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 |
| 冬泳从2004冬天开始,过了2018冬天,已经十五个冬泳了。冬泳可以强身又磨练意志,但是平时的生活习惯,心态,环境,对于养生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
![]() ![]() ![]() ![]() |
|
冬泳又一年,今年感觉比两年前要好的多,看来,饮食调节是养生最重要的一环。 |
|
首先要感谢这个版块,感谢这个版块的朋友。冬泳养生互相交流。两年过去了,我身体状况比原来还要好一些,这说明了冬泳网的交流功能有时超过了那些没有医德的医生。 |
|
为什么冬泳人有点容易生湿气,有的不会生湿气?盼老师指点。 |
御风飞舞 发表于 2017-5-18 15:42 谢谢老朋友的忠告。六月一次体检,B超医生说胆囊萎缩了,没有用了,不取出来有病变危险。但我一切都正常,何苦去挨一刀?去年医生也是如是说。至今,没管它,照样骑车游泳,当然,正如您说的,适量运动。 |
|
随着年龄的増长,器官的衰退和老化是势在必然,所以上了岁数的人,我还是提倡休闲健身,运动量切记不能过大,还有最好不要爬山,即使要爬,也爬一点缓坡的矮山,因为膝关节磨损后,不会再生了。当然游泳是最好的,但切记不能攀比,反正一切随其自然,适当运动就行了。 |
|
本帖最后由 白云515 于 2017-5-15 13:31 编辑 转眼又到2017.5.15.,啊哈哈哈哈,跟我白云515有点缘分。今立夏以来,身心状态俱佳。人的身体真有生物钟啊?有自己个体的运行规律啊?难道是立春以后每周一次骑车小长途结伴进山的效果?这两年来,我改变了饮食习惯,中午可以吃点肉,喝点酒。晚上不吃酒,不沾油,吃点素面加醋,少盐。早点也可以不吃咸菜就可以吃饱。稀饭馒头一个鸡蛋。血管似乎畅通了,没发帖时的症状了。冬泳减量,骑车减量,吃饭喝酒都减量。状态还是很不错,上次骑车从早6点20骑到13点10分,平均时速达到21.263公里。看来,医生的话真要半信半疑。还是自己调养自己最好。 |
|
上个月腿弯弯出现湿疹,看医生后内服外擦已有缓解。看来是冬泳受了寒湿。对于寒湿,建议平时炖些山药粥,多泡泡脚,或者艾灸足三里、中脘、三阴交等穴位。” |
|
本帖最后由 探索真谛543(院长) 于 2016-8-17 12:42 编辑 首先祝贺你取得养生的成功!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不负责任,还能指望他能够对其它事情重视和负责呢? |
| 一位朋友去例行体检,做彩超时,医生发现他的胆囊已经萎缩,说是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建议切除。但他平时并没有感到哪里不舒服,只是不像年轻时那样爱吃油腻的食物了。这位朋友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知医生的建议合不合适他。希望哪位高人能指点迷津。 |
|
本帖最后由 白云515 于 2016-5-28 10:55 编辑 一位老中医的话:“不知什么时候起,“红豆苡米汤”已被铺天盖地说成了祛湿圣品。甚至一些看似很专业的中医帖子,一些来头很大的中医专家上节目,健脾祛湿的理论头头是道,可一到祛湿方法,竟然是一招通杀:苡米红豆汤。 在这里,这些专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中医原则:“首辨寒热”。什么情况下才能用苡米红豆祛湿?须是湿热。寒湿禁用。不分寒热,不辨虚实,将中药材或食材简单对应病症,这是主流中医在被西医化后,走向灭绝边缘的自作孽:一说久咳就川贝蒸梨,一有咽喉炎就金银花,一觉皮肤干就生地麦冬,一有口腔溃疡就绿豆、黄连,一现便秘就香蕉、蜂蜜,一遇痛经就益母草,一看淋漓不尽就地榆侧柏叶,一治气血不足就阿胶熟地党参黄芪,一见失眠就酸枣仁,一有脾胃虚就鸡内金,一遇鼻炎就苍耳子,一说头痛就天麻,一有肾虚就玛卡巴戟天,一发荨麻疹就蜈蚣蝎子……这与一发烧就头孢输液有何两样?中医的核心优势“辨证施治”哪去了?前几天一位年轻女子来找我。丽质秀美,时尚温婉。无奈面多斑,黑眼圈,肌肤黄,妆粉无力掩饰。脉弦细,苔白腻,体乏力,冬天脚如冰,起身常有头晕,前几日竟突然摔倒于卫生间。这是明显的寒湿蕴于内,典型的真武汤证,所谓“起则头眩,振振欲僻地”。面黄、长斑,与寒湿相关的兼证罢了。她这里也是湿气重,而这种湿气,服用苡米红豆汤是必然会加重。我的很多病人都是长时间服用红豆苡米粥的受害者,不时有女性在微信朋友圈秀自做的红豆苡米粥,不可不慎啊。对于寒湿,建议平时炖些山药粥,多泡泡脚,或者艾灸足三里、中脘、三阴交等穴位。”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夏天容易受“湿热”,冬天容易受“寒湿”呢?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1 00:57 , Processed in 0.06334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