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08.3.12大白头翁的原创《屈辱》的跟帖
我喜欢用“读”这个字。
但对“读”这个字的认识,并不是在法定的读书时期里完成的。
现在用“读”字,对它充满了悔意。悔悟到当初没有自觉地“读”好书,还一直想躲开它,甚至憎恨它。直到应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嫌少”后,才幡然自责。自责到了老年,开始滥用“读”字。居然会要求朋友分享“读”字。比方大家都是“看”照片,我却要讲“读”照片。责悔到了极点,便自以为“师”不顾及人家的自尊。“要向读文章那样分析,才能知道作者通过画面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气真的就象回光返照中的老人想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在呐喊。竟管他早就知道人最难做的事就是听别人的劝告,改变自己。还是想让人能分享到他可怜的感悟。
我必须用“读”这个字。
尤其用它来看照片。这个道理是摄影界前辈姚少苍传布的。他说:你用1/1000秒的时间拍下来的照片得让人家看上两秒钟才行。在有限的两秒钟里,你要塞进你的情感。用你的感动去撞击评委们最麻木的视觉神精!所以,参赛作品必须要有看点,要耐读。一定得把中心思想藏好。一定得让评委有想头。要去“读”才能看得起你。特别是那些个与众不同的、会引出争议的照片。它们入选获奖的理由,评委们得能说出来。这得花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读”。
我花了13年的时间来理解姚老的遗训,终于在1994年把一张《共和国第一船队》送上《人民画报》,并作为次年全国工交劳模大会合影的背景画面。原稿底片作为历史被新华社收藏。
我想提倡“读”这个字。哪怕是上网找乐趣。
点击网页写回帖,不单是个礼义表示。你的回帖也会引起看帖人对你的尊重。
彼此的尊重是通过“读”的过程来互动而完成的。回帖或跟帖不论是赞同或批评,应该是在“读”懂了原创后的表示。
彼此的尊重是网络参与者自律意识的体现,是网络文化建设须要的氛围。
彼此的尊重是网络快乐的阳光,也是网络快乐的能源。读懂对方亦读懂自己,文若其人,养心健智。虚拟的网络,毫无功利约束,真亦假来,假亦真。读,是思考过程;写,是消化结果。同属文化类游戏。只是,时间成本是不可再生的。活着给人带来快乐,死时要带走别人给你的快乐。我想这都得感谢只有人才会用好的“读”字。
我会倍加珍惜。
读,清风老师:就是一个“读”字,发人深省,有些感悟,一个“读”字无论无何在人生中太重要,简单讨论,若不读便无知,若读不懂,便说错,做错。若读不明白,那么导致决策或选择肯定是错的,读书,读报,乃致读人,读照片,…一生都在读中渡过,
读和看不可分割,是一个辨证的统一,我以为,“看”是第一直觉,就是你“个人”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或初始认识,心理学叫:先入为主,这是“看”的表面现象!…如:你初次见到一个人,看一眼,只从表面看你能看到人心的本质吗?!
读就不一样,读是一种品味的过程,读出了认识,读出了思想,读出了感悟,读出了智慧,…读出了小学到大学…只有读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从表面认识到本质认识,目地是:在人生过程的,每一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现在该明白了,清风老师,为什么不辞辛苦的,为冬泳人留下历史瞬间,除了他说的:对“偶遇荷花半点香”的内心感谢!
更重要的是让冬泳人,看懂读懂,它老人家用心良苦,创意构思出了的,表现冬泳人的作品。看出喜欢,读出思想和意境,雅俗共赏,各需所乐。
照片记录了历史,也是有生命的,更有思想,清风老师教我们,看照片读思想,受益非浅!大家知道,清风老师是专业摄影师,是搞艺术创作的,是美的使者,他为了感谢冬泳人,始终有一个愿望,在江滩为冬泳人办一个影展!我们冬泳人应该全力支持清风的作品创作,争取早日清风徐来!
今晚下雨,闲来无事,一点感悟,请赐教!
读2008.3.12大白头翁的原创《屈辱》的跟帖
我喜欢用“读”这个字。
但对“读”这个字的认识,并不是在法定的读书时期里完成的。
现在用“读”字,对它充满了悔意。悔悟到当初没有自觉地“读”好书,还一直想躲开它,甚至憎恨它。直到应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嫌少”后才幡然自责。自责到了老年,开始滥用“读”字。居然会要求朋友分享“读”字。比方大家都是“看”照片,我却要讲“读”照片。责悔到了极点,根本不顾忌人家的自尊。“要向读文章那样分析,才能知道作者通过画面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气真的象是回光返照中的老人在呐喊。尽管他早就知道人最难做的事就是听人的劝告,改变自己。还是想让人能分享他可怜的感悟。
我必须用“读”这个字。
尤其用它来看照片。这个道理是摄影界前辈姚少苍传布的。他说:你用1/1000秒的时间拍下来的照片得让人家看上两秒钟才行。在有限的两秒钟里,你要塞进你的情感。用你的感动去撞击评委们最麻木的视觉神精!所以,参赛作品必须要有看点,要耐读。一定得把中心思想藏好。一定得让评委有想头。要去“读”才能看得起你。特别是那些个与众不同的、会引出争议的照片。它们入选获奖的理由,评委们得能说出来。这得花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读”。
我花了13年理解姚老的遗训,终于在1994年把一张《共和国第一船队》送上《人民画报》,并作为次年全国工交劳模大会合影的背景画面。原稿作为历史被新华社收藏。
我想提倡“读”这个字。哪怕是上网找乐趣。
点击网页写回帖,不单是个礼义表示。你的回帖也会引起看帖人对你的尊重。
彼此的尊重是通过“读”的过程来互动而完成的。回帖或跟帖应该是在“读”懂了原创后的表示。
彼此的尊重是网络参与者自律意识的体现,是网络文化建设须要的氛围。
彼此的尊重是网络快乐的阳光,是网络快乐的能源。读懂对方亦读懂自己,文若其人,养心健智。虚拟的网络,毫无功利约束,真亦假来,假亦真。读,是思考过程;写,是消化结果。同属文化类游戏。只是,时间成本是不可再生的。活着给人带来快乐,死时也得记住人家给你的快乐。我想这都得感谢只有人才会用的“读”字。
我会倍加珍惜。
慢嚼细品
慢嚼细品
哈哈哈哈哈哈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