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2 1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

压岁钱由来已久,中国民间有很多关于压岁钱的传说。在不同朝代,压岁钱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

传说:“祟”与八仙的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有种叫“祟”的小妖怪,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弄得民间有小孩的人家不敢睡觉,灯点到天亮,叫做“守祟”。
  八仙化作八枚铜钱藏在孩子的枕头下,吓跑了“祟”。从此,古人便在除夕夜用红纸包八枚铜钱来保孩子平安。
考证:始于唐朝“散钱之风”
  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胜钱,出现于汉代,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唐朝宫廷中的散钱之风,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
  到清代,才有儿童庆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至民国,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以示“长命百岁”。
找寻自己孩时压岁钱的记忆
  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味自己孩时得到压岁钱的那份喜悦,也许你会突然觉得,压岁钱——这一中国人过年时很平常的事物,却有着那么厚重的一种感情。
20世纪50年代的压岁钱
1955年春节的老照片  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做小孩的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零用钱,也就是压岁钱。
  记得小时侯我只有一毛钱的压岁钱,而我两个弟弟分别只有六分钱和四分钱。在我们家附近住有一对夫妻,都是县里的领导,他们的小孩也只有五毛钱的压岁钱,不过在我们眼里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财富了。
20世纪60年代的压岁钱
  记得那时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就是到枕头底下摸索红纸包。初二穿了新衣服给亲戚拜年,姥姥舅爷叔伯大婶姑姑姨姨,一个个头磕下去,换回相当可观的收获。粗糙的红纸里包着两块钱,能买很多东西:几分钱的水果糖、米花糖,一角钱可以买回一把五颜六色的糖豆。
  小朋友们大多会有一个存钱罐,那叮当作响的硬币声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愿望与孩童时代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的压岁钱
  1983年,我刚满8岁,那一年是我们村实行联产承包的第一年,家里平时也可以经常吃上白面了。年货也比往年置得多。大年三十晚上,吃了饺子,在祖宗牌位前磕了头,娘笑呵呵地递过来一张崭新的2角票子。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过零花钱。压岁钱都是在手里停上一夜,第二天就乖乖上交的。拿着2角钱,感觉自己像个富翁一样。
今年还要不要给压岁钱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压岁钱的“身价”一路飙升,少则百元,多则上千,有些大人为了逃避发压岁钱都不敢回家过年……压岁钱的象征意义被流通价值所取代,于是,每年春节前后人们总要问:今年还要不要给压岁钱?
压岁钱的异化 民俗学家的担心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民俗。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往昔的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并不注重流通价值。许多现代人不了解这一民俗内涵,除夕夜给孩子巨额现金或银行卡,个别人甚至以压岁钱名义谋私行贿,这实在是对压岁钱本意的亵渎和异化。
压岁钱成了大人们的负担
  眼看过年要回家,开心之余有点怕,于是我横下一条心,决心不回家!不是我不想家,只因下有侄儿侄女一大把,轮番来讨红包让人怕。
  很多成人都有相似的无奈,过年发压岁钱,少了会感觉欠人情,多了又给自己增加负担。于是,有些刚工作的年轻人为了躲避压岁钱,春节干脆不回家。
让压岁钱回归象征意义
  压岁钱的变异,根源于国人对压岁钱这种传统文化的漠视。尽管我们着实无权也无力去干涉每个人应该派发多少压岁钱,因为这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是,社会还是要积极倡导,压岁钱的象征意义应该重于一切。


[此帖子已被 汉鸭子 在 2007-2-22 15:21:02 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2 15:33 | 只看该作者


人 人 都 顶 人 气 才 能 旺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 04:11 , Processed in 0.03030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