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国大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 1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解放军步兵部队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时间开始了。1949年10月1日,世界在倾听来自东方声音。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从五千年文明中走来的古老的中国,这是从一百年屈辱中站起的崭新的中国。
  开国大典本应是场庆祝新生的狂欢,然而由于形势复杂,旧敌环伺,只好提前三个月举行,空军带弹受阅绝无仅有。60年过去了,记录在影像中的开国大典依然炽烈,依然震撼,其背后的故事依然新鲜,依然动人。
  
  开国大典提前三个月举行
  新中国成立前夕,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秘密访问。访苏期间,斯大林曾问刘少奇,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出国前中共中央酝酿的意见据实相告:我们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成立中央政府要在明年1月,可能是1月1日。斯大林建议: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这是极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刘少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忠告,他立刻向中共中央作出汇报。
  在认真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后,中共中央迅速作出决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中央政府,同时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
  阅兵式列入开国大典
  1949年7月,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决定将阅兵式作为开国大典的三项内容之一
  新政协筹备会议在6月15日开始开会,7月7日过后,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筹委会根据中央指示拟定的开国大典有三项内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阅兵总指挥由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杨成武兼任阅兵指挥所主任,唐延杰兼副主任。
  曾考虑在西苑机场阅兵
  阅兵式地点有两套方案:一是天安门广场,一是西苑机场。最终接受周恩来意见定在天安门广场
  当时由阅兵指挥所正副主任杨成武与唐延杰受命主持起草了一个《阅兵典礼方案》。阅兵方案提供了两个地点供中央最后确定:一是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二是市郊西苑机场。
  这两套方案各有优缺点。天安门地处北平市中心,天安门周围的街道四通八达,受阅部队和参加庆典的群众容易集中,在这里举行开国大典无疑会增加热烈的气氛和效果。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便于检阅。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阅兵方队的排面不能太宽。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刚进北平时曾在西苑成功地举行过阅兵。更重要的原因是,那里地处郊区,地形开阔,万一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袭击也便于疏散和隐蔽。但缺陷是,首先须另搭两三个看台,工程大,且不如天安门城楼宏伟壮观;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较远,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
  两套方案,阅兵指挥部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经过反复权衡,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 九·二
  最终,中共中央采纳周恩来的意见,将阅兵式地点定在天安门。
  阅兵分列式是按海、陆、空的顺序,海军方队率先出场,这与以后历次国庆阅兵都不同
  1949年10月1日下午4点35分,开国大典阅兵分列式开始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声中,海军方队走在最前面。来自安东海军学校与华东军区海军的两个方队:海军军官方队和水兵方队昂首率先走过天安门,代表着新中国最早的海军。他们当中许多是“重庆”与“灵甫”两舰起义的官兵。当他们通过天安门主席台时,广场上顿时群情激昂、欢声雷动。这不仅因为海军是人民军队新出现的军种,也是因为海军的服装特别——以蓝白色为基调,与草绿色的陆军服装明显不同;大檐帽、水兵帽、飘带、披肩更是海军特有的。
  开国大典阅兵式是按海、陆、空的出场顺序。当时的习惯叫法是“海陆空军”,如“海陆空军大元帅”。而1950年以后,在天安门举行的历次国庆阅兵式,都是按陆、海、空的顺序。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8:55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决定礼炮28响
  升旗结束后,礼炮惊天动地鸣响。54礼炮同时发出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国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二十八年历程。
  关于“54尊大炮”、“28响礼炮”,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海军。在海上两船相遇时,鸣放空炮,意味着解除武装,表示没有敌意和对对方的尊敬。当时的军舰最多只有7门炮,故鸣放7响;而港口炮台上的火炮较多,通常以3倍于对方的炮声表示答谢。久而久之,鸣炮就成为互相致敬的国际惯例,成为在各种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中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元首来访鸣放礼炮21响,总理级鸣放19响。因此,21响礼炮是世界上的最高礼仪。当时,不知毛泽东是否知道这一国际惯例。他说,这一次礼炮要放28响。
  政协一届会议还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会上有些代表对28响提出质疑,因为它与国际惯例不符。
  会后,正当毛泽东在庭院散步时,恰好碰上了在大会筹委会工作人员唐永健。他是个有名的才子,文章写得很棒,不仅字迹娟秀,而且措辞准确。
  毛泽东笑着问道:“你起草个报告怎么样啊?”
  “主席,您讲。”唐永健显得很兴奋。
  “你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
  唐永健一下子就领悟了毛泽东的意思,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他心里很明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今天,刚好28年。28响礼炮,就是代表着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这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很快,唐永健就简明扼要地起草了28响礼炮的报告,并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后,十分高兴,挥笔签上了他的名字。这份材料转发后,人们都知道,28响礼炮就代表着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史。
  那54响礼炮又有什么说法呢?最流行的说法是,54响礼炮代表54个民主党派。翻开政协一届会议的材料,大会代表分配在54个单位中。这应该是最具说服力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54响礼炮代表了54个民族。
  但是国务院1954年才开始调查民族情况,当时自报民族名称的有好几百个。国务院1956年公布中国共有51个,后来有补充了4个,加上汉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
  至于说54响礼炮代表“五四运动”,更有点儿牵强了。
  开国大典礼炮队由108门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时,一组发射,轮流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发射间隙。所以,这才是54响礼炮的原因。
  其实,首届政协会上的54响礼炮没有特殊含义,与后来我国54个民族相吻合,只是一个巧合。
  原第5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韩怀志曾担任开国大典礼炮队总指挥,他回忆了鸣放28响礼炮的一些情况和开国大典鸣放礼炮的盛况:
  “1949年秋,我在华北军区特种兵所属的战车团任参谋长,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我团抽调部分日式坦克和装甲车在丰台参加训练。9月中旬的一天,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和参谋长李健把我叫去交代任务:‘十月一日开国大典,要鸣礼炮,由特种兵组成一个礼炮团,抽一名老的炮兵干部担任礼炮团的总指挥,决定由你负责担负此项任务。’当日下午我赶到庆王府华北军区司令部,正遇上唐延杰参谋长。他详细向我介绍了这次任务的情况:开国大典,定在十月一日午后举行,庆典开始后第一项是鸣礼炮,奏国歌,升旗,三项同时进行。由毛主席亲自升旗,关于礼炮团是毛主席亲自定的,由54门礼炮,齐鸣28响。”
  按照毛泽东这个旨意,9月下旬,抽调的火炮和参加人员已全部到齐,开始训练。礼炮训练关键是如何把炮放齐。限于当时条件,没有电钮操纵,只能统一喊口号“预备——放!”然后,各炮拉火。
  9月28日晚,礼炮团在天安门东南角公安部大门以西进行试放,54门炮一字排开。按要求奏国歌和鸣礼炮同时开始,国歌奏完,28发礼炮放完。大约每隔34秒一发,放了5、6发后,轰隆的炮声加上烟雾弥漫,炮手已经听不清“预备——放”的口令,因而礼炮无法保证继续放齐。经大家研究,最后决定在指挥台中间用几张大方桌摞起,让喊口号的人站在桌子上,手持大红旗高高举起,喊“放”时,红旗落下,炮手看到红旗落下,马上拉火。这个效果比较好,礼炮手拉火的动作基本上能做到一致。
  开国大典那天早上6点之前,礼炮团就全部到位。大约早上8点左右,聂荣臻司令员由杨成武同志陪同来到炮阵地,检查礼炮准备情况。
  当天上午,礼炮团为了防止火药散落,卸掉弹头的炮弹口已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礼炮手们把炮弹擦了一遍又一遍,整齐地摆放在山炮后侧。礼炮手们在等待着庄严时刻的到来。
  下午3点,开国大典仪式正式开始。
  不一会儿,电话传来了命令:“鸣礼炮!”礼炮队员们立即发射礼炮。
  108门山炮分成两组,一组发射,一组装填。
  54位装填手靠手工整齐划一地在1秒多钟里完成装填。54位拉火手则以统一的动作拉火。
  当毛泽东主席亲手摁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第一声礼炮响了。这炮声震天撼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伴着礼炮的隆隆声响,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在尽情欢呼。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显示着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与信心。
  背景资料:毛泽东与“28”
  毛泽东一生与数字28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的姓名繁体字笔划有28划,故毛泽东曾自称“28划生”。1921年,毛泽东28周岁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他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的起点。1928年,毛泽东与朱德会师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军委书记;同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初步形成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革命理论。1928年这一年,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崇高地位的基础。1929年9月28日,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央九月来信”支持在红四军党代会上落选的毛泽东,要求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根据中央精神,红四军11月28日长汀会议决定召开第九次党代会;12月28日古田会议,毛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他亲自起草的决议也获通过,成为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35年5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重蹈石达开灭亡覆辙”的谰言。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和平诚意,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争得了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为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基础。1949年,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伴随着天安门前的礼炮28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伟大创建者,以第一任国家主席的身份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3年12月28日,由毛泽东两次修改过的中宣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经中央批准转发,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纲领。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闭幕,毛泽东再一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8年11月28日始在武昌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决定》。1959年4月28日二届人大闭幕,此后,毛泽东国家主席的职位改由刘少奇担任,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闭幕,毛泽东(自七大以来)第四次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1949-1976年,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担任党和国家、军队最高领导人整整跨越了28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8:56 | 只看该作者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这个人,似乎更加难忘,此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这位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是如何度过这刻骨铭心的一天的?  放弃空袭计划 怕受万年唾骂
  1949年10月1日。清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蒋介石在广州的居所。
  蒋介石的官邸死一般寂静。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打断了正在思考的蒋介石。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打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每一次,周至柔得到的回答都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周至柔焦急地向蒋介石说出了最后的底线。
  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说:“任务取消。”
  周至柔大惑不解,问:“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然后放下电话筒,慢慢地坐回沙发,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
  不过,在今天看来,蒋介石倒是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这个计划蒋介石与周至柔密谋了很久,也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蒋介石为什么在最后关头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终明白:即使他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破坏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他得到的只能是中国人民的更加愤恨和美国人对他黔驴技穷的蔑视。而且,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如果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毁坏了,自己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这样会招致全中华民族的指责和唾弃,成为千古罪人。所以,蒋介石最终放弃了破坏计划。正是出于对蒋介石孤注一掷冒险一搏的警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全部带弹受阅,这在中外阅兵史上是极罕见的。
  越洋电话 唯一的浮木
  蒋介石还是寄希望于美国政府对他继续支持和对新中国政府遏制的。此刻的蒋介石正在急切地等待着一个消息。通过总机,他接通了美国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夫人宋美龄熟悉的声音,蒋介石心中一阵兴奋。
  当宋美龄讲到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而不承认北京政权时,蒋介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连声说:“好!好!好!”实际上,蒋介石深知美国方面的这种支持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可到了这等狼狈境地的他权且将这一消息作为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安慰剂。为了争取美国更多的援助,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派夫人宋美龄前往美国游说。但迎接她的尽是一些美国的二流官员。深感失落的宋美龄在发回国内的第一封电报上说:“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此次,宋美龄访美目的有三:其一,是让美国方面明确表态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其二,是得到一大批物质援助;其三,是请一位高级军事家赴华考察中国局势,人选是麦克阿瑟将军。那么,这三项明确的目标如愿以偿了吗?答案是:争取到的一点援助经费,早已被蒋夫人一年的游说花费一空,只是经过中央银行转手后又重新流回美国。请麦克阿瑟将军赴华考察的意见被否决。所幸宋美龄没有无功而返,她最终说动了美国政府表示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实现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目的。因此,蒋介石还是比较欣慰的,尽管这个结果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
  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政府就宣布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无异于给蒋介石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蒋介石忧虑地说:“今后俄帝必与共党订立军事同盟,助共党建立空军与海军,则我为势更劣,处境更艰,此为最大之顾虑。”
  院中踱步 难掩无限失落
  1949年10月1日。上午。
  心情烦乱的蒋介石来到院中,下野已经8个多月的他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踱着方步,低头不语,阴沉沉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虽然刚才收音机里传出的共产党新闻,将他称为“蒋贼介石”,使他非常生气,但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唯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对付共产党,而是要尽快复职就任总统,依靠广州或台湾,东山再起。可是,此时代总统李宗仁就是不交权,蒋介石十分恼火。
  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今天我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来和您谈话。”李宗仁一开口就掷地有声,蒋介石顿感来者不善。
  蒋介石默坐着听李宗仁历数其过失时,面色极为尴尬。李宗仁见蒋介石低头静听如此严厉的诘责尚能容忍,没有咆哮和反唇置辩,遂不再多说,起身告辞。蒋介石一直把李宗仁送到楼下。反身上楼的蒋介石气得面色铁青,忍无可忍,咆哮道:“娘希匹,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李宗仁是个什么东西,也来教训我,我叫你立刻滚蛋。”
  次年李宗仁以“胃疾剧重”为由,赴美就医。3月1日蒋介石宣布继续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职务。
  尽失人心 最后希望破灭
  1949年10月1日。下午。
  蒋介石一直守在收音机旁收听着中共的新闻,每听到他的许多老部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消息时,蒋介石就愤然站起,破口大骂:“娘希匹,一群混蛋,老蒋待你们不薄,一群卖身求荣的王八蛋!”除此之外,蒋介石没有说过其他的话。
  据美国人易劳逸著《毁灭的种子》一书,蒋介石的失败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许多部队倒戈投向共产党。事实上,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投向共产党已成为大势所趋。
  夜深了。然而此刻的蒋介石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烦躁地反复调换着收音机频率。
  这时,收音机里报道了一则北京破获一起国民党特务破坏活动的消息:“阴谋在人民政协开会期间进行捣乱活动的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分子木剑青,于20日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逮捕。该犯为国民党中统局特务,化名王建坤,于9月2日来京……经北京市公安局连日侦审,特务匪犯木剑青已初步供出该案为国民党中统局有计划之捣乱活动……”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一股无名火直蹿上脑门,他不由得大发雷霆:“一群废物!”
  夜色越来越深。对蒋介石来说,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也许是他一生中最漫长、最难过、最刻骨铭心的一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2 04:10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7 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17 16:29 , Processed in 0.0438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