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光字片街游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寒江搏浪
时间:
2022-2-19 23:01
标题: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光字片街游记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光字片街游记
央视一频道晚八点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 ,系根据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由雷佳音、丁勇岱、张凯丽等主演,以居住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周志刚一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并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风雨,去似微尘”的苍茫感和温暖、悲悯与平民化的情怀,展示了“文革”后的中国改革开放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歌颂了中国底层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善良内心。
剧中的第二代和我们是同龄人,相似的家境、雷同的经历,让我对这部电视剧在预播前就高度关注。年前28日开播后,我每晚准时观看,并注重每个细节。导演李路思路缜密,主演和演员们演技高超,剧情场景感同身受,许多画面犹如自身当年的再现。尤其是该剧主要取景都在我省长春、吉林和白山市拍摄,画面中反复出现的家乡那些熟悉的湖光山色、楼堂馆舍和人间烟火,令人倍感亲切。主人公居住的光字片街是剧中出现最多的地方之一,那里低矮的建筑、狭窄的空间与高尚的人格、宽宏的人心,反差鲜明,被编、导和演、职人员表现得合情合理、淋漓尽致!
2月16日,元宵节刚过,为现场感受光字片的风土人情,我约好友人文摄影人侯云生,共同前往哈达湾老工业区,踏察光字片取景地——吉林碳素厂西老住宅区。我俩分别乘公交车到哈达湾和平街站桩聚齐,下车沿和平路向西北侧前行约300米,即在当地一居民的引导下来到“光字片街46号、50号”取景地。这里是一大片的老旧平房区,没有人知道它的始建时间,我依经验推测它应当是与碳素厂同步出现的棚户居住区。而计划经济改革前企业管社会年代的碳素厂医院、学校、科研所、文化宫、商店、浴池,以及安置家属子女就业的集体企业和火炕住宅楼,就分布在这片破平房的中间与周边。从老旧的搪瓷质门牌号码标牌上可知这里的地名叫新村街,也即是原哈达湾街道第十五居民委。作为城乡结合部这里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痕迹,至少还展现着改革开放前的吉林居民区风貌。与《人世间》里的场景相同,无论贫富都要过年。虎年正月刚刚过半,这里的门院依然洁净、春联醒目、红灯高挂,有的人家还竖着国旗,甚至扎上松枝、插上党旗,打扮着年的喜庆。我面对齐眉高的屋檐和堆满柴火的篱笆院,询问他们屋里是不是很冷时,听到的回答却是异口同声地:“不冷!可暖和了”。这让我体会到底层民众的满足感、幸福度远比我们高许多。他们穿着靓丽地牵着宠物狗,穿行在仅比肩膀略宽的曲折胡同中,并没有感到生活的不如意。当然,政府部门也没有忘记他们,去年这里分块改建了标准化的公共厕所。
《人世间》光字片街所在地的吉林碳素厂始建于1954年,原名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吉林201厂,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石墨电极,是钢铁等冶炼工艺的核心材料。在工业“以钢为纲”的大跃进的1958年曾改名为吉林电极厂,次年复名。1972年改称吉林碳素厂,隶属吉林省冶金工业厅。企业改制前1985年有职工6650人,年产值8373万元,上缴利润4243万元。是中国建成最早、规模最大的石墨碳素生产企业,堪称中国碳素制造业之母。1970年该厂一次招工,就把我们吉林一中 “老三届”上山下乡的75名知青,从桦甸县的深山老林搂回厂里。没过多久,这些与大学擦肩而过的学习尖子就占领了党委书记、技术总工、车间主任、厂办企事业负责人等领导和骨干岗位。我的同学孙德本心灵手巧、爱岗敬业,在机修保全岗位一干就是50年,企业改制他仍是技术大拿,直至满70岁才退休回家。我的同学郝莲英本是吉林市中心医院的职工子女,到中心医院进修后她婉拒留院从医,依然回到碳素厂职工医院就职。
光字片北端的吉林铁合金厂始建于1953年,曾名“七一”冶炼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内最早最大的铁合金制造企业。工厂占地1.3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曾拥有职工6800多人。1985年产值2.85亿元,生产20个优质铁合金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近年随着环保要求和城市规划,其与碳素厂及1958年在日本人于1933年修建的“大同洋灰株式会社吉林工场”基础上改扩建的吉林市松江水泥厂,一并被列为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项目,现已搬迁或准备搬迁中。我祈盼着它们作为共和国工业化功勋卓著的制造业“长子”,在拆迁中能够保留可以保留的遗址、遗物、遗存、遗迹,让它们发挥如同光字片平房区的历史文化功能,使后来人能从中领略他们前辈曾经付出的艰辛和拥有的辉煌!
作者:
寒江搏浪
时间:
2022-2-19 23:05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光字片街游记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