  从长江荆州段捞尸绝对是一门手艺活,要对水流和地形了如指掌。湖北当地水上公安部门的一位内部人士称,能从长江上成功打捞起尸体的概率约在70%。事发后,3名遇难大学生的尸体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部被打捞起来,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圣德义解释说,他们一般是两条船同时出动,首先是根据现场目击者的帮助来确定尸体所在位置,一般是从沉水的位置开始打捞。打捞时,在两条渔船之间拉起一排铁钩,将铁钩沉入江中五六米,一直沉到江底,然后两条船上的人一起往同一个方向拖拉铁钩,将尸体钩起。
  圣德义将长江中突然出现的深水区叫做“窝子”,他说,江底有很多“窝子”,尸体一般会被卷入到“窝子”里,但他们知道哪里有“窝子”。“3具尸体都是在同一个‘窝子’里打捞出来的。”
  圣德义说,有些人落水淹死后,手还是会紧紧地抓住江底,拉起来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有时候也会捞不到人,被江水冲走了。
  今年捞尸业务少了
  三八村的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成为了陈新雇用的捞尸人员。
  根据荆州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打捞渔船到达现场后,一般由陈波出面商谈价格,价格未谈妥前不会开工(防止尸体打捞上来后事主不付或者少付酬金)。打捞上来一具尸体12000元,没有打捞到尸体每天6000元。每打捞一具尸体陈波付给陈新1700元,未打捞到尸体给800元,由陈新负责分发给参与打捞的渔民,剩下的钱陈波得30%,夏兵得70%。
  “一般人捞起来,就多给一点钱,捞不起来的话也要给两三百元。钱是陈波给陈新,陈新再分给大家。”圣德义说。
  王守海今年出动了三次,打捞沉入江中的尸体,但有一单没有捞到。王守海说,其中一次对方给了他4000元报酬,他分给了大家。但比起往年“一般要捞十多人”的行情来说,今年的捞尸生意要少很多。“事件发生后,到江里来游泳的人少了。”在长江里游泳的叶选勤说。
  专访照片作者张轶
  “晚上睡觉时旁边放把刀”
  张轶200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荆州当地的《江汉商报》工作,入行仅一年多。在《挟尸要价》获奖后,张轶才首次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承受了鲜为人知的巨大压力。
  记者:你认为照片中王守海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张轶:事发后曾有媒体向他提出过这个问题,当时王守海说自己也不清楚,但现在他的说法已经不同了。
  记者: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质疑照片有假?
  张轶:如果觉得有问题,为什么照片刚刊发时,不站出来说话,一直等到现在。
  记者:你坚持认为是挟尸要价吗?
  张轶:挟尸要价是一个过程,从打捞公司到现场与校方谈判,挟尸要价就已经开始了。这张照片只是反映挟尸要价整个过程的一个瞬间,是最有信息量的一张照片。
  记者:事件发生后,为何会离开《江汉商报》,是否受到威胁?
  张轶:是!刊发照片时我署名为“真真”。有关方面寻找这个人时,报社出于保护一直没有透露我的身份。后来,有好朋友告诉我说,有团伙也在查我,而且要搞死我,让我尽快离开。
  记者:当时是否有很大压力?
  张轶: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因为我大学刚毕业,第一次经历人生中的严重坎坷。当时晚上很害怕,每天晚上只要下雨或是窗户有响声,我都会从梦中惊醒。有时,我会在旁边放一把刀。下班时也是与同事结伴而行。这一年多,我一直在不停地换地方。
  记者:有网友说照片是经过PS的?
  张轶:这是一张原始照片,只是适当裁了米粒那么大一点点,这在评奖允许的范围之内。当时是两条船用钩子捞起遇难大学生,但我着重拍了王守海。
  记者:还会继续公布出一些照片吗?
  张轶:作为证据的照片我只公布了一部分,我是怕公布出来的照片再次伤害家属。
  《挟尸要价》被认定不存在造假
  8月23日,人民摄影“金镜头”组委会公布调查结果,调查组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主要论据有两点。一是根据“10·24大学生救人事件”发生后,诸多媒体的大量报道以及此次调查组收集的各方情况,证明照片反映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真实存在。
  二是照片记录的瞬间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部分。虽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中国冰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0-8-26 04:09 | 只看该作者
有付出就应收获,但也应看具体情况而定,经济社会讲经济但也要讲社会公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8-26 04:21 | 只看该作者

     
        "挟尸要价"....考量人们的道德底线!!

                                          (照片已经过评委会论证.是真实的.无可厚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8-26 04:2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原照吧......                                      

  • 1 / 60
  • 2 / 60
  • 3 / 60
  • 4 / 60
  • 5 / 60
  • 6 / 60
  • 7 / 60
  • 8 / 60
  • 9 / 60
  • 10 / 60
  • 11 / 60
  • 12 / 60
  • 13 / 60
  • 14 / 60
  • 15 / 60
  • 16 / 60
  • 17 / 60
  • 18 / 60
  • 19 / 60
  • 20 / 60
  • 21 / 60
  • 22 / 60
  • 23 / 60
  • 24 / 60
  • 25 / 60
  • 26 / 60
  • 27 / 60
  • 28 / 60
  • 29 / 60
  • 30 / 60
  • 31 / 60
  • 32 / 60
  • 33 / 60
  • 34 / 60
  • 35 / 60
  • 36 / 60
  • 37 / 60
  • 38 / 60
  • 39 / 60
  • 40 / 60
  • 41 / 60
  • 42 / 60
  • 43 / 60
  • 44 / 60
  • 45 / 60
  • 46 / 60
  • 47 / 60
  • 48 / 60
  • 49 / 60
  • 50 / 60
  • 51 / 60
  • 52 / 60
  • 53 / 60
  • 54 / 60
  • 55 / 60
  • 56 / 60
  • 57 / 60
  • 58 / 60
  • 59 / 60
  • 60 / 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26 06:26 | 只看该作者
做生意也要讲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8-26 10:02 | 只看该作者
人没有道德可讲,那就没有人性可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8-26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山谷


    人应该有良心,有公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8-26 17:46 | 只看该作者
人莫贪昧良心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8-26 17:48 | 只看该作者
老年捞尸队也该讲公德,良心,做生意也要讲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9:29 | 只看该作者
李晓亮:寄生于软肋的“挟尸要价”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08: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谁都难料到,曾引爆舆论的名为“挟尸要价”的照片,时隔大半年后再次灼痛公众神经。江山不幸诗家幸,获奖无数的《挟尸要价》最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新闻大奖”和“新闻造假”漩涡中,翻转沉浮。
  原定于23日凌晨公布的《挟尸要价》调查结果,也一度推迟。其“复杂”之处,估计不在于照片鉴伪、事实还原层面,而在于技术性工作之外的某些现实压力——或正如这次旧闻新炒的动机一样玄妙。
  只要不过分纠缠于一些无关宏旨的细枝末节,对于《挟尸要价》还是能达成共识的:比如,不管图片说明是否完全与当时场景吻合,当时打捞人员是否正“挟尸要价”,至少“捞尸要价”是事实,而且是当地存在多年的产业。至于长江大学李玉泉的质疑,也只是说当时是“牵尸靠岸”,而非“挟尸要价”,当然快门按下的任一瞬间,与这种笼统性的事件描述和相比,都会有所出入。据此不足以影响整个事实的判定,“挟尸要价”并非假新闻,照片图说存在的瑕疵,只是误导舆论将炮火主要对准了船头“白衣老者”王守海。
  遭千夫所指的王守海其实只是受雇于打捞公司的一线操作人员,即使他真如现场目击者描述的那样,“直接参与了价格谈判”,其实也不过是一颗放在前台的棋子。隐身幕后的老板是一个叫陈波的人。而陈波也只不过是当地打捞公司中的一员。而直指人性幽暗的整个“挟尸要价”的打捞环境,或才是最该被谴责的。
  从这个角度说,《挟尸要价》是一张极具价值的新闻照片。它定格的令人心痛的瞬间,让我们一直不忍直视的某些社会和道德的不堪死角,无所遁形。赤裸裸地呈现,才引起这一波波舆论狂潮。直面丑陋,正视真相,缚着尸体的绳索,也无形中缠绕人心,并在逐渐收缩箍紧,勒得人直欲窒息。
  《挟尸要价》最让人愤慨之处,在于被拿来交易的,竟是因见义勇为而牺牲的英雄之躯。陈波事后称不知落水的是救人英雄,言外之意是他若知道,就不会搞得这么过火,以致引起公愤。但普通溺水者就该遭到这样的待遇吗?生命尊严不容商业玷污,但当地政府退出这一领域已二十多年。在商言商,你难以想象一个几十年以捞尸为业的人,会对打捞落水者产生职业习惯以外的其他情愫。
  所以,如果这次质疑《挟尸要价》是因怕它玷污荆州形象,那么最该着手的是以政府公共责任来涤荡“无政府湖面”上飘荡的血酬规则。只有政府介入,或才能终结以人身为交易工具的冷血江湖。否则,人性和道德的力量也难以抵御商业的异化。
  当然要彻底解下束缚社会软肋的绳索,不光这片打捞江湖需要治理,那些以身体维权的悲情叙事,那些在殡葬业的黑色暴利和经济适用墓前徘徊的无奈身影,那些无钱缴费而遭遇“见死不救”的挟病要价……反此种种,可以看出“挟×要价”的变异毒株并不少,而每一个都寄生在社会道德或公共服务的软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8-27 09:46 | 只看该作者
    利益面前难言道德,如果他自己的孙子被人挟尸要价,不知他会是什么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8-27 13:13 | 只看该作者
人应该有良心,有公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8-28 21:13 | 只看该作者
人应该有良心,有公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8-28 21:27 | 只看该作者

               天理不在,国法能容。

               道德沦丧,社会弊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8 06:31 , Processed in 0.07212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