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鬼吹灯》暗合的神秘流沙墓葬发表于 2008-12-30 14:41:39 类别:楼主公告
洛碛,一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重庆三峡库区小镇。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末清初湖广移民来此,视之为乐土,又因滨长江有沙石积成碛坝,故名乐碛,建国后改为洛碛。二是南宋绍兴十四年,由乐碛出去的状元冯时行因在万州被罢官削职,一气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后发展为洛碛。不管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它都透露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洛碛,是个繁华而且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的地方。
2008年末,洛碛出土最大的巴人贵族墓,一时间,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座2300多年前的墓葬,沉睡在里面的应该是一位晚期巴人的上层贵族,可惜,他的清梦“醒”得实在不是时候。
现代的施工机械不但惊扰了他的千年之梦,还把他原本深达6米以上的豪华“居室”破坏了三分之一,毁损到仅余1米多深。而那些入侵的冒失鬼更在文物部门赶到之前,急急地把破坏的棺椁木材运到渣场进行了填埋。这些楠木做的棺材,足足装了三卡车!
——这的确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墓葬。墓长8.9米,宽6.8米,是重庆主城区发现的最大的战国——西汉墓葬。
它,超过了与之同时代的涪陵小田溪巴王墓——著名的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鸟形尊出土的地方。 说这个墓葬超过巴王墓,当然不仅仅是墓室大小,还有它的规格。出土的珍贵文物暗示着墓主的高贵身份。
虽然被破坏掉三分之二,但余下的40余件文物仍可圈可点——玉器:玉璧、玉璜;铜器:戈、剑、戈柲帽、立鸟饰;陶器:灰陶平底罐、蜻蜓眼……
古语曰:“君子比德于玉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不管是用作礼神、佩饰还是敛葬,美玉自古就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战国至西汉时期更是盛行种类繁多的佩玉,是以出土的葬玉也丰富多彩。
戈柲帽是个很奇特的名字,也是一件令人惊艳的青铜器。
顾名思义,它是兵器戈的柄顶部的“帽子”,如同龙头拐杖的“龙头”。这件品相完好的饰物呈现的是青鸟啄羽造型,姿态优雅,线条流畅,虽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仍熠熠生辉,栩栩如生。
小小的用陶烧制的珠子,上面镶嵌着漂亮的绿松石,像蜻蜓的眼睛,串成一串,应是主人生前喜欢佩戴之物。有人说它像“西藏天珠”。
《鬼吹灯》是一部写“盗墓”的畅销书,充斥着大量夸张甚至虚幻的情节。不过,里面描述的威力无比的“流沙墓”却真的在我们身边出现了。——这个巴人墓葬居然就是一座积沙墓。墓室顶部积沙达四五米厚,侧部也有三四十厘米。
试想一下盗墓贼的遭遇:他们一旦进入墓室,流沙“机关”立时启动,早已填注得满满的细沙倾泻而出,如爆发的洪水将其掩埋……
据说,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就是“流沙墓”,这也许是它在自古盗墓就猖獗的陕西竟然幸免于被盗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一贵族墓葬附近,据说还发现了41座墓葬,包括战国至西汉的土坑墓、汉代砖室墓、宋代石室墓、明代砖室、石室墓等。而且,不排除附近还有更大墓葬存在。
洛碛在晋代曾是枳县治所。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枳阳府君阙,就是清代同治时期出土于洛碛。巧的是,当年枳阳府君阙出土处距这个巴人墓地仅半公里远!那么,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呢?这,成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猜想。
枳阳府君阙是晋人杨阳所立。因晋代官府禁立碑,故其极罕见。西南地区的晋碑,就仅有巴渝《枳阳府君阙》和滇之《爨宝子》、《爨龙颜》而已。当年有个川东兵备道台叫姚觐元,据说博学宏识,好收藏。他上任的当年,乘舟东下经过乐(洛)碛时,闻枳阳府君阙出土,为一乡民所得,见而爱之,遂以“千钱得之”,“潜携石去”,以船运回老家,藏于家中,并名其室曰“晋石庵”。吴越金石家闻讯,多有往姚宅观赏者。
近来,考古工作者正在洛碛观音阁附近疑是《枳阳府君阙》的出土原址进行调查、勘探,试图寻找到墓地,并揭露其中尘封千年的秘密。
狼藉的墓底残痕 青铜立鸟饰 青铜戈巴人 柳叶形青铜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