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日日颐和园,周周十三陵水库(冬泳日志)

查看数: 33964 | 评论数: 290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10-10 18:22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4-10-30 16:41 编辑 10月10日,中午大风大浪,水势汹涌,群魔乱舞,气势强大。回来才知5-6级大风,据说瞬间达到7级。蓝天白云,赏不尽的风景。似撒落一池碎银,水清如许,畅游其间,如 ...

回复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8:24
      爬泰山.   Arch
拂晓冬泳黑龙潭,
日出拜揭无极殿。
朝阳登顶扇子崖,
隔空敬望傲徕巅。
宝瓶白壁跋地起,
黄溪河水响林间。
翻山越岭凌汉峰,
豁然开朗中天门。
连爬带走三十里,
上下梁壑两百层。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8:17
张老师记载:

南门冬泳之歌

朋友!你到过南门吗?(颐和园)
看!
老姐老妹,老哥老弟,
一拨又一拨,
顺阶而下,
一跃水中:
与绿波热吻,
与碧浪拥抱,
与寒水搏击!
仰游瞻蓝天,
蛙泳俯湖底,
蝶姿飞水面,
自由永(泳)向前!
或顺,
或逆,
或横渡。
尽兴......
我们是可敬的冬泳人!


看!
老姐老妹,老哥老弟,
一拨又一拨,
拾级向上,
依墙排立:
享空气按抚,
享大墙摩挲,
享阳光沐浴!
蹦跳如顽童,
打作似禅师,
拍击振山河,
扭摆迪斯科!
或聊,
或笑,
或深思!
尽情......
我们是可爱的冬泳人!


2016.12.1 颐和园南如意门随感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8:17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7-1-21 08:18 编辑

山桃虽已亥,桃犹未开,待到四月天,百花入王怀!


第一首是村长写的@村长。第二首是张老师写的@鹰骏(英英)。第三首是省翁回的@省翁。第四首是三猛子写的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8:15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7-1-21 08:16 编辑




春风乍寒水清清,岸上桃花人面红,起舞英姿心情好,还看今朝弄潮人。

身前杏花香,鸿福春风扬。百花觅知音,酣畅诉衷肠


背后桃花开,花运却未来,形影自相吊,何处去释怀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57
冬泳缘识结谊情,
聚会巴依送友行。
白红黄加自酿酒,
扒肉烤串披萨饼!
原味酸奶味清淳,
新疆小帽留合影。
道别有期情无限,
不久重归友相迎!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57
小金鱼记载:

昆玉河水碧波漾,
如意泳友情谊长。
天寒地冻何所惧,
傲雪凌霜冬泳强。
岁寒三友松高洁,
举樽惜别诉衷肠。
千里飞速近咫尺,
春风杨柳玉湖畅。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54
在罗道庄游泳的一厨师传受酥带鱼方法  将带鱼段炸焦后 捞出   在高压锅内放好佐料 葱 姜  蒜花椒  大料   酱油   糖   醋  加适量水  水烧开后  关小火 将带鱼段码入锅内 盖盖 盖阀 小火加压4o分钟 即可   鱼骨头酥了  鱼肉不散  美味之极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53
马工记载:

我现在只要不结冰就基本按到铁桥往返10分半的量游,有人说多了,我把我为什么这么游以及这三年冬泳进程做个小结,供大家探讨:
第一年从9月初下水,尽量坚持不断天,游的量不多按人称1度1分钟,不超量,对水温、气温做记录。
有了底子后第二年按一个固定量游,试试底线,从秋天开始先坚持东码头到大闸往返18分钟,11月份就坚持不了了,退到东码头到铁桥往返9分半钟,直到河道一侧结冰状态游了两天感觉较难坚持了时,河道也被全冰封了,于是我的底线也清楚了,这个量对我恰好合适。
今年从南门外到铁桥,量稍多了一点,至今感觉还可接受。
我自己认为,安全冬泳循序渐进是关键。由于水温是逐渐缓慢变凉的,这就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了机能训练和适应的时间,每天之间的差别不会太大,这样你就可以体验和掌握进退的时机,因此还是比较安全的。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33
后来所有的人都没有再玩这个危险的游戏了。再也没有人玩过。现在怎么又玩了。不要再玩了。

还有一次也很危险。也有王教授参加。但是他没有事。是参谋长有事了。不说具体内容了。怕有人模仿。参谋长发高烧病了很多天。

那时在秀逸桥前没有木桥。从秀逸桥可以直接走到南门内。游完到秀逸桥晒太阳。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32
当年王教授和几个泳友就干过这些钻空窟窿的事。王教授找不到出口窟窿了。急得大家一起在出口处齐声喊。王教授终于找到出口。第二天王教授买来巧克力感谢大家。从此以后他们所有人再也没有玩钻窟窿了。直到现在又有人玩。最后不要玩了。

是中科院数学所博导王教授了。他们开始玩得很开心。但那天王教授很危险。找不到出口。时间很长了。当时没有办法。我们所有人在出口窟窿口齐声喊。他才慢慢找到。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王教授还身强力壮。游泳还非常灵活。就在南门。但是我们是从秀逸桥下水的。那时还没有建前面的木桥。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28
乐天高老师写了很多文章。高老师从小就在颐和园里游泳,70岁左右,大学数学老师,年轻时的学霸,记忆力超群,长得温婉娴淑,认识所有老冬泳人,参加过以往所有冬泳人的战斗。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26
2016.11.27
看了昨天的电视台播放的冬泳。晴天是报道人。可惜没有报道颐和园的郭老和李华仁。

刘羡武是国防大学的。他原来一身病。冬泳后都好了。他还写了一本有关的冬泳书。后来他夫人也参加了冬泳。今年91岁。现在在清华大学西湖游泳池游泳。

尹红曾担任过冬泳协会主席。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离休干部。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7:23
高老师记载:

难忘的济南王府池子。那里在市区政协办公附近。那里的水15度。冬天池子上会漂浮着水蒸气。像仙境一般。我在那里游泳近半年多。水真干净。但是济南常常在池子里洗衣服床单。我经常向他们提出异议。因此。我一去。他们就说:北京人来了。别洗了。每次游完我会到泉眼洞里冲洗全身。并灌一瓶泉水。用泉水做饭比用自来水做的米饭香很多。真是神仙的日子。非常想念王府池子。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6:17
老冬泳人的血和泪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21 06:17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3-10-10 18:27
大黄鸭也休息了

高老师记载:

肖老一直坚持冬泳。80岁时患了病动了小手术,病好后又坚持游,一次摔了一跤伤口刚愈合就来游,伤口还发青紫。他不仅冬泳,而且还按摩全身从头到脚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常年坚持,向肖老致敬!

王教授在80岁时,被团城湖水务局的大船掀起大浪晕倒了,被其它游泳人救上岸的。2008年王教授被抓到畅观堂上面,靠墙蹲着。把王教授气的告到北京市委。

郭老85岁也挨过打

袁老,他将围绕团城湖的所有铁栅栏都数了清楚。多长。多少根柱子。他写的文章叫小小百姓。一连三篇。可惜刚才听小杨说他已经去世了。

王教授他和我聊不多。和许老聊的最多。许老是离休干部。是中央乐团作词家。他们两个总是一起谈深奥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太懂。是超脱的问题。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19 16:22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7-1-19 16:26 编辑

今日惊悉80岁的袁老驾鹤西去。到颐和园内下水点,听杨教练细述详情(群内是高老师讲述的,她正是从杨教练那儿得知消息)。感慨万千,袁老这一两年身体不太好,不大游泳了。偶尔见到,互相打个招呼。曾经拍过几张下水的照片,杨教练请我找找袁老的照片。

和袁老相识,还是某年团城湖受管制的时候。在团城湖下水点,数位冬泳人有理有据的表示,江河湖海,自古以来就是大家畅游的,在团城湖游泳,是正当权利。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13 11:08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7-1-13 11:08 编辑

《浪淘沙•冬泳》作者:Mr.年寄の冷水
夜色尚阑珊,睡意犹酣。罗衾不耐五更寒。老朽七旬依踊跃,海里寻欢。
似苦有甘甜,年又经年。笑迎冰海写新篇。我欲向天求百岁,正道人间。
(中华新韵)

数九玉带桥,薄冰正酣。古稀耄耋不畏寒,巾帼须眉风采靓,昆玉河欢。
四季畅游甜,年复一年。冬泳健儿谱新篇。南如意门群英会,愉悦时间!
--杨八斤

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7-1-13 11:07
转载:


清华冬泳的迷人"话聊"
文涛


由于我写了清华冬泳场毛毽游戏的畅快,张继盛老先生专门找到我,让我写写冬泳池边的"话聊"。这是泳友们日光浴,冰水浴下相得益彰的健神醒脑的节目,节日。我每天总是带着思慕和敬意,在冬日温暖亲爱的阳光下,看教授老先生们神仙般的调侃畅聊。可真地一下子让我写出来,立马感到千言万语,千山万壑奔涌而来,不知从哪儿说起。
张先生讲,"话聊"比踢毽,唱歌等活动"技术含量低"……但是,从他那对话聊称赞陶醉的幸福快乐的表情,认我感到其言之殷殷,托之重重的厚望,那种愿把话聊快乐让大家分享的急迫益于言表。深感受此重托,写不好有违张先生美意。
清华冬泳也是以中老年为主,但学生隊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青人工作学习繁忙,天天坚持冬泳难度大,退下来的中老年时间宽泛,自然成了话聊主角。
清华冬泳话聊与街头卷尾的聊天本质不同,从来让人刮目相看。这里教授,博导,高工,比比皆是,总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一个平凡面孔的背后,都簇拥着曾经的成功和辉煌。尽管聊的多是天气,健康等看似普通,浅俗的话题。可书卷气弥漫,谈吐之间溅出的浪花,无不闪烁数十年学识,经历浸润过的真知灼见的光芒,让人感到满齿留香,回味无穷。
同是一句话,咱讲可能是白开水,可老先生们那抑扬顿挫,峰回路转的语气,把平常话题弹出了无穷的弦外之音。结合泳友水中的万象,上岸后招式各异的回暖操作,再加上阳光下紧张热烈的气氛,营造出层出不穷的意境。
都说当下社会浮躁,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與论把最不浮躁的老年人推到了时代舞台的边缘,甚至下边。余秋雨讲"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这一过程今天缺乏最应该在青年人身边的老年人的指点和见证。这是割断文化,文明传统的短视,造成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的断层。所谓"代沟",大部分與论解释为老年人跟不上社会,落伍了,却很少剖析年青一代缺失传统美德。
年青人赶时髦,但时髦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老年人洁身自爱,坚守信念的可贵品格己被专注欣赏明星脸蛋的媒体扬弃。一首歌,一段艳照,赚得百万千万,而学富五车,创造发明,不一定有人喝采。家庭中老年人的作用就是照看接送孩子,社会上找不到老年人讲话的机会。对长辈的尊重,何止下滑一度几度……这是社会生态的畸形。
生活需要笑声,更可贵的是老年人的笑声,那是沉淀了岁月风霜酿出的琼浆。清华冬泳的老先生们并没有什么高谈阔论,很多时是无声胜有声。眼神手势的交流,彼此相熟的情趣碰撞,尽在不言中创造出美和美的画面。往往某兄带来一付书法,某人展示一小玩艺,都杨起一片惊叹,引出一串入木三分的笑不完的包袱。
有的年青人得到一点谈资,一段信息,即感慨大发,国情一片黑暗……老先生们往往很少插话,顶多眯起两眼像看太阳黑子似的凝视远方……他们最清楚,国与家的关系,今天的祖国是中华复兴最有希望的时代,这是铁的信念。什么贪腐 ,阴暗面,无损顶天立地崛起的祖国……
清华冬泳协会主席李永德教授最大,最坚定的治隊之道,就是尊重历史,长幼有序,泳友平等,遵重科学……各种原因,社会上80岁以上泳池都不让进了,更别说冬泳!而李永德教授顶着巨大压力,给老同志开了一扇健身的方便之门,还创造出耄耋冬泳杯的骇俗之举。更破天荒立项全球绝无仅有的96岁冬泳人才能攀上的"钢如杯"。尽管至今还无一人拿到,但是,己经有5~6名90岁以上老先生在奋斗,离钢如杯己一步之遥。这难道不是健身奇迹吗?
目前,拿到耄耋冬泳杯的己有40多人,这与洋人送我们"东亚病夫"的牌子何止天壤之别。不少清华学生就是见识了这健身奇迹,欣然加入冬泳行列的。
老讲什么正能量,冬泳话聊就充满了和谐正气。李永德教授也多次直言不讳宣布 ,骂政府,骂共产党,请到别处去!还有健硕粗壮大男人牵条狗来招摇,也让其吃了闭门羹。让冬泳与话聊更情景交融。
有些老教授,博导虽过耄耋,却仍在科研第一线,或担任评委,指导学生……数十年的冬泳,给了他们强健体魄。但终归年令不饶人,老态毕现。他们没时间参与心仪的话聊,可那切盼的手势,灼灼眼神,羡慕的脚步,让人感动又心酸。多想上去搀扶一把,把自己闲散多余的精力给这些知识巨人一点。但是像光纤领域开拓者廖延彪教授等绝不会接受怜悯,他们那老骥伏枥,气冲斗牛的为国献身的钢铁意志,把冬泳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泳友解放军总医院原付院长从来都是静静来去,规规矩矩,比普通泳友还普通。还有泳友是中央军委高官,年富力强,是工作担子最重,最忙的。但泳池劳动总是千方百计挤时间参与,不声不响表达对清华冬泳的拳拳心意,让话聊多一份开心的话题。
话聊题目平淡缺乏诗意,老先生们却能以诗的形式让活聊充满情趣。神龙见首不见尾,浪漫的话聊像写意笔墨,似浓似淡,似有似无,让清华冬泳多了一道亮丽风韵。
清华冬泳话聊对社会,对生活,对国,对家,都是一股清泉,一道风景!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19 10:31 , Processed in 0.0600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