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03|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 闯 石 头 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4 11: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
    500年前,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于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生活条件十分困乏,其族人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他们用石头搭房垒屋,造石具开荒种田,炊饮餐具全部用石头打凿而成。春风秋雨,世事沧桑,于家人在这里依漫山石头,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目前,这个石头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
         
    我们从井陉高速出口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顺着汽车大灯的灯光看到一个指示牌,向左——到井陉县城,向右7公里到石头村。既然是奔石头村来的,就直接到那里去找农家院住吧。
    顺着公路走了不远,向右有一条很窄的马路指向石头村;拐进去后感觉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不断的爬坡,不是很陡,时不时的能看到路标指路。穿过了两个村子后,感觉到了坡上,也没有路标了,在荒野之中,只见我们汽车大灯的灯光,四周都是黑黝黝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到了哪里;看看仪表盘上的公里数,感觉应该到了,可就是看不到一点村落的影子。正在迷茫之际,对面开来一辆汽车,赶紧下车问路,司机是当地人,爽快地答应让我们跟着他走,原来,我们走岔了、也走过了。掉头、顺坡下行向右拐,到了一个村边上,司机告诉我们过了前面的门楼就到了,他到家了。我们忙不迭的谢谢人家之后继续向前走,果然在不远的路边有个灯火通明的房子,在黑黝黝的旷野中独特而显眼,下去一问路,原来是个饭馆,从里面出来一位醉醺醺的汉子,自称是村长,他打了个电话,不一会来了一位中年男人,带着我们进村。他跟我们说,在他那里吃住一天30元,不含炒菜;吃炒菜的话,素菜15元,肉菜20元,如果你们不满意,可以去别的人家去住。我们想,都这么晚了,就在他这儿住吧。
    离他家不远有个停车场,他说车只能停这儿,下面的路没法走车,我们也只好听他的。下车后,但只见停车场四周漆黑一片,没有月亮,没有灯光,没有一点声息;那叫一个安静,静得出奇、静得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仿佛进了无人区、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中年人拿着手电筒在前面带路,顺着一条小路向下走,进了胡同,在胡同的丁字交叉口有个路灯钉在墙上,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们看到,房屋和院墙都是用石头砌的,脚下的路是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似的石头铺成的,因为常年被人踩踏,石头表面泛着青光;我们跟着他向左拐,走了20多米,就到他们家了;在胡同的另一头,不知是谁家的狗,大概听到了动静,汪汪地叫个不停。
    他们家的院子里有院灯和两张桌子,一对老年夫妻在吃饭,我们放下行李后,在另一张桌子上用餐,饭菜很简单:花卷、粥、一荤一素两个菜,玉米面粥里还放着豆角,房东说他们这里就这样,粥里不放蔬菜就不会做了。真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
    老年夫妻中的老先生是画家,他们是到这里来画写生画的,也住在这家。饭后到老先生的屋里一看,十多个画好的画框摆了满满一地,我多少也懂点油画,看到老先生画得果然不错,随即和老先生聊了聊,老先生很兴奋,对这里的景色赞不绝口,他们已经住了几天了,周围的山山水水也都走遍了,原来老先生还是资历很深的老画家,北京美院中的几个教授都是他的学生,兴奋之余,老先生答应明天一早当向导,带我们一起去周边看看。
    这个农家院里能洗澡,是太阳能的,女主人告诉我们,洗澡的时候注意节约用水,因为这个村子严重缺水。听了女主人的嘱咐,我们更加自觉的注意节约用水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准备拍拍山村的日出,没承想天空浑浑噩噩,到处是灰蒙蒙的,这是我们才发现,我们住的院子,大门在西南角向南开的,所谓大门就是半截篱笆墙;我们住的房子是东房,画家住的是南房,厨房和洗澡间在北面,院子上一个大黑网把院子罩住了多一半。吃过早饭,我们就随老先生夫妇出发了。
    出了门左拐不远就上了一条南北的大道,这是一条水泥板式的宽阔大道,北高南低,把个石头村分为两半,我们住在西半部分,而大量的古建筑都在东半部分,我们先随老画家顺着大道往北走,上了一个小山梁。
    九月下旬也正是庄稼成熟、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玉米已经开始泛黄了,沉甸甸的谷穗低下了头,高粱杆上疏散的高粱头随着晨风摇曳,棉桃绽开了雪白的棉絮,就连喇叭花都水灵灵的昂着笑脸,真是一幅活脱脱的山村丰收画卷啊!
          
    老先生自己找创造灵感去了,我们随意拍了一些照片,就回村了。
    老乡告诉我们说,东边这片古民居有7条街巷,什么纪念馆、祠堂等等都锁着大门,找讲解员才能拿到钥匙。找讲解员得花钱!我们只是看古建筑、古民居,不想研究这个村子的历史,自己走走、看看吧。
  我们从村子最南端向东的一条街巷进去参观,街巷口是个拱形的门楼,有路标指示,真武庙观音阁、清凉阁都在里面。
  
    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和我们住的那条胡同一样,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磨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许多门楼雕刻得十分讲究,从这些冰凉、青灰的石头中,不难看出历史的沧桑和印记。
         
    在胡同的中部是真武庙观音阁,观音阁的下半部是石头搭建的,上半部是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雕梁飞檐,透着古朴;对面是个戏台也是青石垫底、灰瓦盖顶,不知道当年这里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样。
     
    胡同东头就是这个村子的标志性建筑——清凉阁。清凉阁已有420多年历史,是一个奇特的三层楼阁,明柱回廊、九脊飞檐、气势恢宏、高大威严。下面两层是全石建筑,结构奇特,独辟蹊径,似搭非搭、似券非券、石墙石壁、石阶石栏、石门石窗、石榻石龛……巨石累累,鳞次栉比,长者数米,重者万斤,乃至一块石头一根柱,一块石头一匹梁,一个平台一块石,一块石头一堵墙。工艺粗犷奔放,跌宕起伏,犬牙交错,鬼斧神工,可谓建筑史上之奇迹、深山古村之明珠。
         
    我们在这些街道、小巷、胡同里走啊、转啊、拍啊,被于家后裔这种顽强、勤劳、聪明、才智深深震撼和折服!它不仅是于家后裔顽强生存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典型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就像这几百年历经风霜雨雪摧残的巨石,永远打不垮、拖不烂!

IMG_2955.jpg (38.74 KB, 下载次数: 15)

IMG_2955.jpg

IMG_2941.jpg (140.86 KB, 下载次数: 13)

IMG_2941.jpg

IMG_2940.jpg (171.36 KB, 下载次数: 20)

IMG_2940.jpg

IMG_2901.jpg (65.69 KB, 下载次数: 17)

IMG_290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44 收起 理由
荷花仙子 + 3 好文笔的张哥,赞一个!
末学 + 22 赞一个!图文并茂,好!看了此贴让我想起了“.
海淀区老亮 + 1 赞一个!
崔大嘴 + 10
灯笼草 + 2 拜读!欣赏!回味中!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2-11-4 11:19 | 只看该作者
难得一见的古村落!沧桑的美,谢谢张哥的游记,文字很美层次清晰有水平!不出游记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1-4 11:2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名符其实的石头村!古朴原始,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1-4 11:35 | 只看该作者
张队您提供石头村真好,我也欣赏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4 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4 13:49 | 只看该作者
看见张哥游记,撇开别家不看,细读二遍,古朴民居,跃然网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1-4 13:58 | 只看该作者
附:于谦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谦为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
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遗有《于忠肃集》。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 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点评

锦上添花  发表于 2012-11-4 15: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4 15:47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之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1-4 15:58 | 只看该作者
张哥又给我们冬泳人找到了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4 16:2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您的佳作,好拍,古朴民居石头村,给我们驴友找了一个玩的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48 | 只看该作者
老鲨 发表于 2012-11-4 11:19
难得一见的古村落!沧桑的美,谢谢张哥的游记,文字很美层次清晰有水平!不出游记可惜了。

多谢苗队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50 | 只看该作者
夏橙 发表于 2012-11-4 11:25
真是名符其实的石头村!古朴原始,值得一看!

谢谢你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53 | 只看该作者
莲菊 发表于 2012-11-4 11:35
张队您提供石头村真好,我也欣赏太棒了。

谢谢莲菊大姐的关心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54 | 只看该作者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2-11-4 11:38

多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1:02 | 只看该作者
云飞扬. 发表于 2012-11-4 13:58
附:于谦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 ...

      云总的补充总是恰到好处,给本文以锦上添花,多谢了!石头村离我们这里不过300余公里,有兴趣骑车跑一趟对你来说也不是难事,骑车到了那里,还免了停车费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1:04 | 只看该作者
扑克牌老K 发表于 2012-11-4 15:47
图文并茂之佳作

谢谢扑克牌老K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1:08 | 只看该作者
崔大嘴 发表于 2012-11-4 15:58
张哥又给我们冬泳人找到了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谢谢您!

      不客气,我也是慕名而去,感到不错,便把它记录下来,供大家一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1:15 | 只看该作者
海淀区老亮 发表于 2012-11-4 16:25
拜读您的佳作,好拍,古朴民居石头村,给我们驴友找了一个玩的好地方。

谢谢!我觉得那里还是很值得去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11-4 21:42 | 只看该作者
踏遍祖国的绿水青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1-5 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24 20:23 , Processed in 0.07703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