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悼 |
怀念老教授!![]() ![]() |
![]() 作者:元程 |
可敬、可爱、可亲的老人。 |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7-4-7 12:12 编辑 转载: 独自走完人生——《湖边课堂》之王教授 下午到畅春堂去找大侠老师兄妹,结果亭子是空的。想起他说过,这个亭子就是他的家,忽然闪念:也许有一天这个亭子里就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 正是风吹落叶的时节,细小发黄的柳叶在风中像雪花一样飘落,乍见只觉得美,看多了,就勾起一些伤感,人啊,总难免情绪此一时彼一时地波动。 颐和园泳友中著名的“三大乞丐”,如今已经走了两位:总是赤身裸背的郑教授和与陈景润一样知名的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的王教授,他们一个73岁,一个86岁,一个是去年夏末在颐和园东宫门心梗发作去世,一个是今年初秋在家悬梁自尽,现在“三大”中只剩了我的大侠老师,72岁了,今年春天在颐和园无故被警察打掉两颗门牙……如果知道有一天会失去,人的心就会开始变淡,因为感情深了,就会为失去而伤心,有时候还很难愈合。 一直想把86岁王教授的事写出来,一直觉得时间紧张,拿不出大块的工夫好好记录有关他的那些零星的传闻。是啊,对他的所有了解,都是我从大侠老师和他妹妹那里听来的,几年来一直想着有机会能够和老人交谈交谈,但迎面几次相遇,都因为没有勇气开口而擦身而过。 也许是这个老人神情中孤高的成分,也许是他中科院院士的名头儿……总之,这又是我此生深感遗憾的一次错过了。 最早听大侠老师提到王教授,是从他特殊的衣着说起的。 这老头儿,夏天的背心胸口缝着一个手帕大的补丁,蓝背心黄补丁,像戏里当差的衙役的服装,可是穿在他身上,你只觉得好看,没有一点寒酸。老人很瘦,骨干而结实,头像一颗饱满的果实,光秃秃的头顶冒着亮光,一双眼睛还是那么有神,不是80多岁老人那种虽然慈祥但也少有精气的样子,他的眼光还是很锐利的,所以会让我不敢贸然搭话。 秋天,老人会穿一条红绒裤,上着一件部队那样的绿棉袄,戴个绒线帽,从冰冷的湖水中游过泳之后,就绕着湖小跑两圈,借以暖暖身子。 王教授是颐和园冬泳圈里年龄最大的一位,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泳友们关注。大侠老师说,王教授是他的榜样,从10几岁开始他就每天在颐和园西边的团湖游泳,游了将近70年,冬天顶着寒风,脱掉厚厚的羽绒服,赤身跳入冰窟窿里游上一两分钟,这样的毅力和体力,让围观的壮小伙汗颜。 大侠老师说,王教授穿的衣服都是几十年前的旧物,没有一件是新的。据说他的家里,家具沙发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连一台电视都没有,只有一个半导体每天听听广播,他说自己前半生的目标是不断攻克科学难题,晚年的人生目标就是——独自走完人生。 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孩子也跟他少有来往,据说不是孩子不管他,而是他拒绝和他们来往,有时儿子来看他,买了点心却进不了门,只能放在门口。真是一个奇怪的老头儿。 郑教授活着的时候,有一次很羡慕地给我讲了王教授的一件艳事。他的一个女学生爱了他很多年,后来也退休了,就每天到颐和园来陪着王教授,老头儿在游泳,她就一个人在颐和园里溜达,等着王教授一起回家。 我在颐和园三四年,一直很注意这个老头儿,却从来没见过郑教授说的那位女学生,想来即使真有这么个人,也已经是一个老太太了,人世间的情愫,在大自然之中显得多么韶华易逝啊。 大侠的妹妹二侠阿姨,讲起王教授,说了另一个故事:有一年王教授在家摔了一个跟头,摔断了两根肋骨。按照常理,谁都会想办法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可是王教授偏不去,就一个人在家休养,要靠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结果整整15天,老头儿没出过家门,也没打电话叫子女来帮忙,饿了,就爬着到厨房自己凑合着熬碗小米粥喝……等他歪歪扭扭又出现在颐和园团湖游泳的时候,泳友们发现王教授的眼圈都是黑的,“我们都心里以为这下老人摔得够呛,都担心他过不了这个坎。”二侠说,“可谁也没想到,两个多月后,王教授完全恢复了,跟原来一样结实!” 这件事成了大侠兄妹宣扬“人体具有自我康复”理论的又一个力证,我知道后把这段事讲给旁人听,大家最初的反应却都是觉得老头儿可怜,“空巢老人病了连个照看的人都没有啊!喝粥都要自己爬着去做,唉唉唉!”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向他们解释:“正是因为没有依靠别人的心理,完全要调动身体的自我能力生存,所以老人才能康复,否则早早地走路有人搀着、吃饭有人端到眼前,人自我的能力就退化了,就真的衰老得特别快了。” 用大侠老师教育我的话就是:我们的身体潜能很大,不用则废,不进则退,所以人老了以后,更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包括多干力气活儿,多操持家务,绝对不能依赖子女,更不能自己可怜自己,自己娇惯自己。 回来再说王教授,春天的时候,湖边的桃树、梨树开满了粉的、白的花,地上的草也开始泛绿了,有两次看见王教授穿着他那身绿袄红裤在湖边练习抖空竹,像个孩子似的兴趣盎然。还有一次傍晚时分,看见他和几个泳友一起出园,手插在袖筒里,背着缝着补丁的双肩背包,虽然衣着破旧但神情泰然,望之不俗。 这就是我对王教授的全部印象了,想不到也是诀别的样子。 今年秋天的有一天,具体月份日期记不清了,二侠阿姨忽然很少有地主动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跟她哥哥说会儿话。第一次打电话来时我正在写稿,没太在意地推了,说等过两天空闲了,再到颐和园去看他们,结果过了三四天,阿姨又打来电话:“小程程,你忙吗?我哥想跟你说会儿话。” 电话那头儿传来了大侠老师轻柔的声音,在他面前,我总像个受宠的孩子,问了两句近况,大侠老师忽然说:“小程程,王教授前天在家上吊自杀了!” 我惊呆了,什么?!一个86岁健康的老人为什么要自杀呢? “是因为团湖被封死了,不能游泳了吗?”我问大侠老师,颐和园团湖历来是水务局和游泳人争夺的一处自然水域,争端已经持续了10多年了,今年水务局出了狠招绝招,用2米多高一拳多粗的钢管做成围栏,把整个湖像一个监狱似的封了起来,不仅看不见美丽的湖水,而且把西山绵延起伏的山脉都遮挡住了,好好的颐和园多了一座“监狱”,少了太多美景。 为了这件事,大侠老师遭到执法者殴打,被打掉两颗门牙,想不到王教授也居然为此而以死抗争。 “王教授自杀前一天还来颐和园河道游泳,我们还说了两句话,我当时没在意他情绪有什么变化,不然我也许能把他劝回来!”大侠老师很自责,也很少见地伤心了。 “王教授从10几岁就开始在颐和园游泳,游完泳他习惯绕着湖散散步,和游友们聊聊天,心情就开朗了,现在湖被封了,大家换到河道里游泳,上下都很不方便,对他这样86岁的老人就更不方便了,毕竟腿脚没那么利落了,而且,这里的环境跟湖边没法比,大家游完泳就都走了,他也觉得孤独。” 这个电话,大侠老师跟我说了1个多小时,流露出对王教授的离去深深地不舍,“本来我是把他当作榜样的,他八十六我七十二,我们一起努力健康地活过100岁该多好!” 得知王教授的死讯,最大的感受是遗憾,居然和他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颐和园,我遇到了大侠老师兄妹、郑教授,还有王教授,这“三大乞丐”所展现的生活跟现在社会人们所追求的大相径庭,但他们又是那么自足自乐健康洒脱,我曾经想过以《湖边课堂》为题采访这三个人,让他们讲讲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可是,“三大”中两位已经离世,只剩下了大侠老师。 …… 几天后,心里还是放不下王教授去世这件事,专门抽时间到颐和园找了一趟大侠老师。 坐在畅春堂阳光照耀的亭子里,大侠老师讲起了王教授辞世的细节。 王教授决定自杀前一天的晚上,他给自己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让儿子第二天早晨9点到回家一趟,他有事要让儿子办。 第二天早晨9点,当他的儿子走进家门后,发现父亲已经吊死在屋里。桌子上放着写给儿子的遗书。 遗书上写着3句话: 第一. 颐和园很美,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山一水都很美,但现在不美了,被毁坏了。 第二. 他很留恋泳友们,并写了几个熟悉的泳友的名字和电话,让儿子通知他们一声。 第三. 他多年前已经签了遗体捐献的文件,让他的儿子务必在24小时之内连续有关部门,把遗体器官全部无偿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同时,他留下了遗体捐献机构的电话,希望其他泳友将来也能捐献器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病人。 听大侠老师讲了这些,我对王教授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他的离世不完全是像我先前想的那样,是单纯地为了不能游泳而抑郁悲观地自杀,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一定是运用自己科学家的头脑进行过严密无误地理性推算,得出的结论是自杀一定比病痛而亡所受的痛苦是最小的。也许,对他来说,早在多年前就选择好了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了,他说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独自走完人生。既然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何不趁自己健康有用时结束生命,把健康的心脏、眼角膜、肾脏、肝脏等等等等应有尽有地无偿奉献给那么素不相识却有缘的渴望活下去的人们呢?! 这需要超人的勇气和慈悲的心肠,这样的人,不可能抑郁,他只有活得比谁都透彻都无畏。 这让我想起佛教里的一个故事,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世还没成佛时,看见悬崖下三只嗷嗷待哺的小老虎围在已经摔死的母虎身边,饿得奄奄一息濒于死亡,释迦牟尼看了于心不忍,便用刀割破自己的血管,以身饲虎,三只小虎因此得救,释迦牟尼佛为此献身,却终于成佛。 大侠的妹妹二侠告诉我,王教授平日非常节约,“4个月家里才用1度电!” 在我国,中科院院士是对国家做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的待遇相当于副部级,如此节俭,这个人从这个世界索取得最少,却最终把自己全部给了这个世界。 |
一路走好王老![]() ![]() ![]() ![]() ![]() |
待到团城湖解放的那一天,、我们一定要告慰王老先生, 让他在天国放心:阳光重新洒遍团城湖! |
悲伤 |
王老,您永远活在冬泳者的心中,无论以前是否见过面! |
![]() 王老走好! |
|
王老曾这样写到:"灵魂存在吗?存在!如果不存在,不妨假定有一个灵魂存在。"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想念我,你就到这块芳草地来,你高声呼唤:老王呀,我来看你啦!如果你看见阳光破开云层照射下来,照在这如茵的草地上,照在这些树木上,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在欢迎你。”“如果你想起我们曾在一个金秋的季节里,在这桂花飘香的翠堤上,边走边说,并能想起我们曾说过的那些话,那就是我,我重新回到你们面前,重复着那些曾经说过的话。这就是我的灵魂!这就是我永远依恋这快芳草地,永远依恋大自然的灵魂。这块芳草地,这个大自然,便是我灵魂所归。” |
一位智者!我们会永远记得那片芳草地,我们会在阳光穿过云层的金秋时刻,在桂花飘香的翠堤上,轻声的说:王老,我们看您来了! |
睹物思人,王老走好! |
王老去世快100天了,您一定走到天堂的瑶池和许**一起冬泳。 |
![]() |
本帖最后由 左路边锋版主 于 2012-10-11 16:35 编辑 新版北京河湖保护条例本月起实施,条例规定在未设“禁止”标志的水域,市民可开展垂钓、游泳等活动。目前,水务部门正在规定开放区域,饮用水保护区及公园内仍将禁止游泳、垂钓,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地区也将禁止游泳;大部分河湖,包括护城河、昆玉河等都有望开设垂钓区。王老您看见了吗。我们可以用这篇文章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团城湖的围栏要拆了。 |
本帖最后由 高老师 于 2012-9-17 22:10 编辑 尊敬的王教授,大家都怀念您, 怀念您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优秀人品, 怀念您以坚强的毅力坚持冬泳到最后一天。 怀念您睿智的大脑,思考那么多的深奥的复杂问题, 怀念您诙谐幽默的话语,怀念和大家的深厚情意...... 今天是七七四十九天,您一定选择了天堂一样美丽的瑶池, 那里没有铁栅栏,没有螺旋交叉刀片刺网, 您和许老,康老,张司令等又聚集在一起,每天游泳晒太阳, 度过幸福的每一天,王教授一定走好。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18 00:29 , Processed in 0.11648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