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
2b464329e0dd717dd52af1fc.gif (126.31 KB, 下载次数: 33)
欣赏了! |
![]() ![]() ![]() |
小學四年級時,學校舉辦了一次飛機模型比賽,為了參賽,彼得到父親的公司做了15天“清潔工”,用這筆收入為自己購買了一架飛機模型。 “父親經常引述的一句話是:‘有能力的父母應該給子女一筆能夠做事,但不足以遊手好閒的財產’。有個良好的開端總是好事,但讓子女習慣於靠伸手要‘免費票’就是害人、幫倒忙。” 19歲那年,彼得得到一筆不算多的財產。這是來自於出售一處農場的收益,並轉換成了他父親旗下公司的股份。“我變賣了手裡的股票,得到了約9萬美元如果,我什麼也不做,那麼現在股票的價值應該有7200萬美元了。”當時,彼得還是一名斯坦福大學的在校生。“很多人認為我瘋了,但是我用積蓄購買了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時間。” 彼得退了學,用這筆錢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他忐忑不安地與父親談了從事音樂事業的打算。“父親以他的習慣,認真傾聽,不做評論,也不直接提建議。 作為備受父母疼愛的小兒子,彼得沒得到任何優待,他至今記得掙到第一筆錢的感受:“第一次配樂,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內心很焦慮、苦悶。當我拿到100美元的稿費時,我哭了。我將這100美元放在鏡框裡,掛在牆上,每天看到它,就給了自己一種動力。” 在彼得30“吝嗇”。那時,事業小有所成的他想買套大房子,希望父親能借給他一部分錢。巴菲特卻以“我們父子不要談錢”這樣的理由拒絕了。 彼得很生氣,轉而去銀行貸款。後來他才明白父親的用意,“如果父親真給了我錢,我反而沒有機會體會到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感。我認為這是他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
深刻的道理!细细领会! 谢谢您——青青草大姐! |
![]() ![]() ![]()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3 03:32 , Processed in 0.1779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