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老红军设家庭救灾指挥部 安置12名灾区亲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4 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皓)88岁高龄的姜萍,祖籍四川理县朴头乡朴头村,是我省目前唯一一位藏族老红军。汶州地震发生后,她嘱咐儿女一定要把家乡亲戚的孩子接到家里来避难。昨日,12名亲戚抵汉,其中9人是学生。一时间,姜萍老人的家俨然一个“家庭救灾指挥部”。

  姜老家位于省军区元宝山干休所内,是一栋平房,里面有五六个房间。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这里,姜老的12个亲戚都在门前的院子里休息。他们都是姜萍哥哥和姐姐(都已去世)的后代,分别来自四个家庭。

  院子里的栀子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遗憾的是,姜老并不在家,她因病一直住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姜老的小儿子傅建长告诉记者:“母亲上了年纪,患有老年痴呆症,脑子经常是糊的。可5月12日地震发生那天,母亲却十分的清醒,在病房里关心地询问四川老家亲戚们情况怎么样,嘱咐要将亲戚的孩子接到武汉来避难。”

  按母亲吩咐,傅建长和哥哥傅德胜、姐姐傅建军当天就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分头联系理县朴头村的亲戚。可当时由于通信中断,一直等到五六天后,他们才与亲戚联系上,并转告了姜老的问候与邀请。

  亲戚们商议后,决定由姜萍的侄儿姜玉富、侄女王素芬和她的丈夫吴双全,带上四个家庭正在上学的9名孩子,前来投奔姜老。

  记者了解到,9名孩子分别是藏族和羌族,其中有1个职高生,4个初中生,2个小学生,还有2个在上幼儿园。

  家里一下子多了10多口人,吃饭和住宿都成了问题。昨日中午,傅建军特地做了七八个菜,每个菜的分量都做得足足的。电饭煲小了,就多煮几锅。另外,为了保证大家都吃好,傅建军还买了很多馒头。

  午饭后,来自灾区的16岁姜果和14岁姜根在客厅里弹起电子琴。他们老家没有电子琴,他们也不会弹,但键盘发出的美妙声音,却吸引了兄弟俩。

  姜根对记者说:“地震发生后,学校房子开裂,停了课。正当我们住在帐篷里、靠政府发的干粮度日时,接到姑婆婆家的电话,说她老人家十分惦记我们,让我们上这来暂避,我们心中好温暖。”

  村里房屋都裂了

  “我花了三天三夜才回到家里……”姜萍的侄儿姜玉富告诉记者,地震当天,他正在都江堰市出差,第三天他才与朴头村的亲戚们联系上。本来从都江堰回朴头村的路程是200公里,因为交通中断,他不得不从成都绕道雅安市、宝兴县、小金县、马尔康,行程800公里,有时他还搭乘路过的抢险救援车,有的路段没有车,他就靠步行,费了三天三夜才回到朴头村。“地震时,妻子和儿子在汶川的姐姐家玩,姐姐家的房子没有倒,他们人还好。直到现在,我们夫妻俩都还没有见面。”姜玉富告诉记者,朴头村的房屋和校舍都裂了,80%以上的房屋不能继续使用。村民们长期住在帐篷里,生活靠政府救济。

  姜玉富说,他带着11名亲戚,从朴头村辗转到达成都,后改乘火车,于昨日上午8点抵达武汉。“把孩子们带来了,我就放心了。我马上还要返回老家,抗震救灾。”姜玉富告诉记者,前几天失事的那架救援直升机上,有他的两名亲戚。

  九个孩子上学成当务之急

  9岁的藏族小女孩荣椿告诉记者,她本来是在理县朴头乡朴头小学上三年级,现在班里的39名同学都无法上课,“我现在最想的就是上学了!”

  姜玉富告诉记者,他已将9名孩子的住址、年龄、年级和民族一一登记在纸上,准备提供给相关部门。

  据傅建军介绍,元宝山干休所的领导和元宝林社区的群干,得知灾区来人后,纷纷前来问长问短,并十分关心9个孩子的上学问题。

  昨日中午,正当记者在姜老家采访时,恰遇姜萍的大儿子傅德胜所在单位——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吴素华和退休办的罗主任前来慰问,送来了被子、凉席、电扇及日常生活用品。得知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姜家根本睡不下,吴素华和罗主任又折返单位,给姜家送来两张高低床。“我们也可以帮忙联系学校,让孩子们尽快复学,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吴素华的热情,让姜玉富等人热泪盈眶。

  老红军的日本养女担起照顾孩子重任

  在姜老家,记者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一会儿给大家搬板凳,一会儿给大家削水果。她叫傅建军,是姜萍收养的一个日本女儿,已60多岁了。

  原来这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真情故事。

  1949年,解放军进军湖南沅陵剿匪,日本姑娘松尾在我某野战军医院任护士长,参加过长征的藏族女红军姜萍,亦在该军司令部管理科任股长。因当时该科分管医院,故二人彼此相识。

  松尾是日本投降后在东北参加解放军的,当时只有15岁,刚中学毕业,已无亲人。解放战争期间,她从护理护士提为护士长,因工作踏实、技术熟练,备受大家的喜爱。1950年8月1日,年方20岁的她生下了女儿“夏子”,但不久,根据遣返侨民有关规定,她将返回日本。

  生在日本、长在中国的松尾一时间心境非常矛盾。鉴于归途携带女婴不便,回国后生活又没着落,她向部队领导恳求把孩子留在中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姜萍闻讯对松尾十分同情,松尾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同时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尽了力,还是自己的战友,有着深情厚谊。尽管她当时已有了儿子德胜,但心地善良的姜萍还是毫不迟疑地决定收养“夏子”。当年底,松尾将4个月大的“夏子”交由姜萍收养,踏上了返日行程。姜萍和丈夫傅家佑考虑到孩子是8月1日出生的,日后将随他们生活,遂将“松尾夏子”改名叫傅建军,对她百般宠爱,与4个儿子等同看待。

  1977年,傅建军同军医大毕业的一广西籍战友恋爱、结婚,次年,她奉调武汉工作,当上了护士长、主管护理师。期间,入了党,立了功,三次被评为优秀护士。如今,傅建军以正团职退休。“我一辈子都要感谢姜妈妈的养育之恩!”傅建军告诉记者:“照顾好来自灾区的孩子们,是我目前最大的任务。”

  昨晚11时许,记者与傅建军通话。她说:“孩子们都睡了,我在给他们洗衣服。”

  姜老一家五个红军

  姜老曾是川西高原的奴隶娃子,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四川时解救了她家,一家五口全部加入了红军。那年,姜萍才14岁。

  因为她家居住在藏汉混住区,既懂汉语,又会藏语,入伍后一家人作为通司(藏语翻译)给红军带路。姜萍的母亲、姐姐安排在红一方面军当翻译,姜萍和大哥、小弟在红四方面军当翻译。1961年,姜萍在原武汉军区离休。

2#
发表于 2008-6-4 16:59 | 只看该作者
向老红军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4 16: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晓月清风[/B] 发表: 姜老一家五个红军,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4 15:33 | 只看该作者
姜老一家五个红军,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7 18:14 , Processed in 0.03129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