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渐渐散去,真相现出了狰狞的面孔:面对股改前的存量大小非和股改后源源不断的增量大小非,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骤然发现,他们掉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中。有些激愤的朋友甚至说,“这是资本市场从未有过的最大骗局,监管部门用股改设局,欺骗了全国投资者”。于是,市场崩溃,投资者信心崩溃,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股改的亲历者,我不相信股改是个骗局。监管部门怎么可能设局欺骗全国投资者呢?他们是要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啊!我怀着最大的善意,回顾起了不久前的历史,认真研究今天的现状,结果吓了我一跳,我不愿承认的骗局,还真的十分可疑。 可疑的第一幕发生在股改时。大小非依靠行政权力为对价设立底线,造成了大小非的持股成本和市场投资者持股成本的天壤之别,为今天的市场崩溃留下了隐患。中国证券市场的估值体系除了崩溃,别无选择。现在,市场人士强烈要求对大小非减持征收暴利税,证券监管部门官员却极力反对,说是大小非的流通是市场博弈的结果,是当初得到流通股东认可的。事实是这样吗?股改博弈原本就是一场虚假的游戏,因为国资部门对价底线的狙击,真正的博弈无从谈起。我在股改期间三封公开信中提出的:应根据每个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该十送十就十送十,该送二十就送二十”的呼吁,仅是个呼吁而已,市场最终以十送三的主流方案完成了“钦办股改”。而真正公平的对价中枢,我认为应该在十送十五至十送二十之间。流通股东当初的所谓认可,并非真实意愿的体现,实则是在行政权力和强势利益集团压迫下,对自身权益的无奈放弃。现在无视市场崩溃的严重后果,继续以此做借口为大小非们辩护,即使不是存心欺骗,也是说不通的。在这里,我恳切建议证券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在百忙之中能亲自阅读一下《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发改委专家李琨先生的重要文章,弄清楚两类股权的不同性质。 可疑的第二幕发生在股改后。在存量大小非隐患未除,洪水般一浪接一浪冲击市场的时候,大盘股仍在不断上市,又制造了近乎天文数字的大小非。更可疑的是,发行手法和股改前毫无区别,仍是从巨大的总股份中拿出很少一点上市,在二级市场把股价炒上去,然后再把非流通部分拿到市场上抛售。这一来,中国石油就被炒到了48元的高位。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石油一次发行几百亿,市场的定价会是多少?只怕连8元也到不了吧?到了最近的中国南车,市场已经崩溃了,管理层还在麻木地我行我素。我说这是麻木,是糊涂,可市场认为是欺骗,也不是全无道理。连我类个人投资者都看清的问题,监管层偏没看到,肯定是哪里出了大问题。果然是出了问题:前几日,又是证券监管部门的官员大发高论,说是数据表明,中国南车这类大盘股的上市并没有从市场上抽血,看了报道,我简直惊的目瞪口呆…… 因此,我认为,要拯救这个崩溃的市场,首先要拯救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一个历史原罪没得到清算,如今又因政策错误不断而走在崩溃道路上的市场,加上一个让投资者毫无信心的可疑的监管层,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而要恢复公信力,管理层就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排除阻力,用当初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魄力,启动二次股改,不设任何对价底线,让大小非们和中小流通股东进行一场真正的市场博弈,彻底清算历史原罪。而对股改后产生增量大小非的上市公司,要进行一次性完整的股改,让恺撒的归恺撒,人民的归人民。在二次股改未完成之前,应该暂停新股上市。日后上市一律一次性上市,在首次发行时不愿上市的股份,应永久锁定,使之不再产生增量大小非。 另外,对大小非的减持征收暴利税的市场呼声,管理层似也应认真考虑。若能以此项暴利税为基础,加上取之于市场的印花税,成立证券平准基金,平抑市场大幅波动,也不失为一个维稳的有力措施。 我这些话说了估计也没用,但该说的,我还是要说。因为我不愿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的证券市场就这么在错误市场政策的误导下走向深渊,不愿看到亿万中小投资者的眼泪和哭泣,不愿看到中国人民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积累的金融资产在这个毫无希望的市场上不断消失,够了,这一切该结束了!管理层,拿出你的公信力来,把没完成的股改真正完成,用行动来恢复市场和人民的信心吧!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周梅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